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7篇
  免费   1703篇
  国内免费   617篇
安全科学   644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453篇
综合类   4953篇
基础理论   908篇
污染及防治   300篇
评价与监测   506篇
社会与环境   328篇
灾害及防治   377篇
  2025年   4篇
  2024年   362篇
  2023年   510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569篇
  2020年   514篇
  2019年   403篇
  2018年   284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1106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于2016年9月和12月对南京市2个典型地区大气中16种多环芳烃(PAHs)的质量浓度进行分析,并开展了PAHs组成特征、来源解析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区(六合区)和生活区(江宁区)大气(气态和可吸入颗粒态)中16种PAH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914.82和712.27 ng/m~3,苯并[a]芘毒性等效浓度分别为274.1和309.84 ng/m~3,且呈现冬季高、秋季低的特征。比值法源解析结果表明,燃煤污染是六合区PAHs污染主要来源,而江宁区主要表现为交通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六合区和江宁区人群通过大气吸入PAHs的超额致癌风险分别为5.17×10~(-5)和5.85×10~(-5),均略高于可接受水平10~(-6)。  相似文献   
822.
对17份腰果种质进行截干处理,测定截干后萌生新梢的总数、长度、直径和叶片数,分析不同腰果种质萌生能力之间的差异,同时对植株大小与萌生能力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新梢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腰果种质的萌生能力有差异,在新梢总数、长度、直径和叶片数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植株的萌生能力与截干前冠幅以及被截一级枝条直径大小有关,新梢长度、直径、叶片数、新梢总数与截干前植株冠幅和被截一级枝条直径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新梢总数、长度、直径、叶片数等性状中,除新梢总数与新梢叶片数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各性状彼此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823.
成都城区蔬菜地土壤中农药残留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ECD检测、GC/MS-MS确证的方法对成都城区14个区县蔬菜地土壤中23种有机氯农药(OCPs)进行分析,以揭示OCPs的残留现状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OCPs残留水平在不同区县间差异很大,变化范围20.18~104.33μg.kg-1之间,近郊区县(双流、龙泉驿、郫县、新都、温江)远低于边缘区县。被检出的18种OCPs中,DDTs、HCHs检出率最高(100%),残留水平为16.11~99.51、1.31~9.34μg.kg-1,分别占OCPs残留总量质量分数的87.68%、8.15%;六氯苯(HCB)次之(90%);灭蚁灵、环氧七氯、硫丹Ⅰ和γ-氯丹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44.29%~47.14%),主要分布在近郊区县;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毒杀芬的检出率较低(32.86%~37.14%),多分布于彭州、都江堰、大邑、崇州等地。土壤中OCPs的各种异构体、代谢物变化规律显示,DDTs、HCHs残留主要源于早期的使用或大气输入,但不排除金堂、青白江、新津地区近期可能有新的DDTs输入,崇州、彭州、都江堰、大邑地区可能有HCHs输入。  相似文献   
824.
采用形态比较学和数值分类相结合,对中国山西、辽宁、内蒙古等地的中国林蛙各居群的身体特征进行探讨.通过对大量标本的测量分析,结果认为:随着地理经纬度的变化和生境的转移,林蛙的各项身体特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异.愈靠近东北林蛙分布区,其个体愈大,各项数据比对差异明显,从而可初步界定中国林蛙与东北林蛙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825.
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建立开放实验室和第二课堂、"课堂+实训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等在动物营养与饲料分析实验课程中的应用,通过上述教学方法的应用,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参6.  相似文献   
826.
黄河口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5月采集了5个断面的黄河口潮间带高、中和低潮滩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参考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关于沉积物质量指南,对黄河口潮间带沉积物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除Cu和Pb外,其它重金属和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均表现为河口北侧高于南侧;除Hg外,高、中和低潮滩的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和营养元素质量分数无显著差异,没有表现出成熟潮滩明显的垂岸分带特征。Pb质量分数高于渤海表层沉积物的高值,是该区域的首要污染因子;Hg在河口北侧近河口的两个站位低潮滩质量分数达到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的1.7和1.8倍,存在一定的潜在生态风险;TN和TOC质量分数范围在安全级别,TP质量分数在20%的站位超过最低安全级别,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与国内其它潮滩相比,黄河口潮间带重金属Zn、Cd、Hg和As的质量分数处于较低水平,Cu和Pb质量分数处于中等水平,TOC和TP质量分数与长江口潮间带相当,TN质量分数较低。研究结果将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保护、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827.
裸柱菊(Soliva anthemifolia(Juss.)R.Br.),菊科(Compositae)裸柱菊属(Soliva Ruiz et Pavon.)植物,原产南美洲、大洋洲,1912年在香港发现,现在已经在中国南部广泛分布,其中包括台湾、广东、海南、福建、湖南、浙江、安徽、江西、广西和贵州等地区,为区域性外来恶性杂草。2002年,裸柱菊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列为中国主要外来杂草及中国重要外来有害植物。裸柱菊的生物学特性表现为地上茎极短,头状花序无梗,直接生于茎基部,花果期全年。裸柱菊的入侵扩散特性为具"湿生性",藉水流入侵、扩散,又适宜沙质性土壤,生活史策略为r-选择,随植物引种扩散蔓延,具强"杂草性"。裸柱菊在菜地生境的生态重要值较大,与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鳢肠(Eclipta prostrata)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与一年蓬(Erigeron annuus)呈正联结,与野茼蒿(Gynura crepidioides)呈负联结,呈现"地域性"。本文对裸柱菊的杂草生态学展开了深入探讨,切断藉水流、植物引种的传播扩散途径,加强预警、监测,有效狙击裸柱菊的进一步蔓延扩散是控制其入侵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828.
共和盆地沙质荒漠化过程植被群落特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婷婷  吴波 《生态环境》2011,20(12):1788-1793
青海共和盆地是我国西部荒漠化比较严重地区之一。荒漠化不仅表现为植被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也伴随着土壤性质的退化。作者对共和盆地典型荒漠化区域设置样带进行植被、土壤调查,利用TWINSPAN对研究区植被进行数量分类,在此基础上确定荒漠化发展阶段类型及所包含的植被群落类型,分析了不同荒漠化发展阶段的植被群落组成、盖度、生物量及土壤质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荒漠化梯度划分为未退化草地、轻度退化草地、轻度沙化草地、中度退化草地、中度沙化草地。随着荒漠化的发展,群落组成从简单趋于复杂再到简单;群落盖度逐渐减小,其中未退化草地样方的平均盖度达到48.40%4±3.25%,而中度沙化草地的平均盖度仅为15.34%±2.78%;轻度干扰下样方群落生物量先增加,随着干扰加剧,生物量逐渐减小,轻度退化草地地上、地下及总生物量均最高,中度沙化草地的均最低;土壤0-20cm,20-40cm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逐渐减小,粒度组成也发生明显变化。沙化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及粒度组成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829.
吴文俊  蒋洪强 《生态环境》2011,20(12):1950-1956
在我国的非常规性污染物质中,大气重金属砷、铅已越来越多地被关注和重视。文章综述了国内外人为源对大气中重金属排放的贡献,结果显示中国是全球人为活动向大气排放重金属最多的国家之一,燃煤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将是最主要且最为重要的人为排放源。通过系统调研燃煤及有色金属冶炼业资源及产业布局状况,构建目前我国大气重金属相关清单模型,进行了我国重点源大气砷、铅排放清单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08年我国燃煤大气砷、铅排放量共为93733t,年均增长率为7.93%,2004-2008年有色金属冶炼业大气砷、铅排放量共为18836t,年均增长率为15.2%;(2)2000-2008年各经济部门中电力部门燃煤大气砷、铅放量始终最高,占燃煤大气排放总量的44.6%-57.1%,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3)2000-2008年各省区中山西、河北、河南和湖南省是大气砷、铅的排放大户。其中,燃煤大气砷、铅排放量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工业集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北部和中东部省区,包括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和江苏五省,占全国燃煤排放总量的39.1%,有色金属冶炼大气砷、铅排放量主要集中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较为发达的河南及湖南省,占全国有色金属冶炼业排放总量的47.3%。可以看出,我国需要高度重视大气重金属砷、铅的污染防治,加强排放控制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建立适合中国的大气砷、铅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30.
通过对三峡地区工业污染物产生强度和排放强度分析表明,三峡地区的产生强度和排放强度均高于东部先进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指出了三峡地区的污染防治需从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双管齐下进行;引入"环境协调指数EHI(行业的经济贡献率与污染贡献率的比值)"分析行业的环境与经济行为特征,指明了三峡地区COD和氨氮相对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行业.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