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17篇
  免费   535篇
  国内免费   2043篇
安全科学   747篇
废物处理   1007篇
环保管理   1016篇
综合类   7612篇
基础理论   494篇
污染及防治   2350篇
评价与监测   445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241篇
  2016年   321篇
  2015年   449篇
  2014年   749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548篇
  2011年   641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573篇
  2008年   605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654篇
  2005年   557篇
  2004年   556篇
  2003年   627篇
  2002年   575篇
  2001年   427篇
  2000年   395篇
  1999年   384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298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295篇
  1994年   291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222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段小艳 《化工环保》2017,37(3):366-370
建立了硝酸加热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石化废水中重金属(As,Cd,Cr,Cu,Zn,Pb,Mn)的方法,优化了仪器工作参数,得到了线性回归方程,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优化后的仪器工作参数为射频功率1 150 W、雾化器流量0.70 L/min、辅助气流量0.50 L/min。各重金属元素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9 9以上,检出限为0.000 18~0.007 00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1%~2.0%,加标回收率为96.3%~102.2%。该方法具有线性关系好、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82.
以聚氯乙烯离心母液废水中含量较高的3种有机物(聚乙烯醇、异辛醇和α-甲基苯乙烯)作为目标物,考察臭氧氧化工艺对3种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同时考察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量和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处理3种废水的最佳反应时间和臭氧投加量分别为:聚乙烯醇25 min,136 mg/L;异辛醇60min,312 mg/L;α-甲基苯乙烯60 min,32 mg/L。在此条件下,3种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8%、85%和95%。此外,碱性条件有助于臭氧氧化工艺对3种有机物的降解。产物分析结果表明,经臭氧氧化,聚乙烯醇断链后进一步反应生成了草酸单乙酯,异辛醇和α-甲基苯乙烯分别生成了和苯乙酮。  相似文献   
983.
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废水中的氨氮,对其工作曲线、准确度、精密度、稳定性以及加标回收率进行了实验,测得该生活污水处理厂进、出口浓度分别为1.176,0.181mg/L,7次重复测定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448%,0.674%。在两种实际样品中分别加入0.5mg/L的标准浓度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测试,回收率分别为99.54%,99.58%。结果表明,该实验方法简便、快捷、易操作、准确度及精密度良好。与纳氏试剂法相比较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定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84.
华宏科技     
<正>股票代码:002645江苏华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金属和非金属类液压打包、剪切、破碎系列装备,广泛应用于钢铁企业、大中型再生资源(物资再生)利用企业、废钢加工配送中心、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和有色金属、不锈钢冶炼加工企业,服务于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公司于2011年12月20日,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加工设备制造企业,产品品种规格齐全、服务快速及时。是目前国内同行业最大的生产、销售及服务专业公司。  相似文献   
985.
从系统设计、运行管理和调试等方面,分析了湿法脱硫废水处理系统主要常规设备存在的故障及问题,如设计余量变小、管道易堵塞、仪表控制异常等.通过分析脱硫废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确保脱硫废水系统连续、稳定、高效运行,满足国家现行的环保标准.  相似文献   
986.
用絮凝#x02014;微波辐射#x02014;Fenton试剂氧化法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研究了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FeSO4加入量、H2O2加入量和废水pH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氯化铝加入量为350mg/L、聚丙烯酰胺加入量为12mg/L、废水pH=5、FeSO4加入量为250mg/L、H2O2总加入量为1400mg/L、H2O2分3次投加、微波功率为400W、微波辐射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处理后出水的浊度、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8.59%,97.62%,86.21%。处理后出水澄清透明,COD为50.34mg/L,满足GB50050#x02014;200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987.
O3-H2O2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人勇  邱晓 《化工环保》2013,33(4):308-311
采用O3-H2O2氧化法对印染废水进行氧化处理,比较了O3氧化法和O3-H2O2氧化法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考察了初始废水pH、H2O2加入量、O3流量和反应时间对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O3-H2O2氧化法对废水的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比O3氧化法更好;在初始废水pH为11、H2O2加入量为13mmol/L、O3流量为6g/h、反应时间为60min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处理后废水COD为61.50mg/L,COD去除率为95.73%,废水色度为5倍,色度去除率为99.75%,TOC为37.84mg/L,TOC去除率为85.10%,BOD5为22.76mg/L,BOD5去除率为90.20%,BOD5/COD为0.37。  相似文献   
988.
利用静态试验研究了pH对聚合氯化铝(PAC)、高铁酸钾、高铁酸钾辅助PAC去除废水中Cu2+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去除机制。结果表明,PAC、高铁酸钾、高铁酸钾辅助PAC对废水中Cu2+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在70%以上,其中高铁酸钾辅助PAC对Cu2+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最大可达94.2%;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Cu2+的去除率明显高于酸性及强碱性条件,最佳氧化pH与絮凝pH分别为9和8。  相似文献   
989.
为评价微生物在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下对含硫煤矸石中污染物释放的作用,通过设置氧化处理、氧化灭菌处理、还原处理和还原灭菌处理4组处理方式对煤矸石进行连续浸提实验,并测定0、1、3、6、9d后各处理煤矸石浸出液的pH、电导率(EC)、氧化还原电位(Eh)、总溶解性固体(TDS)、金属离子(Fe3+、Mn2+、Cu2+、Zn2+)和阴离子(SO2-4、F-)等特征污染指标。结果表明:氧化环境下,灭菌处理能抑制煤矸石氧化酸化,提高煤矸石浸出液的pH,降低浸出液EC、TDS,并明显降低煤矸石浸出液中Fe3+的溶出浓度,对Mn2+、Cu2+、F-和SO2-4等特征污染离子的溶出也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随着浸提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效应日趋加强;而还原环境下,灭菌处理却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还原环境对煤矸石中污染物释放的抑制作用。综上表明,灭菌与否对不同氧化还原环境下含硫煤矸石污染物的释放有重要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工程手段调控矿山环境中微生物活性或类群,对含硫煤矸石污染进行有效的原位控制或治理。  相似文献   
990.
对臭氧氧化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mg/min,反应温度为20'E和初始pH为10.61条件下,对COD的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0.9991,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1.01×10^-3s-1。该条件下,臭氧氧化对COD的降解主要来源于高活性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4.25~12.75mg/min)、不同的反应温度(10~40℃)和不同的初始pH(3.76~12.53)下,COD的降解也同样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COD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554×10^-3)s-1增加到(1.06×10&-3)s-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427×10^-3)s-1增加到(1.40×10-3)s-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提高的幅度却越小;在初始pH3.76~10.61范围内,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218×10^-3)s-1增加到(1.01×10^-3)s-1,在初始pH为12.53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下降到(0.857×10^-3)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