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320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渤海富营养化现状、机制及其与赤潮的时空耦合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历年调查与监测数据的整理,从污染物源强、渤海富营养化状况、赤潮发生的时空分布三个角度,分析了渤海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的"压力—状态—响应"耦合作用机制。根据文献及调查资料研究渤海营养要素的来源及通量,指出渤海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陆源输入,并且以河流携带的营养盐输入为主。在对渤海近岸海域历年营养盐含量及富营养化水平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赤潮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就富营养化对渤海赤潮的诱导作用与耦合关系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2.
为探究多胺在东海赤潮高发区赤潮演替过程中的作用,利用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消亡期的藻液培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探究多胺(腐胺、亚精胺、精胺)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源的介质中,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作用不同;在以硝酸盐和尿素为氮源补充时,添加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在补充复杂的有机氮源情况下,添加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烈。多胺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作用需要结合水体中的其他物质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3.
我国目前的赤潮应急工作中,没有充分重视应急监测分级的重要性,赤潮不论发生规模大小、损害程度轻重,均采取单一的监测方式和监测内容,监测方案也基本是临时制定,存在诸多弊端和问题。为此,本文以大连市所辖海域为例,以国家、省、市各级赤潮应急预案中赤潮灾害分级为主要依据,综合分析赤潮灾变等级和灾度等级的分级规律,并结合大连市所辖海域属地化特征和赤潮发生历史情况,筛选出合适的判别指标,确定指标分级标准值,从而构建相应的赤潮灾害应急监测等级判别指标体系,对大连市所辖海域发生赤潮后所开展的应急监测工作进行等级判别,旨在能够针对不同危害程度的赤潮采取更为具体、适用的应急监测工作,避免灾害调查数据资料的不足和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浪费。  相似文献   
34.
大型海藻与赤潮微藻以及赤潮微藻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研究了2种大型海藻石莼(Ulva pertusa)和江蓠(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对2种赤潮微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和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以及2种微藻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①在大藻(石莼或江蓠)-微藻(东海原甲藻或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共培养体系中,石莼和江蓠均能明显影响与其共培养的微藻的生长,石莼对微藻生长的影响强于江蓠的作用.②在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双藻培养体系中,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最终被完全灭杀;体系中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未受到明显的影响.另外,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培养液滤液能明显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但东海原甲藻滤液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显示,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是其被后者抑制作用的17倍左右.③在大藻(石莼或江蓠)-东海原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的多藻培养体系中,东海原甲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变化与它们在共培养体系中的变化非常类似.半数致死时间(LT50)法的检测结果显示:多藻培养体系对东海原甲藻的联合作用是协同作用,而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作用是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35.
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抑制赤潮藻类生长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了探讨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抑制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机制,筛选和发现新的、高效、低毒或无毒、能迅速控制赤潮生物生长的除藻剂.对比分析了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中不同物质的抑藻效果,探讨了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抑藻的主要化学基础.通过考查主要抑藻物质对藻细胞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探讨其抑藻机理.结果表明,浓度高于5 mg·L-1以上的N-苯基-2-萘胺,3 d后能保持对塔玛亚历山大藻抑制率超过50%;浓度为70μL·L-1的亚油酸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抑制率约为40%;浓度为70 μL·L-1的壬酸第3天可以达到85%的抑藻率,但随后藻密度有反弹.实验浓度范围内的亚油酸甘油酯和丙酰胺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N-苯基-2-萘胺后,藻体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有应激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N-苯基-2-萘胺可能是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中的主要抑藻物质;其可能通过自由基反应破坏藻细胞的结构,从而达到抑藻效果.  相似文献   
36.
浙江北部海域的具齿原甲藻赤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3年5月浙江北部沿海海域的一次具齿原甲藻赤潮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细胞数106/L是具齿原甲藻发生赤潮的临界值,赤潮生物数量与DO、COD、叶绿素a、被囊类及水母有较好的正相关作用,与桡足类、箭虫类则呈相反的走势,具齿原甲藻赤潮的暴发及持续并不需要过高的营养条件,其连续、大规模的发生估计与海洋渔业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7.
4种典型有害赤潮原因种的溶血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种典型赤潮原因种的细胞和培养水中的溶血特性进行了研究.藻种分别是: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的两个品系,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微小卡罗藻(Karlodinum micrum).对各藻类的去藻上清液和超声破碎细胞提取液进行了溶血性检测,发现:几种赤潮种对鲫鱼红血细胞的溶血特性具有种间差异,同藻种的细胞与其培养水中的溶血强度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赤潮异弯藻具有最强的溶血性,去藻上清液的溶血性(60 ̄100%)远大于超声破碎细胞提取液的溶血性(30 ̄60%);微小卡罗藻超声破碎细胞提取液的溶血性(70%)大于去藻上清液的溶血性(30%),且是各藻超声破碎细胞提取液溶血性中最强的;东海原甲藻和微小亚历山大藻溶血性较弱,微小亚历山大藻去藻上清液的溶血性(30%)略大于超声破碎细胞提取液的溶血性(10%),东海原甲藻两部分的溶血性差异不显著.赤潮种类及其细胞内外的溶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赤潮原因种在赤潮致害过程中的特征.  相似文献   
38.
对1980-2007年广东沿海赤潮灾害历史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赤潮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和赤潮肇事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广东沿海赤潮灾害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生频率不断增加;赤潮高发季节由过去的春季扩展到春夏秋冬季;赤潮发生海域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鱼毒性藻类和有毒藻越来越频繁地引发赤潮;引发赤潮灾害的生物种类不断增多,由甲藻和硅藻引发的赤潮减少,而由针胞藻类、定鞭藻类和纤毛虫类引发的赤潮明显增多.研究表明,赤潮生物种类繁多和日益增多的海洋污染可能是广东沿海赤潮灾害频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39.
我国沿海赤潮的状况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沿海赤潮的状况及其研究进展宋春印,范志杰,郭晋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116023)AdvanceinResearchandPreventionCountermeasuresofRedTideintheCoastofChina¥SongChu...  相似文献   
40.
遥感在生态与环境监测中的主要应用领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遥感是一种以物理手段、数学方法和地学分析为基础的综合应用技术 ,具有宏观、综合、动态和快速的特点。在解决宏观尺度的环境问题时 ,卫星遥感可重复获取多种空间、不同时相和不同波谱分辨率的地球信息 ,是适宜于调查和研究这些主题的唯一的、最有效的工具。本文通过对遥感在环境与生态监测的主要应用领域进行概要阐述 ,旨在抛砖引玉 ,推动遥感在环境与生态监测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