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生态环境数据的组织和管理是生态环境信息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3S技术的发展为生态环境数据的信息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文章以东江流域为例分析和设计了生态环境数据库的总体架构,根据生态环境数据的特点,采用ArcSDE9.3+SQL Server 2005的集成模式构建空间数据库,基于ArcServer REST服务所构建的WebGIS在数据发布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提出数据库的"三级结构"概念模型、数据质量控制模型,解决生态环境数据的分布式存储、规范化管理和快速发布等问题,制定出了一套数据库分类与编码、数据库逻辑设计、关系类设计、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库存储设计和数据库发布的技术方案,构建出东江流域生态环境数据库与WebGIS,结果证明,此种方法适应于低成本、低硬件配置、开发周期短的数据库构建环境,且运行效率较高。为流域等大尺度区域的生态环境数据库的构建和发布提供参考实例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
旅游还是游憩?我国国家公园的公众利用表述方式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推行以来,有关国家公园到底能不能开展旅游活动以及开展什么样的旅游活动,到底是旅游活动还是游憩活动的争议从未停止。在分析“旅游”和“游憩”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国外在国家公园利用方式的相应表述,根据我国建设国家公园的基本国情,对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中的“游憩”与“旅游”问题进行了讨论。结论认为:国家公园内的“游憩”与“旅游”实际上是一体两面,在公园的功能定位与分区规划中,使用“游憩”一词比较合适,以体现国家公园的公益性目标。但在国家公园的具体运营管理中,使用“生态旅游”一词进行表述更恰当。在谈及旅游与国家公园的矛盾时,使用“旅游开发”更符合事实。 相似文献
4.
5.
为加强对隐患的理解,明确其与风险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推进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在总结隐患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的角度重新界定隐患的定义,给出其确切的英文表述;通过深入解析风险管控与隐患的关系,揭示基于风险重新界定隐患的意义;结合隐患排查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实质,提出基于风险的隐患动态管控思路,包括以风险分级管控为前提和基础,基于风险评价开展隐患分级治理,最终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隐患的动态监测和分级管控。研究结果表明:隐患是未辨识出的风险或风险未得到有效控制,超出人们对风险可接受水平的一种不安全状态,其英文表述为unsafe-condition;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应该基于风险分级管控的思路开展,通过辨识风险不受控的状态及时发现隐患,并基于风险管控的思路治理隐患,其实质是控制风险。 相似文献
6.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地点文字表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法律文书和交通安全分析要求事故地点记录准确、规范.为规范事故地点记录,在总结国外事故地点记录的点-线法、无规范格式法、线性参照系法、经纬度坐标法基础上,结合国内城市事故定位工作的需求,提出基于线性参照系的“五要素”事故地点文字表述方法.针对城市复杂道路网络,在道路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记录要求定义和说明“五要素”(事故所在道路、路侧、参照点、方位、距离),最后提出基于“五要素”的文字组合表述方法和事故地点记录实施方案.事故地点“五要素”记录法可供各地在改进事故地点记录时借鉴以提高事故数据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7.
岩溶坡地土壤空间异质性的表述与调查方法——以贵州清镇市王家寨坡地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讨论了岩溶坡地土壤空间异质性的表述与调查方法,选取了地表石质土地面积比例及空间分布和土壤厚度及空间分布两个方面作为土壤空间异质性的表述内容,引入了地块破碎度、离散度、变异函数等指标;以王家寨为例,研究发现岩溶坡地土石比、破碎度、离散度、土壤厚度等指标从坡顶到坡下逐渐增大;石质地块破碎度在微观地块上表现为值越大地块越完整,是否与研究尺度有关还需要进一步论证;土壤厚度变异系数基本在1~1.5之间,与土壤厚度变程和土壤平均厚度有关;最后用土壤侵蚀的原理解释了岩溶坡地土壤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9.
10.
景观设计在环境建设中占据着重要作用,线作为最基本的景观造型元素,是进行景观视觉表达的重要方式。古今中外,运用线的特征进行景观设计的经典案例不在少数。文章结合线的特质,探讨了景观环境设计中线的应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