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安全科学   199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348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25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01.
交通事故发生规律与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笔者分析了城市交通事故发生率与道路等级、道路断面形式、路网密度、交叉口形式、道路车速的关系及交通事故人群的分布规律,认为道路宽而稀、支路缺乏、街道功能不清是我国城市道路网与用地微观布局的基本特点。大量数据分析表明,这种路网体系与我国的城市交通事故率偏高有着密切关系。路网规划是城市路网建设的基本依据,笔者认为,应当将降低城市交通事故率作为路网规划的考虑内容之一,同时指出,应在路网规划中合理选择道路断面形式、交叉口形式,建议适度加密路网、健全支路体系、理清街道功能,并考虑城市道路的车速控制与驾驶心态调整。  相似文献   
202.
一、引言 小华煤矿南区块段含煤地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第四带(P1t1~4)地层,赋存有33#、34#等煤层,33#煤层顶底均为砂质泥岩,34#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细粉砂岩,底板为泥岩.该块段受F1断裂及次生断裂影响,巷道围岩极为松散、破碎.块段内岩层富水性较强,当巷道或采煤工作面开采时,生产巷道或采煤工作面淋水普遍很大,恶化了采掘施工条件,使顶板管理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203.
劳务派遣。从它呱呱坠地于中国的第一天开始,便颇受争议——它在促进就业方面显示出独特魅力的同时,亦被当作劳务工权益受损的“罪魁祸首”。作为新型的用工形式,它最早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规模甚小,劳务派遣对象仅是海外和外商投资企业。近年来,劳务派遣迅速发展,劳务派遣工的数量急剧攀升。与此同时,争议之声增多。是无为而治还是因噎废食?更多的有识之士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一  相似文献   
204.
205.
206.
207.
微塑料污染对水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危害大,为探究微塑料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赋存特征,选择长江一级支流玛瑙河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采样、显微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等,对玛瑙河表层水体、沉积物、河岸带土壤和底栖动物铜锈环棱螺中微塑料的丰度、粒径、形状、颜色和组成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玛瑙河表层水体的微塑料平均丰度为(5.9±0.26)n·L-1;上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1.35±0.1)n·g-1,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93±0.12)n·g-1;近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68±0.16)n·g-1,远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以干重计)为(0.69±0.14)n·g-1;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为(2.06±0.25)n·g-1.分析发现,上层沉积物和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丰度分别与上、下层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呈正相关;近、远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具有相关性.各环境介质和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粒径大多<0.1mm,主要形态为纤维状和碎片状,颜色以蓝色和黑色为主,成分主要是聚丙烯(PP)和聚乙烯(PE).研究发现,河岸带土壤中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农用塑料薄膜的破碎和分解.通过多环境介质调查和铜锈环棱螺体内微塑料的分析,探明了大型底栖动物体内微塑料的累积效应,可为全面了解微塑料潜在生态风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8.
汶川地震后绵竹、都江堰市房屋震害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笔者在四川省绵竹市、都江堰市参加建设部组织的汶川地震震后房屋应急评估所取得的资料,对该次地震造成的建筑结构破坏进行了分析,从砖砌体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构造问题以及设计与施工缺陷4个方面,论述了各种破坏的形态与成因,讨论了现行设计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主要结论有:砌体结构的底层墙体强度不足、开间过大、形体复杂是导致其破坏的重要原因,在设计中,应适当提高砌体结构底层墙体的强度,控制房屋的开间,加强形体变化部位;砌体结构的窗下墙应作为连接墙肢的连梁考虑,可以将其设计成抗震设防的第一道防线;框架结构设计中,应考虑框架与填充墙的相互作用,考虑楼梯斜梁或斜板参与结构的整体受力;在现行规范要求的基础上,要适当增加框架柱的截面,节点附近的箍筋应采用焊接封闭箍或螺旋箍;应加强非结构构件的连接与锚固;对乡村房屋建设应予以监管,杜绝结构体系不明确的房屋出现。  相似文献   
209.
采集南京不同水体9个点位的水样,经固相萃取后采用LC-MS/MS方法测定样品中10种抗抑郁类药物,结合风险熵值法评估其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的风险。结果表明,南京水体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抗抑郁类药物污染,质量浓度范围为未检出~9.4 ng/L;舍曲林、氟伏沙明和西酞普兰的检出率为100%,氟西汀的检出率为44.4%。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南京水体中抗抑郁类药物对不同营养级水生生物表现出低—中等风险;舍曲林和氟西汀对总风险的贡献率最高,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