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7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31.
本研究采用颗粒活性炭(Granule Activated Carbon,GAC)为填料,考察了生物流化床(Biological fluidized Bed,BFB)处理生活污水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GAC-BFB内生物膜的表现产率YoA为2.3057gVSS/gCOD,微生物细胞衰减常数Kd为0.3056d-1;基质降解动力学中米氏常数Ks为0.2182mg/L,反应速率常数K为13.09 mg/(l·h).GAC-BFB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拟合方程为1/θc=2.3057q-0.3056,R2=0.9549; GAC-BFB的基质降解动力学拟合方程为1/U =0.2182*1/S +0.0764,R2 =0.9972,该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拟合方程及基质降解动力学拟合方程能较好的反映GAC-BFB系统的出水水质状况,本研究所获得的动力学关系和动力学参数可作为GAC-BFB系统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分析评价复杂背景环境下地面装备红外辐射成像特性的测量精度.方法 基于红外辐射成像测量与定标原理,全面分析复杂环境下地面目标动态红外辐射成像测量中由设备性能、环境干扰、操作参数设置及相对运动等所引入的8项误差因素.采用校准黑体与被测目标等距离同视场同步标定测量方法,基于试验方法评定各测量不确定度因子,构建地面装备红外辐射表观温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模型.结果 在置信概率为95%的条件下,典型地面车辆目标在静态和动态红外辐射表观温度测量不确定度分别为1.54℃和2.60℃.结论 形成的基于红外热像仪的复杂背景环境下地面车辆目标红外辐射成像精确度的表征与评价方法,对于地面装备红外辐射特性精确测量与红外隐身伪装性能准确评估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3.
低浓度溴氰菊酯连续暴露对罗非鱼DNA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RAPD技术和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来分析和评价低浓度溴氰菊酯连续暴露对罗非鱼DNA的影响.RAPD试验结果表明,在12个能扩增出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引物中,引物S326能检测出3 μg/L以上浓度溴氰菊酯暴露前后罗非鱼基因组DNA的差异,而小于2.0 μg/L的低浓度溴氰菊酯对罗非鱼基因组DNA没有影响.外周血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的溴氰菊酯连续暴露后,2.0 μg/L以下浓度组罗非鱼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3 μg/L以上浓度组可诱导罗非鱼外周血红细胞产生微核.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研究表明,溴氰菊酯在一定条件下可对鱼类DNA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4.
水体黑臭及表观污染表征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水体表观污染的概念,指出水体的表观污染就是水体的某些表观特征引起人们感官不悦的现象。综述了前人对水体黑臭的表征方法,总结出了判别水体黑臭的各种阈值和指数关系式,并做了比较指出不足。明确了建立一套科学的、客观的、稳定的水体表观污染表征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5.
微生物燃料电池表观内阻的构成和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鹏  范明志  曹效鑫  黄霞  王诚 《环境科学》2007,28(8):1894-1898
将微生物燃料电池内部各种阻力用表观内阻统一表征,在建立其等效电路的基础上将表观内阻分为欧姆内阻和非欧姆内阻2部分.通过稳态放电法测量微生物燃料电池表观内阻,在改变外电阻后稳定时间需要60 s以上方能保证测定准确性,通过稳态放电法测定一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表观内阻为289 Ω,当外电阻等于表观内阻时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外输出功率达到最大,为241 mW/m2;通过电流中断法测量一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欧姆内阻为99 Ω,测定结果与断电前电流强度无关;当一室型微生物燃料电池对外供电分别处于活化极化区、欧姆极化区和浓差极化区时,非欧姆电阻占总内阻的比例分别为93%、66%和75%,在电池对外供电达到最大时非欧姆占总内阻比例最低.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能力需要同时降低电池的欧姆内阻和非欧姆内阻.  相似文献   
136.
综述了淡水腹足类微卫星位点的获取方法、微卫星重复序列的特点以及微卫星标记技术在其种群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着重分析了微卫星多态性在淡水腹足类种群遗传多样性、种群遗传结构、遗传分化、交配系统、种群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淡水腹足类普遍表现为杂合体缺失,种群遗传多样性降低.淡水腹足类近交和自体受精现象比较频繁以及地理隔离导致种群间遗传分化.利用微卫星标记研究遗传杂合度,结合群体近交系数和基因分化系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淡水腹足类的交配系统.根据不同种群的遗传距离和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在判别种群间的亲缘关系上起到了很大作用.针对淡水腹足类自身的特性,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在淡水腹足类入侵生物学、分类阶元,寄生虫的分子流行病学等研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7.
对国内200种煤种中的Sar、Aar及飞灰中的Na_2O、Fe_2O_3、Al_2O_3、SiO_2、Li_2O、CaO、MgO成分进行统计及分析,测定了飞灰样品的实验室比电阻值,并计算各煤种的表观驱进速度值,且根据典型样品的数据对比,发现实验室比电阻值与表观驱进速度值呈正相关。给出了电除尘器对煤种的除尘难易性评价方法,根据除尘难易性不同,可分为一般、较易和较难3种情况,结合实际工程经验及选型程序分析,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电除尘器选型参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138.
负载型纳米Pd/Fe对氯代烃脱氯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实验室制备的负载型纳米Pd/Fe对几种常见的挥发性氯代烃:四氯乙烯(ICE)、三氯乙烯(TCE)、1,1-二氯乙烯(1,1-DCE)、氯乙烯(VC)和林丹(γ-HCH)进行了还原脱氯研究.负载型纳米Pd/Fe对PCE、TCE、1,1-DCE、VC和γ-HCH的还原脱氯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2.79 h-1、2.35 h-1、1.12 h-1、2.14 h-1和4.02 h-1.氯代烃降解过程中几乎没有中间产物生成,终产物主要为C2 H6和C2 H4,如对TCE进行降解时,生成的C2H6和C2 H4分别占总碳质量比的70%和10%.采用暴露在空气中24 h的负载型纳米Pd/Fe对PCE进行脱氯,8次循环后仍能对PCE快速完全降解,表明负载型纳米Pd/Fe的稳定性能良好.以γ-HCH为目标污染物对负载型纳米Pd/Fe的反应持久性进行了研究,200 h后负载型纳米Pd/Fe的反应性没有明显降低,表明负载型纳米Pd/Fe反应持久性能良好.温度对负载型纳米Pd/Fe的脱氯反应影响较大,测得各氯代烃脱氯反应的活化能均高于29 kJ·mol-1.对PCE、TCE进行了脱氯动力学模拟,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表明负载型纳米Pd/Fe对氯代烃的脱氯,是连串、平行及多步骤反应的结合.  相似文献   
139.
1株高效BBP降解菌的分离与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湖星  杨雪  张凯  钟秋  郭佳  王攀  熊丽  刘德立 《环境科学》2013,34(7):2882-2888
从湖北省荆沙河泥样中富集培养分离得到了1株能够以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细菌并命名为HS-B1.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发现HS-B1是1株杆状、需氧、革兰氏阴性细菌,接触酶呈阳性反应,氧化酶呈阴性反应,不产硫化氢气体,且该菌的16S rDNA序列与琼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的相似性高达99%.因此初步鉴定该菌株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摇瓶实验表明,菌株HS-B1生长和BBP降解的最适培养条件为35℃,pH 8.0.采用0.10 mmol.L-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提高了BBP在水溶液中的表观溶解度,发现在最适培养条件下,HS-B1能够在48 h内将浓度为1 000 mg.L-1BBP完全降解,证明是一株高效降解菌.底物广谱性实验中,菌株HS-B1也能够有效利用DMP、DEP、DBP等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说明该菌株在处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污染治理中有独特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