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54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71.
基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45年(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沙尘暴资料,讨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沙尘暴频率变化趋势和气候动力因子对沙尘暴频率的影响。利用风速、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大风日数等基本气象资料,建立新的影响沙尘天气的气候影响指数D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影响沙尘暴的动力条件,而且也把影响沙尘暴发生的下垫面稳定情况纳入模型,所模拟的结果更趋近于现实。对各气象站计算的结果显示,气候影响指数D模型与沙尘天气频率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372.
风速对人为扬尘源PM10排放浓度和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为扬尘源排放模型很少考虑风速对排放的影响,为了解人为扬尘源排放浓度及排放强度与风速的关系.以施工扬尘和道路扬尘为典型人为扬尘源,通过现场实测研究了风速对扬尘源附近大气环境中扬尘排放浓度、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扬尘源附近大气环境中因扬尘造成的PM10(可吸入颗粒物)排放浓度随风速的增加先降后升,本研究中最低浓度值所对应的2.2 m高度处的风速v(cmin)为1.0-2.0 m/s;扬尘排放强度随风速的增加逐渐升高,风速相似文献   
373.
王忖  王超 《环境保护科学》2011,37(2):7-9,13
在矩形水槽中模拟了太湖底泥起动再悬浮规律,分析了湖流流速对太湖底泥再悬浮及NH4-N释放的作用规律.结果显示:当流速小于20 cm/s时,底泥并未发生大量悬浮,水体中浊度及NH4-N浓度变化不大;当流速大于40cm/s时,底泥发生大规模悬浮,水体中浊度和NH4-N浓度显著提高.试验以少量动作为底泥起动的标准,得出太湖底...  相似文献   
374.
分室脉冲引射除尘是一种新的除尘方式,它具有在线清灰、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优点.为了揭示分室脉冲引射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机理,首先运用可压缩气体绝热流动能量方程推导出喷口的流速和流量,继而根据自由射流理论推导出不同射流断面的平均动能计算公式,最终根据反吹风速与平均动能的关系,得到了反吹风速的计算方法.同时,根据实验模型的测定...  相似文献   
375.
陈进  徐明  邹晓  杨云礼  严令斌  张健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2):5264-5272
以黔中地区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替代法,选取农田(对照)、林窗、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6个样地,每月选择代表日分时段测量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相对湿度、蒸气压亏损和风速等小气候指标,同时对样地内不同垂直高度(0.5,1.0和1.5m)观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除风速随测量高度变化(1.5m > 1.0m > 0.5m)差异极显著外(P<0.01),其余观测指标随测量高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2)观测时段内,不同林龄马尾松林小气候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蒸气压亏损和风速变化为农田 > 林窗 > 马尾松林;相对湿度变化为马尾松林 > 林窗 > 农田.(3)与农田相比,马尾松林分别降低了光照强度、光通量密度、气温、蒸气压亏损和风速的917.36%、837.35%、5.33%、30.77%、193.58%,增加了6.39%的相对湿度,具有显著的遮阳降温、增湿保湿、维持林冠下小气候稳定的作用.在演替前期,抵挡阳光和风速的效果明显,而在后期,降温增湿以及保湿效果显著.舒适度评价显示,除冬季外,黔中地区马尾松林可发挥良好的森林康养和游憩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376.
文章对2013年9~11月金沙区域大气本底站的PM_(2.5)连续在线数据日变化和同期的气象资料的平均日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与过去的5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金沙区域秋季PM_(2.5)质量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受局地排放和气象条件的共同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在凌晨、夜间显著上升。降水对PM_(2.5)的清除量与初始质量浓度、降水量均呈正相关关系,金沙站的云下清除更多取决于PM_(2.5)的初始质量浓度;风向风速对细颗粒物影响明显,来自金沙站北部和东部的气流使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升高,而来自西部和南部的风使大气颗粒物浓度降低,大于7 m/s的东风对PM_(2.5)有稀释作用,而北风对细颗粒物几乎无稀释作用。  相似文献   
377.
铅酸蓄电池电源厂会产生铅尘和硫酸雾两种污染物,需要根据生产规模和近五年平均风速来确定卫生防护距离。崇阳县铅酸蓄电池电源厂与当地气象站距离较远,地形不一致,导致不能使用崇阳站近五年平均风速。为科学地确定该厂的卫生防护距离,通过合理选址建立厂区自动监测站,对其短期风速及特征进行观测,并选取崇阳气象站作为参证站,延长订正得到厂区近五年平均风速为2.08m/s,其结果与区域风能资源数值模拟结果一致,符合实际情况,最终确定该电源厂的卫生防护距离为500m,提高了职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实施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378.
浮顶油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内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油气在雷击作用下可导致爆炸起火事故。为研究浮顶油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内的油气分布规律,在实验室建立了浮顶油罐试验模型,通过设计相关试验,对不同环境下一二次密封空间内的油气积聚情况进行检测,对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油气进行爆炸压力模拟。结果表明:风速、风向对一二次密封空间内的油气积聚有着关键的影响;风压对爆炸压力也有重要的影响,在风压影响下,爆炸压力峰值变大,此时油气体积分数大于3%的油气发生爆炸,其冲击压力可破坏一次密封,引燃油品,引起重大事故。  相似文献   
379.
为研究不同风速与火源功率共同作用下矿井火灾蔓延规律的变化,以安源煤矿378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建立FDS矿井巷道火灾全尺寸模型,设置火源功率分别为3,6 MW,风速分别为0.25,1.25,2.25,3.25 m/s的8种工况。研究结果表明:相同风速下,巷道内温度及相同位置CO浓度值随火源功率增大而升高,巷道内能见度随火源功率增大而降低,且火源功率越大,能见度降到零的火灾区域越大;相同火源功率下,巷道内温度及相同位置CO浓度值随着风速增加而升高,能见度随风速增加而降低;火灾蔓延速率与风速成正比,风速的增大加速下风向火灾的发展,但会减缓上风向火势的蔓延。  相似文献   
380.
提出一种基于混合分解技术的改进鲁棒极限学习机的风速预测模型。混合分解技术的特殊性在于采用变分模态分解,把互补集合经验模式分解所产生的高频固有模态函数进一步分解为多个模态分量,以提高短期风速预测的精度。然后对混合分解技术分解得到的全部风速分量分别建立鲁棒极限学习机模型进行预测,并采用一种改进鲸鱼优化算法对鲁棒极限学习机的参数进行微调。最后,根据西班牙某-风电场实际风速数据进行风速多步短期预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混合分解技术和改进鲸鱼优化算法优化鲁棒极限学习机的组合预测模型在风速预测.中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