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1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594篇
安全科学   248篇
废物处理   122篇
环保管理   142篇
综合类   1320篇
基础理论   257篇
污染及防治   333篇
评价与监测   11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周丛生物在稻田土-水界面上广泛存在,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土壤养分转化,但其生物质的腐烂分解对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铁和磷耦合关系的影响尚不清楚。通过开展微宇宙实验向水稻土中添加不同量的周丛生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FT-ICR MS)表征DOM分子组成,分析周丛生物腐解对水稻土DOM组分、Fe2+含量、氧化铁活化度(Feo/Fed)、不同形态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周丛生物的腐解显著提高土壤DOM含量,改变DOM不同组分占比,其中,单宁类物质相对丰度增加1.97%~9.74%。同时,土壤Fe2+含量显著增加,Feo/Fed升高,土壤还原性增强。此外,土壤无机磷含量增加,其中,磷酸铁盐(Fe-P)变化幅度最大,土壤磷的有效性增加。周丛生物腐解改变土壤DOM组分和铁形态,而DOM中单宁类物质等惰性组分可以通过影响矿物对磷的吸附来影响磷的有效性。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添加周丛生物腐解处理与对照之间DOM含量、单宁类物质相对丰度、磷酸铝...  相似文献   
152.
研究了3种污泥预处理方法(表面活性剂处理、碱处理、Fenton处理)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3种预处理方法,使污泥过滤脱水性能最佳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投加质量比为50 mg/g,NaOH质量比为150 mg/g,Fenton试剂Fe~(2+)与H_2O_2的投加比n(Fe~(2+))∶n(H_2O_2)为1.5。3种预处理方法对污泥均有一定破解作用,其中由于Fenton反应的强氧化性,污泥破解率最大,污泥粒径减小了近50%,释放的溶解性COD(SCOD)最高(786.88 mg/L)。Fenton处理后的污泥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ightly Bound-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TB-EPS)及TB-EPS中蛋白质和多聚糖的量减少得最多。此外,还分析了3种预处理方法脱水效率与速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3.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法)和X-荧光光谱法(XRF法)分别测定污染土壤中的铅,并对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指标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测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3种方法中ICP-OES法和XRF法可同时测定多元素,但XRF法更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154.
采用截留分子量(MWCO)为5000 Dalton、1000 Dalton的聚砜超滤膜,MWCO为1 kDa的再生纤维素超滤膜;采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曲拉通100(TritonX-100)、吐温80(Tween-80)、烷基多苷(APG)为表面活性剂,用胶团强化超滤工艺去除水中双酚A。研究了不同材质和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表面活性剂浓度、膜操作压力、溶液pH和溶液中电解质等因素对该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对双酚A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80%以上。在H+和Na+存在的条件下,双酚A的截留率增加,透过液中SDBS浓度降低。SDB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可以提高双酚A截留率,降低透过液中SDBS的浓度,复配效果优劣顺序为Tween-80TritonX-100APG。  相似文献   
155.
根据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适于降解高浓度有机物废气的特性,结合活性炭吸附法,提出了吸附器的吸附浓缩和热脱附-等离子体氧化净化有机废气的方法。在活性炭吸附过程中,最初2 h内甲苯净化率达到100%,随着时间的增加净化率下降;在热脱附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净化过程中,甲苯降解效率最高为97.3%。将滑动弧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出口气相产物收集进行FT-IR检测,发现放电后有CO2、CO、H2O和NO2产生,并分析了甲苯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56.
论述了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含氮硫废气以及恶臭气体的反应机理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催化、吸附、光催化等技术的联合技术,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联合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7.
用于磷吸附的载铁(β-FeOOH)沸石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沸石为载体,采用FeCl3水解法制备用于磷吸附的载铁沸石(β-FeOOH-Z),优化β-FeOOH-Z的制备条件,包括FeCl3溶液浓度、负载pH值、负载时间、负载温度和烘干温度,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β-FeOOH-Z及其磷吸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β-FeOOH-Z的优化制备条件为:FeCl3溶液浓度1 mol/L、负载pH值6、负载时间24 h、负载温度25℃和烘干温度60℃。优化制备条件下,100~120目沸石的载铁量为100.2 mg/g,铁的负载率为18%,其磷吸附量为7.68 mg/g,比天然沸石提高79.6%。XRD分析结果表明,β-FeOOH-Z中的杂质元素较天然沸石减少,并有效负载β-FeOOH;制备条件对β-FeOOH-Z的成分有较大影响,FeCl3溶液浓度较低、负载温度和烘干温度过高均使β-FeOOH-Z中含有α-Fe2O3,并导致其磷吸附效率降低。FTIR分析结果表明,β-FeOOH-Z的表面羟基在其吸附磷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羟基与磷酸根离子的配位交换是β-FeOOH-Z吸附磷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8.
研究了辉光放电等离子体降解水中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及降解过程中过氧化氢(H2O2)的生成规律。考察了电解质种类、共存污染物(甲醇、叔丁醇)及催化剂等条件对DBP降解及H2O2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钠溶液中DBP降解效率和H2O2生成速率最高;甲醇、叔丁醇等共存污染物对DBP降解和H2O2生成有抑制作用;Fe2+,Fe3+和Cu2+对DBP的降解有催化作用,其催化效果为Fe2+>Fe3+>Cu2+。用高效液相色谱、离子色谱及气质联用仪等仪器分析了降解中间产物,提出了可能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59.
为了研究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基质复杂的环境样品中的土霉素的吸附分离效果,以应用最为广泛的土霉素(OTC)为研究对象,利用甲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双功能单体、在二氧化硅基质上制备了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对其吸附鸡粪中的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了研究。以聚合物的吸附容量和印迹因子为考核指标,对两种单体的投加比例和二氧化硅的用量进行了优化,确定其合成最佳条件:二氧化硅用量为15 mmol、单体总量一定时各物质的摩尔比为OTC∶MAA∶MMA∶EGDMA=0.08∶2.0∶2.0∶8.0。在此条件下合成的表面印迹聚合物对鸡粪基质中的OTC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9.67 mg/g,印迹因子4.69,可见该表面印迹聚合物对复杂环境样品中的OTC也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60.
表面活性剂改性4A分子筛对Cr(VI)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对4A分子筛进行表面改性,通过引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使4A分子筛表面附着季铵型阳离子,并与反离子Br-形成"阴离子交换膜",从而促使更多的Cr(VI)阴离子通过离子交换吸附到改性4A分子筛上,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分析。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疏水碳氢链结构会影响4A分子筛的吸附能力,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OTAB)碳氢链长,在分子筛表面形成的双分子层密,对Cr(VI)的吸附量最大。采用准一级、准二级、Elovich和Bangham动力学模型对六价铬的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其中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最符合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分子筛的吸附行为。同时,分别从Langmuir和Redlich-Peterson等温吸附模型获得六价铬的最大吸附量为13.98 mg/g,且改性分子筛以均一表面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