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458篇
安全科学   206篇
废物处理   69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989篇
基础理论   209篇
污染及防治   201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装备环境工程》2010,(3):110-110
为促进广大隐身材料研究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推动国内隐身材料技术的发展,《表面技术》拟于2010年5或6期(10月或12月)特辟1个专栏,对当前国内隐身材料(包括涂料涂层、多元材料、遮障材料等)领域研究的热点技术进行专题报道,欢迎广大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工作者、技术人员等踊跃投稿,我刊将择优采用。  相似文献   
962.
采用聚丙烯酰胺共聚物对有机硅弹性体进行了共混改性,并对改性有机硅材料进行了静态水接触角、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的分析与表征。结果发现,当改性有机硅涂层浸水时,聚丙烯酰胺共聚物能够吸水并在有机硅涂层表面形成亲水性微凝胶,从而提高了有机硅表面的亲水性。进而考察了改性有机硅涂层对硅藻、贻贝附着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该共聚物后,有机硅涂层的能够较好的抑制硅藻、贻贝的附着,其防污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963.
微乳液和混合表面活性剂对甲苯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ween系列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作为增溶试剂,增溶吸收难溶有机物甲苯。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增溶效果显著,甲苯的表观溶解度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呈线性关系,且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增溶曲线在CMC处出现折点;微乳液较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对挥发性有机物甲苯的增溶能力更强,增溶比更大;添加助表面活性剂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溶能力,其规律为:正丁胺正丁醇正丁酸;温度对微乳液及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溶作用有很大的影响,且低温条件更有利于增溶吸收挥发性有机物甲苯。非离子型微乳液是一种良好的增效试剂,在挥发性有机废气污染治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4.
表面活性剂对茭白生长影响及土壤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土培的试验方法,研究了在不同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处理后,单季茭"美人茭"的生长、茭白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及LAS在茭白叶片和土壤中的相对残留量.结果表明,10 mg.L-1、100 mg.L-1 LAS处理浓度对茭白的生长状态没有显著影响;1000 mg.L-1 LAS处理浓度下美人茭株高和最大叶宽均分别低于对照25.5%(p0.05)和27.0%(p0.05),处理过程中叶绿素总含量大幅下降.10 mg.L-1、100 mg.L-1 LAS处理浓度下美人茭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1000 mg.L-1LAS处理浓度下美人茭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受到严重的抑制.丙二醛(MDA)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随着LAS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茭白叶片中LAS残留量先下降后上升,10 mg.L-1处理浓度下美人茭叶片中LAS含量低;10和100mg.L-1处理浓度下土壤中LAS含量基本在0.1~0.5 mg.L-1之间,1000 mg.L-1处理浓度下土壤中LAS含量持续上升,达到2.0~3.0mg.L-1,且LAS含量在第28d比第7d时高54.0%(p0.05).与单纯的土壤环境相比,茭白-土壤系统能够更有效地降低土壤中LAS含量.  相似文献   
965.
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ESI-MS)分析了石油降解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W3以甘露醇为碳源所产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组成.结果表明,所产鼠李糖脂共检出6种主要的鼠李糖脂同系物,均由1~2个鼠李糖分子和1~2个含β羟基的碳链长度为8~12的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分子构成,其主要组分的m/z为649.6和621.5,对应的结构是RhaRhaC10C10和RhaRhaC8C10,分别占总检出物质量的57%和15.5%.该鼠李糖脂混合物中双鼠李糖脂的含量达到90%,是目前报道的双鼠李糖脂含量较高的菌株之一.该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可将水的表面张力从71.4mN.m-1降到30.5mN.m-1,临界胶束浓度为48mg·L-1,在高温、高盐度及高pH等极端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表面活性和乳化能力,在生物修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6.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9,24(6):11-11
天津恩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开发、研制混凝土表面施工技术的民营企业。公司总经理张恩海历经十余年的艰苦拼搏,终于形成了以《混凝土基层表面研磨钢化工艺》为基础的高科技核心竞争力,该工艺技术于2006年11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410093974.5)  相似文献   
967.
表面活性剂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u(Ⅱ)的洗脱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保卫  吴咏琪  马婵媛  朱瑞佳 《环境科学》2009,30(10):3067-3071
采用批平衡法比较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0)及其混合物(SDBS-TX100)对土壤中铜的洗脱作用.重点研究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清洗时间、溶液pH值、土水比、无机盐等因素对洗脱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Cu(Ⅱ)污染土壤的洗脱作用存在较大差异.当表面活性剂初始浓度相同时,单一SDBS较不同质量配比的混合SDBS-TX100和单一TX100洗脱效果好;6 000 mg.L-1SDBS对Cu(Ⅱ)的洗脱效率达到46.3%,分别是同浓度SDBS-TX100(3∶1)、SDBS-TX100(1∶1)、SDBS-TX100(1∶3)和单一TX100洗脱效率的5.8、10.8、10.8和19.3倍;1∶10土水比条件下,清洗时间为24 h时,各表面活性剂体系都达到最好清洗效果;溶液pH值对表面活性剂洗脱Cu(Ⅱ)有显著影响,随着溶液pH值升高,表面活性剂的洗脱能力逐渐下降,强酸性条件下(pH=1.50),洗脱率最高可达95%;土水比越小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Cu(Ⅱ)的洗脱效果越好;无机盐对表面活性剂的洗脱能力影响不大,但是过量Mg2+(浓度>500...  相似文献   
968.
Fe~(3+)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实验主要研究培养基中不同Fe3+浓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0,10,100,1000,10000,30000 nmol/L6个不同Fe3+浓度培养处理,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叶绿素a质量浓度,培养基中N、P的含量等分别进行了测定,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不同Fe3+浓度处理下铜绿微囊藻细胞的表面结构。结果显示,Fe3+浓度在0~1000 nmol/L范围内,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受到抑制,而Fe3+浓度增加到30000 nmol/L时,在培养的前20天内促进了铜绿微囊藻细胞的生长,但随后生物量和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突然下降。根据电子显微镜的照片分析,这个现象很可能是因为细胞死亡或自溶所致。试验的结果表明,介质中过高的Fe3+浓度可以加剧水环境的恶化。  相似文献   
969.
为研究在常规处理单元中实现浊度和重金属污染物同时达标的可能性,基于表面络合(吸附)理论及物料衡算原理建立了重金属污染物在常规净水工艺单元的去除模型,分析了工艺参数与重金属污染物出水浓度及其健康风险的关系,提出了减少健康风险的工艺调控方法及基于健康风险的净水工艺选择原则。结果表明,当原水重金属超标时,应优先选择通过合理调整常规净水工艺的投药量、改变药剂种类和配比、调整滤池滤速等工艺参数使浊度与重金属污染物同时达标的方案,若调控工艺参数不能消除出水重金属的健康风险时,要考虑设置后序深度处理单元。  相似文献   
970.
根据文献方法获得抗共面多氯联苯(Co-PCBs)的重组抗体的轻链、重链基因序列,并用柔性连接肽(Gly4Ser)3进行连接.然后将获得的重组抗体基因序列通过克隆、表达、纯化、复性等手段得到纯度大于95%的Co-PCBs抗体.最后将Co-PCBs抗体组装到金膜表面,制备成检测用的蛋白芯片,并应用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PR)对共面多氯联苯中的PCB126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得到的Co-PCBs抗体特异性强,而且SPR检测方法测定PCB126的检测限为5×10-4pg·L-1,达到环境中Co-PCBs的超痕量检测水平要求.整个检测过程方便快捷、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可为环境中多氯联苯的实时检测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