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3篇
安全科学   31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267篇
基础理论   39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7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2 毫秒
81.
利用中山大学环境气象综合观测车(载有3D可视型激光雷达、多普勒风廓线激光雷达、转动拉曼温廓线激光雷达)于2018年冬季在全国范围内(厦门-北京)的走航观测资料,对我国中东部不同地区和城市的边界层结构以及颗粒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从南向北走航的过程中,边界层内各个高度的温度以及边界层高度呈下降趋势.(2)不同高度发生颗粒物污染的气象成因有所差别,其中1000 m高度左右发生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成因是较高的水平风速将周围地区的颗粒物输送过来而导致;500 m及近地面附近发生颗粒物污染主要是由水平风速较小导致局地来源的颗粒物堆积以及上游地区颗粒物的输送两者共同作用.(3)逆温结构和上升气流会导致颗粒物在边界层顶堆积,而下沉气流使得颗粒物由在某一高度堆积扩散至整层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82.
太湖地区农田NO排放不连续测量最佳时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我国南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生态系统的旱地阶段为例,在通过自动连续测量揭示NO排放的时间变异规律性基础上,讨论了NO排放不连续测量结果矫正及最佳观测时间选择.根据自动连续测量结果,NO排放表现出日间极大值型和夜间极大值型2种规律性日变化形式.前者发生在温度比较适宜,但植物生长较弱的情况下,此日变化形式直接与温度有关;后者发生在植物旺盛生长的情况下,且主要取决于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而与温度没有直接关系.在植物生长强弱变换的过渡期,日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不连续测量结果的矫正因子也因植物生长状况而异.当观测时间选择不当,又不进行任何矫正处理时,根据不连续测量结果估计的NO排放可能偏高12% ~47% 或偏低18% ~68% .无论哪种植物生长情形,15v00~16v00都是NO排放不连续测量的最佳观测时间.这时的观测结果不需要日变化矫正,能直接用来代表日平均排放量.  相似文献   
83.
利用SAS软件包,对长武站辐射自动观测系统与人工观测系统不同时间尺度采集的气温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在小时、日、月、年平均气温尺度上两套观测系统得到的数据差值基本在0.4℃以内,随着时间尺度的扩大,两套系统得到的数据趋于一致;两套系统获得的日极值差较大,日最大值相差平均0.73℃,日最低值相关平均1.6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系统误差所致。  相似文献   
84.
回顾了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简要总结了随着这几个阶段的技术进步南京基准地震台观测技术的重要变革 ,并从记录地震事件数量、大地震速报作用和推动某些研究的深入等方面评估了由于这些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地震台效能的提高。对目前地震观测技术从模拟观测向数字观测的转折时期 ,地震台如何尽快过渡 ,充分发挥效能提出了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85.
卫星观测是目前国际上最主要的对地观测手段,但在对海洋、陆地、大气的精细化观测过程中,仅靠卫星难以实现。而无人机平台具有时空分辨率高、机动性强、运行成本低的特点,能够有效弥补卫星观测的不足。因此,对卫星与无人机的协同观测研究,目前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能够为对地观测提供更加有效的手段,为星-机协同观测体系的建立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已经开展的卫星与无人机协同对地观测计划,归纳了“卫星-无人机”协同观测方法,结合卫星规划参数和无人机的时空采样特征,对“星-机”协同调度规划方法进行了分析。同时,对“星-机”协同遥感产品的反演、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与同化、多尺度时空遥感数据快速流程化处理、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等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本文对卫星-无人机协同观测体系在中小尺度海洋观测、区域生态环境、灾害和应急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6.
利用1970—2000年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以及影响北京沙尘天气的上风向共14个基准气象站的沙尘天气与相关气象因子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风速、相对湿度与沙尘天气的相关关系最显著;同时,对能见度与沙尘浓度观测值的分析得出,二者存在非线性关系。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用能见度、风速、相对湿度构建了沙尘强度特征指数,该指数与这3个因子均呈非线性关系,指数值越大表示沙尘天气强度越大,反之,指数值越小表示沙尘天气强度越小。经验说明,沙尘强度特征指数与相应沙尘浓度观测值有着较一致的变化趋势,该指数从气象和环境两个方面反映了沙尘天气的强度特征。  相似文献   
87.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来说,或许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乡村里群星灿烂的夜空了。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原本是大自然的一种规律,也是芸芸众生正常生存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人造灯光已经让夜晚不再那么黑了。黑夜渐渐离我们远去,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凸现在我们眼前:能源的浪费导致温室气体增多,天文观测难度增加,人们在白夜中不能安眠,夜行动物无处藏身。100多年前,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为人类点燃了光明的希望。但是,这种人造灯光在给  相似文献   
88.
断裂构造是地球应力的外部表现。断裂构造的识别对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测,以及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LOS影像,结合地形图,通过分析研究区内地形、地貌构造及水系特征等,建立了德兴地区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通过实地验证,该研究区内存在断裂构造100余条,北西方向断裂为区域性断裂。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地处鲁西北德州地区2003~2006年紫外线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德州地区属于紫外线高辐射地区,紫外线辐射等级为"强"和"很强"的级别共占56%,其中"很强"的天数约占全年的1/3;在季节分布上,春季和夏季紫外线辐射最强,秋季次之,冬季最弱。  相似文献   
90.
本文针对京津冀区域,基于传统的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区域人为源VOCs物种排放清单;并基于区域卫星遥感甲醛信息和典型城市地面VOCs观测信息,开展了VOCs物种清单多维校验研究.清单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2013、2015和2017年VOCs排放量分别为202.67、207.34和193.42万t,以烷烃(29.83%~30.72%)、不饱和烃(16.54%~17.68%)、芳香烃(27.14%~27.51%)、醛(8.75%~9.52%)、酮(8.13%~9.04%)和醇醚酯(5.13%~6.60%)为主.2013~2017年VOCs清单排量,张家口、秦皇岛和衡水小幅上升(每年1.10%~1.66%),邢台和邯郸小幅下降(每年-1.46%~-1.12%),承德、唐山、保定和沧州呈稳定趋势,且与卫星遥感HCHO柱浓度年际变化呈现较好的一致性趋势;而北京、天津、廊坊和石家庄的VOCs排放年变幅(每年-6.51%、-3.30%、2.16%和0.11%)与HCHO柱浓度变幅(每年-1.17%、7.19%、-0.24%和6.68%)差异较大.在VOCs清单区域空间分布上,城市地区VOCs网格排放量与HCHO柱浓度取得了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0.5);而在郊区地区,两者相关度仅为0.33,主要源于郊区天然源VOCs二次转化对HCHO的重要影响和贡献.最后,本文在北京市和邯郸市城区开展了VOCs地面浓度观测,回归了主要VOCs化合物与CO的排放比值(ER),对比发现:大部分烃类化合物的清单ER值与回归ER值具有较好的吻合度,但乙烷的清单ER值显著偏低(-156%~-73%),C8以上芳香烃有所偏高(54%~74%).总体而言,本文建立的区域人为源VOCs物种清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