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2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260篇
安全科学   241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41篇
综合类   959篇
基础理论   82篇
污染及防治   170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21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恩施州是资源富集的山地民族旅游区,近年来旅游扶贫政策的推广为州内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正确理解和把握游客在州内的流动规模、流动方向和流动方式,对政府部门和旅游企业的科学决策和合理规划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取网络游记信息,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恩施州旅游流的空间网络结构和流动方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恩施州旅游流网络结构整体较分散,各旅游节点间流动性不强;(2)恩施市,利川市和鹤峰县是州内旅游流交通集散中心,恩施大峡谷是恩施州旅游流网络的旅游集散中心;(3)恩施大峡谷、恩施土司城、土家女儿城和恩施市区4个节点是恩施州旅游流的核心节点,这4个节点之间联系较为紧密,也是联结其余节点的核心节点;(4)恩施州旅游流季节差异性较为明显,游客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5)游客主要选择大巴和自驾在恩施州内进行移动,州内旅游交通线路发展良好,但公共交通仍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出行需求;(6)旅游资源供需呈现不匹配特点,游客在州内空间流动较少受旅游节点等级和级别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2.
根据上海市4条入海河流总氮和氨氮2006~2014年年均浓度数据,利用比值法和回归分析法等探讨了它们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A~D河氨氮与总氮比例系数范围为0. 352~0. 525; 4条入海河流两个指标均呈正相关,其中以B河两个指标的相关关系最好,各河流总氮与氨氮的二次多项式关系均略好于线性关系; C、D河仅可通过二次多项式方程但A、B河则可通过两种回归方程用氨氮估算总氮。4条入海河流总氮和氨氮相关关系的建立,可为上海近岸海域水质评价、水质预报模型建立、入海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入海污染源排放量核算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93.
基于物质流分析法和排放系数法构建了京津冀区域尺度活性氮(Nr)循环模型,定量分析区域土地-大气-水体复合环境系统内Nr的时空分布特征,识别关键人为活动对Nr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5年到2014年,京津冀地区土地子系统的Nr累积量由233万t增长为309万t,同比增长33%;大气子系统的Nr累积量由45万t增长为81万t,同比增长80%;而水体子系统的Nr累积量变化不明显,但是Nr输入源的结构有很大差别。土地子系统是区域尺度氮循环的关键调控部门,而且受人为干扰的直接影响最为显著。根据识别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强流域综合管控、强化工业与机动车治理等关键环节进行Nr减排与调控。  相似文献   
994.
为了解冲击地压细观发生过程,从而分析冲击地压不同阶段特点,从能量消耗角度对该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冲击地压是岩体系统由于外界扰动引起的能量释放过程,总释放能量理论上等于岩体形成期间残余弹性势能。由于该弹性势能和岩体形成后裂隙发育的不同,导致岩体受开采扰动后经历的能量释放形式有所不同。大体上能量释放形式可分弹性变形、可产生裂隙的大变形、岩体破碎飞石、广义变形集中区岩体失稳和伴随裂隙产生的机械振动5种。过程可分三部分:初期变形和裂隙、中期飞石-变形-破碎-飞石的循环破坏过程(岩爆)、末期广义应变失稳破坏。使用颗粒流理论的PFC3D对上述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20 m、-220 m、-320 m时开采面岩体只发生变形和裂隙;-420 m、-520 m、-620 m岩体先经历变形和裂隙,然后发生岩爆;-720 m和-820 m岩体经历变形和裂隙、岩爆和广义应变区失稳坍塌。  相似文献   
995.
不同水耕年限稻田土壤水分运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田间染色示踪和室内样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江汉平原不同水耕年限稻田土壤水分运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期望为制定合理的稻田水分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新稻田(水耕17a)与老稻田(水耕大于100a)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引发土壤剖面内不同水分运动特征。新稻田垂直渗漏较老稻田明显,表现为新稻田有更大的染色深度。老稻田染色区域主要集中在耕作层,染色面积为48.52%;犁底层和底土层染色面积较小,仅为3.17%和0.2%。除耕作层外,新稻田其他土层染色面积均大于老稻田,且优先流特征较老稻田明显。老稻田侧向水分运动较新稻田强烈,其侧流剖面的染色面积(15.35%)显著高于新稻田(8.45%),老稻田侧向水流主要发生在犁底层以上。为减少稻田水分渗漏损失,老稻田可以通过减少农田-田埂-沟渠过渡区侧渗实现,而新稻田可采取少量多次的灌溉原则。  相似文献   
996.
撞击流反应器萃取电镀废水中Cr6+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用撞击流反应器对模拟含铬电镀废水中的Cr^6+进行了萃取脱除实验研究。与相同条件下的传统单级化学萃取相比,撞击流反应器利用两喷嘴的射流作用在两流体相对撞击时获得高效传质区域,能有效强化液液萃取的相际传质过程,其单级萃取率最多可提高20.11%。当萃取剂中TBP的体积分数为10%、相比(有机相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2、萃取时间为1min、H^+的浓度为1.0mol/L时,通过实验得出适宜的操作条件为:喷嘴间距离为喷嘴直径的3.4倍,搅拌转速600r/min,萃取温度30—40℃,在此条件下Cr^6+的萃取率为31.5%。  相似文献   
997.
序批式反应器内多尺度三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1个混合模型来数值模拟序批式反应器内气-液-固三相的多尺度流动.该混合模型采用Level Set方法模拟曝气气泡的运动,应用离散颗粒方法处理活性污泥固体的运动,运用体积平均的Navier-Stokes方程描述液相的流动.模型考虑了颗粒-气泡、颗粒-流体以及气泡-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模拟反应器内曝气气泡生成、上升以及污泥沉淀的动态过程,检验了模型的可行性.流动结构的模拟结果显示,在反应器中污泥与污水均有明显的环流特征.气泡与颗粒相互作用引起的气泡破碎行为会导致反应器内大量小气泡的生成以及污泥颗粒的弥散.反应器内这些流体动力学特征使得污泥与污水达到充分混合,有利于生物降解处理.  相似文献   
998.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处理屠宰废水,采用低负荷的方法驯化污泥,结果表明:其启动过程比较快,易培养出颗粒化的活性污泥;在常温下,当HRT=20 h,有机容积负荷为2.5 kg COD/m3·d时,COD的最佳去除率为94%;当进水浓度由1 500 mg/L提高到3 200 mg/L时,COD的去除率从91%降到86%,仅降低5%,表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对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99.
霍童溪是福建沿岸重要的入海河流,为揭示其沉积物的物源信息,对霍童溪上游至下游的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稀土元素特征参数、配分模式、粒度等研究,并与长江、瓯江、闽江沉积物以及福建土壤背景值、中国南方红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霍童溪表层沉积物整体表现出明显Eu负异常,弱Ce异常,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显著分异特征;结合...  相似文献   
1000.
为评估黏土陶瓷粒作为湿地基质的应用价值,该文选择黏土陶瓷粒与沸石、陶粒进行比较试验,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研究其矿物组成与表面形貌。结果表明:(1)静态试验显示黏土陶瓷粒对总磷(TP)的理论吸附量达到988 mg/kg,解析率仅为1.29%。(2)进一步的垂直流动态试验结果显示,黏土陶瓷粒通过自身的静电吸附,同时,结合其金属矿物成分的表面沉淀作用,能高效去除以可溶性反应磷(SRP)及颗粒磷(PP)为主的磷素,其中PP的去除量占TP去除量的47.09%,PP累计单位去除量要高于SRP去除量58.85%,但其受表面电位的抑制影响,使得对NH4+-N为主的阳离子污染物去除率仅为20%左右。(3)陶粒因其自身良好的矿物组成与表面形貌,对于不同污染物均有较强的物理吸附和化学结合能力;沸石依靠自身的静电吸附与离子交换也表现出良好的污染物去除性能,但容易受到共存离子的冲击影响,造成去除效果的不稳定。(4)三维荧光结果表明,黏土陶瓷粒能够显著改善进水中以芳香类蛋白为主的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研究结果显示,3种基质在不同进水负荷下的吸附表现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