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06篇
安全科学   118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3篇
综合类   589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41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CAST工艺高温短程硝化的实现及其除磷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娟  杨蕊春  俞小军  周猛  陈永志 《环境科学》2019,40(3):1375-1381
以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22、25、28℃这3个温度下CAST反应器内短程硝化的实现及其除磷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系统的TN去除均稳定在80%以上,且NH_4~+-N去除良好.当温度为22℃和25℃时系统内未观察到亚硝积累,除磷率为94. 3%和86. 9%,升高温度至28℃,反应器内亚硝积累率为87. 2%,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此外,高温短程硝化阶段(28℃),系统释、吸磷能力较22℃和25℃均有所下降,且厌氧段释磷量/COD消耗量(P/C)比明显低于前两个阶段.然而,该温度条件下反应器除磷性能并未恶化,除磷率为68. 9%,说明进水碳源充足不仅能保证CAST工艺对TN的去除,同时可用于解毒NO_2~-以减弱其对聚磷菌的抑制.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污泥吸磷小试发现,O_2、NO_3~-、NO_2~-均可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吸磷,其中好氧吸磷速率高于以NO_3~-和NO_2~-为电子受体的反硝化吸磷速率,且以O_2和NO_3~-为电子受体的吸磷速率与温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2.
为研究汾渭平原各城市PM2.5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2015—2019年汾渭平原11市秋冬季污染物逐时浓度,基于日变化分析构建了各城市慢速积累和快速积累的评价指标,量化了各城市的积累水平.结果表明:汾渭平原各城市PM2.5积累水平差异显著,积累速率最快的城市是宝鸡,最慢的是三门峡;快速积累阈值最高的是临汾,最低的是三门峡.结合各地积累速率值的分布特征,11地市的积累水平可分为较强(宝鸡、临汾、吕梁、晋中)、中等(咸阳、渭南、铜川、运城、洛阳)和较弱(西安、三门峡)3种.积累速率多随浓度的增高呈上升趋势,其中吕梁和临汾最为显著,而西安增幅最小.从年变化来看,各地快速积累占比从2017年或2018年开始减少,从月变化来看,12月和1月为快速积累出现最多的月份.二次污染物和区域传输对PM2.5积累速率均有影响,发生快速积累时,前体物SO2和NO2的浓度明显升高,二次反应显著;对临汾和西安的后向轨迹分析表明,西偏南方向气流的增加更易引起当地PM2.5的快速积累.  相似文献   
183.
研究重稀土元素钇(Y(III))对短程反硝化工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结果表明,1~50mg/L的Y(III)对亚硝酸盐的积累量无明显影响,60~100mg/L的Y(III)会影响硝酸盐的还原和亚硝酸盐的积累.1~10mg/L的Y(III)对细菌活性呈现促进作用,20~100mg/L的Y(III)对细菌活性呈现抑制作用.胞外吸附的Y(III)是抑制细菌活性的主要因子,线性拟合的相关性系数R2为0.957,半抑制浓度IC50(吸附)为1.079mg/L(以湿重计),对应水中Y(III)浓度为54.35mg/L.SEM显示,添加Y(III)会使细菌产生更多的胞外聚合物(EPS)将细菌包裹以抵抗Y(III)的毒性,EDS显示被包裹的细菌表面碳、氮元素含量大幅度降低,EPS影响了底物的传质.130d的长期实验表明,5mg/L的Y(III)会使反应器的反硝化性能逐渐消失,停止添加稀土后,反应器的亚硝酸盐积累功能也不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4.
东南景天是一种镉和锌的超积累植物,改变土壤p H能否有效提高其吸收镉的效率,需要进一步验证。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不同土壤p H下东南景天吸收和积累Cd的差异以及对Ca Cl2提取有效态镉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土壤p H值显著提高了土壤镉的有效态含量。弱酸性土壤即p H接近5.5时东南景天生物量及累积镉的量最大,土壤镉去除率也最高,达6.6%。强酸性即当p H接近4时,虽然植物地上与地下镉含量均最高,但生物量最小,植物去除率较其他处理低。研究证实降低土壤p H是提高植物提取效率的有效办法,这为进一步利用东南景天修复镉污染土壤,提高修复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5.
为全面了解蓄水运用期三峡库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三峡库区干流及支流共采集了24个沉积物样品,测定了Cu、Pb、Zn、Cd、Ni、Cr、As和Hg的含量,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重金属元素Cu、Pb、Zn、Cd、Ni、Cr、As和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6.03、59.40、137.63、0.75、46.81、86.31、18.07和0.109 mg.kg-1,均高于长江沉积物背景值.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Cd>Pb>Cu>As>Zn>Ni>Hg>Cr.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各重金属污染对三峡库区构成的潜在生态危害由强至弱依次为:Cd>Hg>Cu>As>Pb>Cr>Zn,其中Cd的贡献因子最大.总体上讲,三峡库区蓄水运用期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并未受到明显的重金属污染.  相似文献   
186.
针对±660 kV 换流站换流阀在线化学仪表误差问题,对在线 pH 表、电导率表、溶解氧表的测量原理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在线化学仪表准确性的主要误差来源,提出消除或减小误差的改进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措施提高了在线化学仪表的准确性,保证了冷却水水质的真实值控制在合格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7.
贵阳市城区路侧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研究了贵阳市城区各交通干线两侧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质量分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基线作为参比值,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交通干道两侧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除Pb和Cr外,其余重金属质量分数均高于中国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背景值和贵阳市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基线值. 整体上,贵阳市路侧土壤尚未受到Pb和Cr的污染,其w(Hg),w(Cd)和w(Zn)已达中度污染甚至强污染水平,同时各路段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As,Cu和Ni污染,但并不严重. 据调查,路侧土壤中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其分布格局主要受到燃煤、交通运输、地形及路况、气象因素以及城市建设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8.
目的 规范和保障自然环境试验数据积累与管理,持续夯实服务装备建设的自然环境试验数据资源。方法 针对自然环境因素与自然环境效应数据的常态化观测与数据积累,研究优化数据质量控制方法,提升数据的规范性、完整性、准确性。结果 针对自然环境数据及环境效应基础数据预处理、存储、增删改、备份等过程,提出了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入库、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安全保密数据监控等运行管理机制。结论 自然环境试验数据积累与质量控制管理机制具有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9.
本文以无纺布作为硝化反应器的填料 ,对其硝化负荷能力进行了探讨 ,同时对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氮积累和影响氨氮去除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NH3 N容积负荷为 1 .7kg/(m3·d)的情况下 ,可实现 98%以上的NH3 N去除率。溶解氧浓度为 4mg/L ,进水氨氮浓度为 30 0mg/L时硝化柱内开始出现亚硝酸盐氮积累 ,通过加大曝气量等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影响。停止运行两个半月后 ,可在一周内基本恢复硝化功能。  相似文献   
190.
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PCDDs)污染的土壤和含氧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8株降解PCDDs的菌株,均能以一氯代和二氯代二为单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并使其降解,多数几乎不能降解三氯代二噁.但是,用邻二氯苯作为初级营养共代谢物,可以增强菌株对较高氯代二噁(如三氯代和四氯代二噁)的降解能力.利用所筛选菌株中的1株,经鉴定为假单胞菌EE41(Pseudomonas sp.EE41).降解试验结果表明,1,2,3-TrCDD在浓度为1.2mg/L时3周内可降解33%,2,3,7,8-TCDD在0.1 mg/L时3周内最多可降解37.8%.试验的高氯代二噁(pCDD,H6-CDD,H7-CDD和OCDD)则只被菌体强烈吸收并积累,却不能被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