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222篇
基础理论   15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16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CO2排放置显著增加,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碳税作为最有效的经济手段之一,适时开征,不仅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要求,也是中国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的要求.本文根据中国各省(市、自治区)能源消费量及相关系数对相关能源产品使用产生的CO2排放量进行了核算,并依据国际实践经验拟定了三种不同情景的碳税税率.利用1999 - 2007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征收碳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影响.研究表明:①征收碳税会降低社会总产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消极影响,从长期看,随着碳税体制完善,税率逐步提高,这种消极影响将逐渐减弱;②征收碳税可以提高能源的产出效率,降低能源要素的使用,减少CO2的排放;③碳税税率提高会减小劳动和资本要素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因此,碳税开征具有明显的节能减排效果,且能有效地调整要素间收入分配.但是受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碳税对中国经济冲击较大,短期内暂不适合开征.  相似文献   
412.
随着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逐渐增强,节能减排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将经济与环境的相对重要性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中,通过改进原有的DEA模型,并根据不同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经济与环境的相对重要性也有所不同的思路,通过偏好锥的设定构造不同发展目标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动态评价模型,并以中国2011年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根据实现的难易程度分为阶段性可持续发展目标改进和统一可持续发展目标两种情况,分析我国不同情景下的节能潜力。结果表明,中国2011年各省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为5个层次。尽管中西部地区省份的平均能源效率为0.806,明显低于东部地区的0.865,但其处于可持续发展较差阶段的省份比例仅为6.7%,远低于东部地区的50%。因此,建议中西部地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努力引进先进清洁技术,避免吸收东部地区淘汰的发展方式。在阶段性改善目标下,北京、天津、广东、海南和青海都处于效率最优状态,而河北、四川和山西三省的所需减排量则位居前位,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建议给予针对性帮助,重点化扶持。中国整体的能源节约量随着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加强而增加,阶段性改进情况下要比传统方法增加5.1%的能源减排量。在统一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情况下,中国的整体能源减排量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考虑实现程度上,应选取发展水平为0.059的阶段作为标准制定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413.
基于环境效应的中国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3 - 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面板数据为样本,选取行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年末从业人员数和能源消费为投入指标,行业总产值、SO2排放量为好和坏的产出指标,运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的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考虑环境效应的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数;并运用Tobit模型研究了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考虑环境效应的中国制造业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但远低于不考虑环境污染时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技术进步是制造业全要素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分行业看,重工业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显著高于轻工业行业,且行业内部差异显著;全要素能源效率增长率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垄断程度高、进入壁垒高的行业,增长率较低的行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外资水平、资本深化和市场竞争对轻工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规模的扩大对重工业提高能源效率有积极作用,外资水平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重工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414.
基于非结构模糊决策的中国药品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安全管理理论和中国药品管理实践,通过专家意见和社会调查,确定中国药品安全管理的要素和决策标准;运用非结构模糊决策方法确定中国药品安全管理中各重要要素的权重,从而探索中国药品安全管理体系;对体系的不同要素进行排序。研究表明:影响中国药品安全管理的主要要素有,安全交易、许可制度、药品利润率、可追溯体系、药物警戒、应急管理;决策标准是,成本、经济水平、硬件条件、从业人员素质、消费者观念;重要性排序是,可追溯体系、许可制度、药物警戒、应急管理、安全交易、药品利润率。药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要素排序为政府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15.
<正>时下,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逐步进入了一个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的新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如何提升创新能力,也成为令人关注的话题。而在安防业内,由于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企业整体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偏弱,  相似文献   
416.
将基于生态足迹模型计算所得的生态足迹指标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之中,运用SBM模型测算2000~2014年长江经济带的全要素生态效率。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在生态足迹总量和年均增长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2000~2014年平均生态足迹最大的是江苏省,最小的是重庆市;生态足迹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是江苏省,最低的是上海市。(2)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上中下游的全要素生态效率在2000~2014年间呈现出“先下降,后波动”的变化趋势。上中下游全要素生态效率差异显著,下游地区的全要素生态效率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3)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全要素生态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上海的生态效率最优,贵州的生态效率最劣,大体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步提升的分布态势,同时,在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态效率地区差距呈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417.
依据数据包络分析法、最佳产出函数以及SDA两极分解法,构建了测算旅游经济增长源泉的非参数分解框架,并以2005~2012年中国30省份的旅游业为研究单元,结合投入与产出指标数据,对旅游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与测算。研究表明:2005~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正逐步超过资源要素投入,成为推动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相应贡献率从2006年的49.01%上升到2012年的82.18%,其中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攀升的关键,而技术效率特别是其中的规模效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小,且处于下滑态势,纯技术效率的影响微乎其微,资源要素投入的贡献率则从2006年的50.99%下降到2012年的26.52%;分区域来看,各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源泉的变化存在一定差异,使得中部、西部旅游经济增速超越东部,其中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增速加快主要受规模效率驱动,而西部地区则主要受纯技术效率驱动,并呈现出2005~2008年资源要素投入驱动与2009~2012年全要素生产率驱动两个阶段;从2006年到2012年中国旅游经济增长方式愈发趋于集约型,越来越多省区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超过资源要素投入贡献,旅游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全要素生产率驱动。  相似文献   
418.
利用三阶段DEA-Malmquist指数法,对2009~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剔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因素以后,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发生了显著变化,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7.2%,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4.7%,技术效率指数年均增长2.4%,技术进步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分区域来看,西部地区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最高,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最高。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绝对β收敛,表明长江经济带内省际水资源全要素生产率差距正在缩小,最终都朝相同的稳态水平趋近。  相似文献   
419.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灵敏度模型的生态校园物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校园的研究中,尝试性地采用了把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灵敏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校园物流分析进行研究,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生态校园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绘制了系统框图;在此基础上运用局部灵敏度模型分析校园系统每个要素的变化,对校园系统影响的灵敏度程度和模拟校园的发展趋势,找出对校园系统影响较大的关键性要素,为生态校园建设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优化校园系统的物流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20.
武汉市主要年气候要素及其极值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武汉市1951~2007年57年间主要气候要素及其极值的年序列(共17个),通过趋势分析和年代际比较分析,揭示武汉市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城市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武汉市5项气温均表现出一致的升温趋势,其中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最明显,1970年代中后期升温速度加快; 4项降水要素变化均不显著,只有年降水日数接近信度01的显著性,其中年降水量为弱的增加趋势,同时有明显的年代际差异,1950、1980、1990等年代明显偏大(多),年降水日数、最大日降水量为减少趋势,但暴雨日数是增加的;年平均和最小相对湿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年平均相对湿度达到极显著程度;平均风速、最大和极大风速以及大风日数一致性极显著减小;日照时数表现为减少趋势;年平均气压为先升后降,上升趋势不明显。可见武汉市各项气温、风速及其极值、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变化显著,降水、气压变化不显著,这些变化是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