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露天矿区开发活动主要是在景观层次上进行,其直接导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Use/Cover Change,LUCC)。本文以黑岱沟大型露天煤矿1987年、1990年、2000年及2010年4期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以破碎度、分离度和优势度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脆弱度为指标,分析景观格局现状。研究显示:开发初期,耕地和草地虽有所减少,但所占面积保持在80%以上;生态恢复开始后,土地类型向林地和草地转移的面积逐渐增多。景观水平上分析显示,景观上破碎化程度加大,煤矿建设用地斑块面积逐年增大。从景观指数看,耕地、草地、未利用地的破碎度、分离度指数变化呈上升或不稳定状态,建设用地的破碎度和分离度指数有所减小;优势景观类型有所改变,建设用地对于区域景观的控制作用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72.
本文对黑岱沟露天煤矿项目进行了后评价的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影响区生产总值为增长迅速,项目影响区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工业所占的比重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增长迅速.项目影响范围内的不同类型区在不同年份中的受影响面积和输沙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露天煤矿开采区的影响面积逐渐增大,但是输沙量降低,风蚀量也是在逐渐减小,沙漠化面积以及风蚀量显著增加.当植被盖度增高时,土壤侵蚀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73.
方瑛  马任甜  安韶山  赵俊峰  肖礼 《环境科学》2016,37(3):1121-1127
以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沙棘、紫穗槐、杨树和沙棘杨树混交林以及玉米这5种人工植被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和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这3种水解酶的活性,并通过简单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与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揭示了不同植被恢复下土壤酶活性差异的驱动因子,为该区复垦植物的选择及复垦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与参考.结果表明:15种人工植被恢复下排土场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酶活性有一定提高,但仍未达到天然草地的水平;2沙棘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最接近草地,达到草地的54.22%和70.00%,且其容重比最大容重紫穗槐的低17.09%,表现出复垦优势;与沙棘林相比,杨树林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比沙棘分别低35.64%和32.14%,容重比沙棘林高16.79%;3不同植被间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大,而土壤脲酶活性能更敏感地反映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4排土场复垦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提高,是排土场肥力恢复和生物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4.
复垦排土场土壤的大孔隙、管状通道和植物根系是形成优先流的主要原因。论文采用野外染色示踪试验和室内理化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优先流的形态特征与变化规律,揭示排土场复垦植被恢复过程中优先流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排土场各样地土壤优先流多发生在0~40 cm土层,占整个0~60 cm土壤层的93%以上;不同样地土壤优先流特征存在差异,0~5 cm土层染色面积比依次为榆树林地(90.37%)>刺槐林地(79.84%)>混交林地(65.37%)>农地(44.36%)>灌木林地(41.54%)>荒草地(38.38%),均表现为乔木林地大于灌木林地和草地;2)各样地0~60 cm土层染色面积比大小依次为刺槐林地(26.48%)>榆树林地(20.12%)>混交林地(17.32%)>农地(15.06%)>灌木林地(13.97%)>荒草地(10.07%),染色面积比与土层深度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3)选取土壤因子、水分因子、植物因子3大类环境因子与染色面积比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其染色面积比与砾石含量、大孔隙平均半径、饱和导水率、根重密度和<1 mm根长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容重和含水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1~2 mm和2~5 mm根长密度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为认识排土场优先流的形成机制、完善优先流研究体系以及排土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生产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复垦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露天煤矿待复垦土地生产潜力评价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出发,分别对评价因子指标定量或定性易量化和定性不易量化等不同类问题进行了评价方法及评价过程的研究,并根据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10年的经验进行了验证。同时,验证的结果应用于生态条件相似的将要开采的安家岭露天煤矿。  相似文献   
76.
以扎赉诺尔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与平台区域的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土壤菌群结构分析,以及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将其与未复垦的土壤进行比较,探究排土场复垦与土壤微生物的反馈响应。研究发现:复垦土壤的理化性质差异主要与试验区域土壤深度有关,深度为0~10 cm的土壤相比10~20 cm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更大,其中土壤容重、机械组成和pH对复垦土壤的影响作用明显高于土壤有机碳、土壤总氮和碳氮比,对照组土壤的pH为8.87和8.76,远高于复垦土壤的pH。排土场复垦前后土壤菌群结构差异大,复垦有助于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结构,且土壤中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增加对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7.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管理越来越严格,露天开采所暴露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本文主要阐述露天开采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及危害,同时提出可行的环境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8.
79.
宁夏贺兰山煤炭开采和煤层自燃已有300多年历史,该区近30年来开采强度加大,自燃程度趋重。本工作深入调查和系统测试了该区地表土和牧草等共计137件样品中的氟含量,结果显示:地表土中氟含量总均值为707±126μg/g,显著高于当地氟背景值;牧草氟含量为218±42μg/g,表明羊氟中毒可能与地表土及牧草高氟息息相关。地表土中硫酸盐均值为1771±130μg/g,而p H均值为5. 92±0. 82,与当地背景值相比,该区硫酸盐含量显著偏高,酸性明显较强。研究表明,贺兰山北段地表土存在酸污染及硫酸盐污染,并伴随氟污染,可能源于该区域采煤、用煤及煤层自燃历史悠久,导致氟化物、酸性硫酸盐沉降并存,随之污染牧草,进而引发羊氟中毒。  相似文献   
80.
栗丹 《能源环境保护》2015,29(2):5-7,16
本文以陕北四门沟露天煤矿为例,在主要噪声源强以及厂界和周边敏感目标的噪声级现状监测的基础上,对煤矿开发后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1)煤矿工业场地厂界四周昼间和夜间环境噪声均达到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限值要求。(2)采掘场噪声较大,液压挖掘机、前装机、推土机、自卸卡车等机械设备对周围敏感目标影响较小。(3)计算露天采区一次爆破振动和经常性爆破振动最大影响范围,对工业场地拟建建筑物和周围敏感目标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