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7篇
综合类   185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论贵州喀斯特地区河流梯级开发的水环境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10余年来对喀斯特地区河流水库化进行的比较深入的研究,总结了河流水库化的一般特征。猫跳河是贵州喀斯特地区完成河流梯级开发最早的河流,在河流水库化后,经过30年的演化,富营养化已初露端倪,由建库初期的Ⅱ-Ⅲ类水质蜕变为Ⅳ-Ⅴ类水质。采用类比的方法,对处于喀斯特地区的赤水河中上游干流水库化后水环境质量变异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2.
不久前,由贵州大学和西洋集团联合自主研发成功的一套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的生产工艺”,实现了对作为工业废渣的磷石膏进行循环综合利用的重大技术突破,从而一举破解了这一行业长期以来“1t磷铵5t渣”所形成的磷石膏处理世界级难题。  相似文献   
73.
贵州喀斯特山区植物营养元素含量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贵州喀斯特山区是我国乃至世界喀斯特分布面积最大的片区之一,由于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加之人类活动的干扰,使得该区的植被退化较为严重。文章选择该区的12种主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元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00μg·g-1的元素有N、P、K、Ca、Mg、S,100~1000μg·g-1的元素有Fe、Mn、Al,10~100μg·g-1的元素有Zn、Sr,<10μg·g-1的元素为Cu、Mo,其中Mo含量最低,仅为0.17μg·g-1。这些元素中,Ca、P、K元素高于所报道的陆生植物的含量范围。元素含量特点是Ca>K>Mg型。N、P、K、Mg元素的频数分布为正态分布,Ca、Al、Fe、Mn、Cu、Zn、Sr、S元素为对数正态分布。变异系数大于100%的元素有Al、Fe、Mn、Sr,变异系数小于60%的元素有N、P、K、Ca、Mg、S、Cu,其中Ca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1.8%。不同生境下相同植物的营养元素含量有较大的差异,石灰土上植物的N、P、K、Ca、Mg、Al、Cu、Mo元素含量要高于黄壤上植物的。元素间的相关分析表明:P和K、P和Cu、Al和Fe、Al和Zn、Fe和Zn元素具有显著相关关系;N和P、P和Mg、K和Al、K和Cu、Ca和Sr、S和Mo元素具有一般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4.
张旋 《农村生态环境》1996,12(2):6-8,16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以秃杉等珍稀濒危物种和中亚热带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10多年来,保护区在认真做好自然保护工作的同时,引导地方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探索了许多适度开发当地资源的实用技术和有效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经济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了当发群众生活,增强了保护区经济活力。在分析保护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保护区今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5.
贵州首个以BOT模式建设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湄潭县污水处理厂2007年3月15日建成并投入运行。这一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为5000t/d,工程总投资960万元,其中管网380万元,处理厂580万元。工程于2006年1月正式开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总长6km的配套污水处理主干管网也已同步建成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76.
贵州位于国内外最大的连片岩溶区中心地带,集“老、少、边、穷、山”于一体,生态环境脆弱。造成这一地区贫困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裸露岩溶这一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在西部大开发中,贵州应结合自身特点,将发展生态经济作为持续发展的最佳经济模式,尽快使人民贫致富,实现兴黔富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77.
贵州土壤中的砷(As)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8.
根据区域性、主导因素和相似性原则,对茂兰保护区内喀斯特生态环境进行了类型划分,对主要的喀斯特生态环境类型的结构、特点和各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出分析,并探讨了不同生态环境之间的演替关系。  相似文献   
79.
滥木厂铊 (汞 )矿床产于NE向滥木厂鼻状背斜核部和近核部 ,并严格受控于与背斜关系密切的NE向断裂组。矿床中矿体的产出则多与层间虚脱空间有关 ,且主要产于晚二叠世龙潭组 (P2 l)和长兴组 -大隆组 (P2 c+d)。对该矿床不同部位取样并进行构造地球化学模拟实验 ,其结果表明 :成矿元素的活化和迁移与塑性变形关系密切 ,脆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层间滑移则为矿体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 ;在应力作用下 ,导致有机质的局部富集 ,为富铊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实验结果与汞铊矿体和富铊矿体主要产于晚二叠世含煤岩系有利岩石组合内的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80.
针对白云岩岩溶作用过程研究较为缺乏、白云岩地区的化学剥蚀速率报道较少等问题,本文以中国南方喀斯特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内黄洲河典型白云岩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流域水化学径流法,通过获得的2015年3月~2016年3月水文年内钙、镁离子的月平均浓度和高时间分辨率的流量数据,结合白云岩流域的水化学稳态行为,计算出该白云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为46.91 mm/ka,与其他相似气候条件下白云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相当,但比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流域的化学剥蚀速率高38%。这主要是因为在自然条件下,亚热带典型白云岩在地域尺度上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溶解平衡态,进而使白云石较高的溶解度成为影响其化学剥蚀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