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安全科学   18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71篇
基础理论   208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王强 《环境》2014,(10)
正将DNA标记用于环境污染的监控任务中,配合DNA的快速检测方法,污染源的来向将可以被迅速判定。发生偷排漏排时,由于区域内存在众多相同污染物而难以区分污染来源;突发环境事故中,污染物随着时间和气象条件的变化而扩散、混合并离开源头,无法有效针对污染物的源头进行及时处置或截断……如今,通过把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分析技术引入环境监测工作中,类似的困扰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42.
低剂量镉诱导细胞氧化损伤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镉是一种有毒重金属,能诱导酿酒酵母的氧化损伤.为了研究低剂量镉诱导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通过有葡萄糖和无葡萄糖的酵母培养基,用浓度2 μmol/L和10 μmol/L的CdCl2染毒酿酒酵母10 h后,统计酿酒酵母细胞的存活率,并用HPLC-EC法测定酿酒酵母线粒体DNA中8-OH-dG/105dG比值.结果表明:无葡萄糖条件下,10μmol/L的CdCl2染毒时酿酒酵母对Cd2 的耐受性比有葡萄糖时明显高(P<0.01),而且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程度也明显低(P<0 01);但2 μmol/L的CdCl2染毒时,酿酒酵母对Cd2 的耐受性和线粒体DNA氧化损伤程度与有葡萄糖条件下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本文认为低浓度Cr主要对酿酒酵母细胞质中蛋白造成氧化损伤,浓度升高时则对线粒体DNA也产生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43.
镉引起蚕豆(Vicia faba)叶片DNA损伤和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蚕豆为研究对象,采用碱性、半碱性和中性彗星实验方法研究Cd对植物DNA的损伤,同时还采用DAPI染色法从细胞形态学入手研究Cd诱导的蚕豆叶片的细胞凋亡.用3种彗星实验研究Cd处理蚕豆叶片DNA损伤,结果表明Cd能够引起蚕豆叶片DNA损伤,但是不同Cd浓度引起DNA损伤的种类不同:5mg·L-1Cd处理主要引起单链DNA损伤和碱性不稳定位点的形成;10mg·L-1Cd处理时开始检测到DNA双链断裂;20mg·L-1Cd处理下,各种类型的DNA损伤均明显增加,且DNA双链断裂尤其明显.DAPI染色法通过细胞形态学变化来检测蚕豆叶片细胞凋亡的结果表明,蚕豆叶片细胞在Cd处理下发生凋亡的过程与DNA损伤过程有很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d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同时证明Cd引起的DNA损伤是引起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4.
以湖北洪湖公离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为材料,考察了它们的内源质粒在培养过程及共生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的质粒在培养条件下比较稳定,传代50次后没有明显变异.对其中2个菌株与4种不同的大豆宿主共生过程中质粒的稳定性研究,发现HA12-1-12的共生质粒和隐性质粒高度构定,HA7-2-2的质粒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质粒检测的结果及RFLP分析表明,HA7-2-2共生质粒的稳定性高于隐性质粒,而且共生质粒上携带的nodDABC和nifHDK基因相当保守,不易受宿主的影响而产生变异.盆栽试验的结果也说明,虽然HA7-2-2的内源质粒在共生过程中发生了遗传重排,但它的共生性状没有明显的变异.  相似文献   
45.
几株光合细菌的表型特征及DNA-NDA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5株新分离的光合细菌从形态、生理生化及DNA-DNA同源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8与深红红螺菌(Phodospirillumrubrum)的模式菌株ATCC11170的DNA-DNA同源性为97%,菌株37与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的模式菌株ATCC17001的DNA-DNA同源性为80%;菌株55与球形红杆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的模式菌株ATCC17023的DNA-DNA同源性为71%;菌株40和52分别为另外两个DNA同源群.根据各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等表型特征以及DNAG+Cmol%和DNA-DNA同源性分析结果,确定了几株光合细菌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46.
用一组多克隆抗体对马氏甲烷八叠球菌(Methanosarcinamazei)S-6菌株的基因组DNA文库进行了筛选.仅选出p60A克隆能对马氏甲烷八叠球菌中可发生细胞形态学变化菌株的抗血清发生阳性反应.对p60A克隆的双链DNA进行了序列分析.识别出一开式阅读框架(openreadingframeP,ORFP).表达的蛋白是ORFP编码的蛋白的3倍,并得到ORFP蛋白的三聚体,在SDS-PAGE中表现出整体蛋白的迁移行为.同时,此表达蛋白抗10%SDS,6mol/L尿素及热处理.基因结构分析表明,ORFP具有与M.barkrimcrA有同源性的核糖体结合位点和一个与甲烷细菌启动子共有序列相似度达77%的启动子序列.使用参照序列分析表明,由ORFP演绎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密度的带电荷的氨基酸和占优势的β-层迭构型.对此表达蛋白作了Neurosroracrassa的porin蛋白抗血清试验,以研究其可能功能.检验了M.mazeiS-6细胞的蔗糖梯度制备物,对此原细胞中的ORFP蛋白作了定位.结果表明,ORFP蛋白可能是一种古细菌Porin,其在M.mazeiS-6中的表达,可能象大肠杆菌那样与渗透压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7.
白菜叶绿体DNA快速提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DS-蛋白酶法提取了白菜的叶绿体DNA.琼脂糖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分析表明,所提取的叶绿体DNA质量高,除cpDNA主环外,在胞质雄性不育新种质及原不育系中还存在约1375bp和831bp的两条质粒分子.用所提取的叶绿体DNA作为模板进行RAPD扩增,获得了清晰的扩增图谱.该方法与传统的提取方法相比省时、高效、无污染.图2表1参14  相似文献   
48.
用同位素标记LZF—1 DNA指纹探针进行人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位素γ-32P-ATP对LZF-1DNA指纹探针作5'末端标记后,检测成都地区人群中84名随机个体的DNA指纹,获得了清晰易辨的具有高度个体特异性的DNA指纹图谱.谱带平均数为17.667条,平均等位基因频率为0.167,探针的鉴别机率为4.862×10-10.表明LZF-1DNA指纹探针完全达到了法医学检验中鉴别个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49.
寡核苷酸探针LZP—I进行两栖类DNA指纹分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寡核苷酸探针LZF-I对两栖类的3属8种28只个体的冷冻和甲醋固定的肝组织作了检测,所获DNA指纹图在个体,种和属间具有特异性,表明该针进行DNA指纹检测可为两栖动物种,属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0.
为了研究常乐稀土多元复合肥对主要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是否产生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采用不同梯度质量浓度的稀土复合肥溶液对玉米进行处理,观察其根尖生长状况,统计分析细胞死亡率、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以及对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10mg·L-1以下时,常乐稀土复合肥能够促进玉米根尖的生长,100mg·L-1以上时抑制根尖生长;随着试验浓度的递增,细胞死亡率、微核率、DNA损伤率逐渐上升并具有正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而有丝分裂指数却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下降.以上结果表明,常乐稀土复合肥对玉米确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其细胞毒性阈值和遗传毒性阈值皆为100mg·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