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安全科学   242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455篇
基础理论   91篇
污染及防治   61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5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为研究TBT(Tributyltin,三丁基锡)在双壳贝类HSP70s(热休克蛋白70)分子的高表达响应,以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0、10-2、10-1、100、101、102、103 ng/L)的TBT对近江牡蛎处理不同时间(12、24、48、96、19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3种器官(消化腺、外套膜和鳃)中HSP70和HSC70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显示:10-1~102 ng/L的TBT能诱导近江牡蛎HSP70和HSC70基因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表达水平均为先升后降,在96 h达到峰值;103 ng/L的TBT也能诱导近江牡蛎HSP70和HSC70基因显著高表达(P<0.05),但随着处理时间延长,mRNA表达出现抑制现象. 能诱导HSP70和HSC7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P<0.05)的TBT临界浓度均在10-2~10-1 ng/L范围内,可见2种基因对TBT的响应灵敏度高且相同,反应强度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 3种器官对TBT的响应灵敏度也相同,但在消化腺和鳃中的响应强度都极显著(P<0.01)高于外套膜. 研究表明,近江牡蛎HSP70和HSC70基因对极低质量浓度的TBT就有高表达响应,可以作为TBT污染的早期预警指标;近江牡蛎较适宜的指示器官是消化腺和鳃,其次是外套膜.   相似文献   
842.
李明玉  曾凡银  房献宝  王君  宋琳 《生态环境》2010,19(10):2474-2478
用热氧化法制备了TiO2/Ti薄膜电极,并用XRD和AFM对TiO2/Ti薄膜电极的晶形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热氧化法制备的TiO2主要为锐钛型纳米颗粒,直径在40 nm左右。设计了一种新型双槽光电化学反应器,用于废水的处理。以热氧化法制备的TiO2/Ti薄膜电极为阳极进行光电催化反应,同时以石墨电极为阴极用于产生双氧水,并与紫外光组成UV/H2O2体系。考察了双槽反应器中活性艳红X-3B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效果。降解结果表明:在新型反应器的阴阳两极槽中,活性艳红不仅在TiO2/Ti阳极槽中被降解,而且在石墨阴极槽中也得到降解;活性艳红在酸性条件下的降解效果最好;相对于单纯的电化学氧化和光催化,光电化学协同作用对X-3B的降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43.
赵峥恺  张舒  史秀志 《安全》2022,(9):52-59
为提升安全警告标志传递的风险信息对个体的安全警示作用,从神经科学视角探究安全警示标志图案内容对个体风险感知的影响。首先从“人因”和“物因”视角探讨安全警告标志所传递风险信息的信息量与风险感知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假设;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和事件相关电位(ERP)试验,获取单因素和双因素安全警告标志刺激下的脑电数据,并分析脑电ERP成分的差异。研究发现相较于单因素安全警告标志,双因素安全警告标志诱发的P2成分振幅更小、潜伏期更短,P3成分振幅更大,均呈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双因素安全警告标志更容易也更早被人注意,个体对双因素安全警告标志的风险感知程度更高,即同时包含“人因”和“物因”风险信息的安全警告标志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且传递的信息风险度更高,发挥的刺激警示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44.
为明确同边坡角下不同边坡形态对类均质土质边坡稳定性影响,以类均质土质边坡为工程实例,基于强度折减和极限平衡理论分析,应用FLAC3D和SLOPE/W软件确定边坡破坏机理并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边坡高度为50 m、台阶坡面角70°、台阶高度分别为10和5 m等分平盘情况下,边坡角度为15、20和25°时,10 m台阶高度为比5 m的边坡稳定性系数大0.037~0.516;不同滑坡模式下同一边坡角优化圆弧潜滑坡模式下稳定系数最小;当边坡角小于20°时,圆弧滑动模式下稳定系数最大,边坡角大于25°,直线-基底滑动模式下稳定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845.
用f/2培养基作对照,利用不同浓度的海水养殖废水,对牟氏角毛藻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养殖废水处理下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均有明显差异,具体生长情况如下:100%〉90%〉75%〉50%〉25%〉10%〉海水,而稍低于f/2;不同浓度养殖废水处理下牟氏角毛藻叶绿素的积累情况大致一致,f/2最高,100%、90%、75%相差不大,而50%〉25%〉10%,均高于纯海水;不同浓度海水养殖废水培养牟氏角毛藻后N、P养分均有一定的去除,NH3-N、NO3-N、NO2-N、PO4-P均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846.
基于大气腐蚀监测仪(ACM)仍是研究金属大气腐蚀的主要电化学手段之一,讨论了ACM所用传感系统(即Cu/Fe双电极原电池)的绝缘膜厚度对试验可靠性的影响,并着重研究了Cu/Fe原电池对温度、湿度、盐类沉降以及实际户外暴露大气环境的敏感性,为采用ACM进行大气腐蚀研究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47.
SBR串联生物强化稳定塘处理养猪废水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亚热带地区某规模化养猪场SBR处理低碳氮比(C/N)沼液出水不达标的问题,研究了以乙酸钠为速效碳源时其投加量对SBR运行效果的影响,并采用4级串联生物强化稳定塘工艺对SBR出水进行强化处理。结果表明:当乙酸钠投加量为400 mg·L~(-1)时,SBR工艺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从16%±1%、25%±4%和14%±1%提高到了32%±1%、55%±2%、27%±4%;串联生物强化稳定塘(BSPs)工艺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65%±2%、80%±4%、79%±3%和83%±4%,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155±5)、(67±2)、(89±2)和(6±1) mg·L~(-1),均可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的要求。以生物膜和双穗雀稗构成的前2级生物强化稳定塘系统对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消纳量分别占整个串联稳定塘系统消纳量的57%、50%、51%和81%。进一步分析可知,串联生物强化稳定塘工艺对养猪废水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显著,采用此技术可实现废水的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848.
人工智能自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诞生之后,经历几经起落,从2015年起掀起了第三次浪潮,这次浪潮是激动人心、广泛而深刻的。但是严格意义来说,本次人工智能浪潮的前三年主要是靠技术驱动,最初都是追求论文和各种算法竞赛的实验室效果,也出现过某些AI技术的实验室炫技而不落地,最后无以为继。圈内人都在考虑AI如何实现技术和商业化的双轮驱动,例如Deepmind研究医疗等,希望带来AI产业的良性闭环发展。  相似文献   
849.
基于角改进的城市交通网络实时最短路径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城市交通网络中车流量的实时、动态变化特性,分析现有算法在处理动态车辆路径问题时存在的缺陷.综合道路条件、天气状况、交通堵塞和人口密度分布状况,构建动态交通网络环境下的实时路径评估模型.提出基于±90°角(源点与汇点连线的夹角)范围改进的Dijkstra最短路径算法,并给出具体实现过程.实例研究表明,基于角改进的Dijkstra算法无需遍历交通网络中所有路径,根据实时更新的交通状况和气象信息即可得到最短通行路径,提高了对交通网络中随机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实时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850.
介绍了隧道的特点、火灾探测器的类型和雪峰山隧道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双波长火灾探测器的工作原理,从系统范围设定、系统配置、环境要求等方面设计了雪峰山隧道双波长火灾探测系统,详述了双波长火灾探测器的技术指标,通过试验验证了系统的准确性、宽视角等,可满足长大公路隧道的正常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