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安全科学   230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14篇
综合类   498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82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4 毫秒
741.
室外风压、火风压对建筑物热压中和面位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提出风压与热压可完全分解 ,风压不改变热压本身的压力特性的观点 ,确定风压与热压共同作用下的新的中和面 ;提出火灾层火风压造成的空气渗进、烟气的排出过程属内部循环的观点 ;对于火灾烟气窜入建筑内部竖井通道的情况 ,则根据中和面上下各楼层总渗进、渗出平衡的观点 ,确定火灾引起的新的中和面位置。  相似文献   
742.
王敏 《安全》2002,23(2):22-22
某乡办电镀厂自行配制了一种贵金属防变色涂料,采用以汽油为主的有机溶剂作稀释剂,由于该类溶剂挥发性大、易燃并浸涂过程中涂料需要加温至50℃,浸涂后还需进行110℃的高温烘烤,采用该种工艺本应有严格的防火、防爆措施,可是该厂在管理中疏忽了,操作者缺乏这方面的必要常识,从而相继发生了三起事故.  相似文献   
743.
通过对区内中强地震震例、地震构造背景、地壳深部构造、居里等温面埋深变化及地震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提出区内中强地震潜在震源区判别的主要标志,重点讨论了区内中强地震与中地壳层内的深变质岩系和居里等温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4.
本文应用灰色预测和可公度性理论的组合模型,在给出三个预测实例的基础上,对江苏及其近海的中强震进行预测研究,提出了初步的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745.
四川坡耕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沟稻垄杂耕作法是在同一坡地空间实行垄沟植稻,垄上(埂)种植红苕、玉米和豆类等杂粮的一种水土保持耕作方法。据在川中遂宁等地试验、示范、推广,沟稻垄杂耕作法可使坡耕地水份流失量减少96.03%、泥沙流失量减少98.77%;杂粮保产外,每亩坡地可增收稻谷11 1.3kg。本文介绍了沟稻垄杂耕作效益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46.
747.
748.
为了对城镇中低压燃气管线喷射火事故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根据典型事故案例创建了城镇路面埋地燃气管线泄漏场景,建立模型并划分网格,使用Fluent进行模拟计算,得到了不同泄漏口孔径、不同泄漏口形状、不同管内压力等工况下喷射火的火焰长度、火焰中心面温度分布和临近区域内的热流密度,并通过分析不同工况下的火焰形态和热辐射分布,探讨初始条件对事故后果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此类型喷射火长度可达数十米,火焰最高温度为2 000 K左右,最高温度位置的高度不超过火焰长度的30%;下风向的热流密度较其他方向更强;在50 mm的泄漏口孔径和0.38 MPa的管内压力下,泄漏口为梭子形,较泄漏口为圆形时的热流密度在下风向整体大15.2%。最后,根据模拟结果构建了快速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749.
刘涛 《安全》2017,38(6)
简要论述了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各钻井公司在推行"写风险"活动中,根据各钻井公司生产特点,与公司现有管理制度深入结合,探索出的活动推行经验。  相似文献   
750.
“土十条”向土壤污染宣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土壤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万物的质量,人类也基于土壤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当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了土壤质量恶化,造成了土壤污染现象,并酿成了日本痛痛病等公害事件。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由于经济发展方式总体粗放,产业结构和布局仍不尽合理,污染物排放总量较高,土壤作为大部分污染物的最终受体,其环境质量受到显著影响,也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