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50篇
安全科学   58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484篇
基础理论   85篇
污染及防治   110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工业废水和环境污染中往往含有两种或以上的金属离子,因此筛选分离能吸附多种重金属的菌株是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关键。从剩余污泥中筛选获得一株能耐受重金属Cr和Cu的细菌,经鉴定为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sp.),命名为Y-12,用于开展水体Cr(Ⅵ)/Cu(Ⅱ)复合污染微生物吸附转化研究。结果表明,Y-12对Cr(Ⅵ)和Cu(Ⅱ)的吸附规律不同。随时间延长,Cr(Ⅵ)的去除率逐渐增大,但是共存Cu(Ⅱ)的去除率在2.00h达到最大值之后却又逐渐被解吸出来;Y-12去除Cr(Ⅵ)/Cu(Ⅱ)复合污染的最佳pH为6,强酸条件下,Y-12对Cr(Ⅵ)的吸附受到抑制,而当溶液pH为9时,Y-12主要通过还原作用对Cr(Ⅵ)进行解毒;Cr(Ⅵ)浓度越大越不利于Cr(Ⅵ)的去除,溶液中Cu(Ⅱ)浓度变化对Cr(Ⅵ)去除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在适宜环境条件下,Y-12能有效去除水体中Cr(Ⅵ)/Cu(Ⅱ)复合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2.
纳滤处理含Cr(Ⅵ)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纳滤对含Cr(Ⅵ)废水进行试验研究,讨论了初始浓度、pH、浓差极化、共存离子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NF90膜对含Cr(Ⅵ)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去除率超过了98%,出水Cr(Ⅵ)浓度低于0.5mg/L,可以达标排放或回用于镀件漂洗。  相似文献   
113.
分析了焦作某电厂堆灰场附近浅层地下水中Cr6+ 的形成原因。根据该区水文地质背景 ,提出在地下污染水羽的下游建可渗透反应墙的漏斗 -通道系统 ,用对Cr6+ 有很高去除效率的风化煤作为反应材料 ,使污染水羽流经此系统时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Cr6+ ,达到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4.
研究了微波辐射下Cr(VI)-H2O2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行为,探索了微波功率、微波辐射时间、pH值、H2O2浓度、Cr(VI)等对甲基橙溶液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r(VI)-H2O2能形成类Fenton体系;微波辐射可提高H2O2产生羟基自由基(·OH)的效率。1000 mg/L的甲基橙溶液,在Cr(VI)浓度为10.0 mmol/L、pH值为2.5、H2O2浓度为20.0 mmol/L、微波功率为700W下加热2 min,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为99.2%,COD去除率为82.8%。  相似文献   
115.
研究高效还原技术是去除废水中Cr(VI)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有前景的基于紫外(UV)活化甲酸(HCOOH)产还原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2•;-)去除Cr(VI)的方法.通过对比UV、HCOOH、UV/HCOOH三种体系对Cr(VI)还原效率和电子自旋共振(EPR)对体系中自由基的检测研究了其活化原理和还原机制.结果表明UV能显著活化HCOOH产生CO2•-(αH=19.08G,αN=15.86G,g=2.0036).此外,试验考察了主要影响因素对Cr(VI)去除效果的影响,包括初始Cr(VI)浓度、甲酸投加量、初始pH值、反应温度、有机污染物以及水中常见阴离子.结果显示当甲酸浓度为40mmol/L,Cr(VI)初始浓度为10mg/L,反应时间在60min内,UV/HCOOH体系对Cr(VI)的去除率能达到100%.在酸性条件下(pH≤3.5)能显著促进Cr(VI)的还原,且Cr(VI)去除效率随着初始HCOOH浓度和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进一步研究表明,该体系下NO3-对Cr(VI)的还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Cl-、HCO3-和对硝基苯酚(pNP)则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下Cr(VI)去除率与时间关系的拟合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t³;40min,UV/HCOOH体系去除Cr(VI)过程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根据不同温度下对应的反应速率常数k,结合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求得准一级反应的活化能为15.9kJ/mol.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预测某高温高含二氧化碳油井中管柱的腐蚀情况,为该油井推荐安全经济的材质。方法 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现场工况进行腐蚀试验,通过失重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对五种含Cr钢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 在40~160 ℃温度范围内,五种钢材随温度的升高,其均匀腐蚀速率先升高后降低,且均在80 ℃时达到最大值。3Cr钢的腐蚀速率最高,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均远高于0.076 mm/a。在温度为120 ℃时,9Cr钢开始出现局部腐蚀。在温度为160 ℃时,13Cr钢有一定的局部腐蚀倾向。S13Cr、22Cr钢在整个温度范围内的腐蚀速率都较低,试验后试样表面平整连续,耐蚀性能好。结论 建议在采出井井筒中上部40~80 ℃较低温度井段选用9Cr钢,中部80~120 ℃中高温井段选用13Cr钢,底部120~160 ℃高温井段选用S13Cr钢。  相似文献   
117.
13C脉冲标记法定量冬小麦光合碳分配及其向地下的输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昭安  陈清  韩笑  吴文良  孟凡乔 《环境科学》2018,39(6):2837-2844
研究冬小麦生长向地下部分的输入对于土壤固碳和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分别在分蘖期、拔节期、花期和灌浆期,用~(13)CO2对冬小麦进行脉冲标记7 h,标记结束后28 d(示踪期)破坏性取样,测定冬小麦地上部、根、土壤和土壤呼吸中的~(13)C含量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标记时期,冬小麦光合固定的~(13)C大部分保留在地上部(51.6%~90.8%),且随小麦生长的进行而逐渐向地上部分配,向地下部分(根系、土壤和根际呼吸)的转移随生长进程的延续而降低.转移到地下部的~(13)C中,有22.9%~65.3%被根际呼吸消耗,24.3%~59.3%在根部保存,10.4%~17.8%通过根际沉积转化为土壤有机碳.示踪期28d内最后2 d呼吸产生的~(13)C只占整个示踪期根际呼吸~(13)C量的0.7%~2.7%,说明28 d的示踪期可以确保光合碳在各系统分配完全.在整个生育期内,冬小麦净吸收的光合碳分配到地上部、根部、土壤有机碳和根际呼吸的比例分别为78.5%、6.0%、3.1%和12.4%.结合当地生产方式估算,冬小麦在整个生育期内输入到地下的总碳量为1.72 t·hm~(-2),其中有0.99t·hm~(-2)被根际呼吸消耗,根部固持碳量为0.48 t·hm~(-2),0.25 t·hm~(-2)以有机碳沉积的形式进入土壤.  相似文献   
118.
The present study is aimed at assessing the ability of Bacillus sp.JDM-2-1 and Staphylococcus capitis to reduce hexavalent chromium into its trivalent form.Bacillus sp.JDM-2-1 could tolerate Cr(Ⅵ) (4800 μg/mL) and S.capitis could tolerate Cr(Ⅵ) (2800 μg/mL).Both organisms were able to resist Cd2+ (50 μg/mL),Cu2+ (200 μg/mL),Pb2+ (800 μg/mL),Hg2+ (50 μg/mL) and Ni2+ (4000 μg/mL).S.capitis resisted Zn2+ at 700 μg/mL while Bacillus sp.JDM-2-1 only showed resistance up to 50 μg/mL.Bacillus sp.JDM-2-1 and S.capitis showed optimum growth at pH 6 and 7,respectively,while both bacteria showed optimum growth at 37℃.Bacillus sp.JDM-2-1 and S.capitis could reduce 85% and 81% of hexavalent chromium from the medium after 96 h and were also capable of reducing hexavalent chromium 86% and 89%,respectively,from the industrial effluents after 144 h.Cell free extracts of Bacillus sp.JDM-2-1 and S.capitis showed reduction of 83% and 70% at concentration of 10 μg Cr(Ⅵ)/mL,respectively.The presence of an induced protein having molecular weight around 25 kDa in the presence of chromium points out a possible role of this protein in chromium reduction.The bacterial isolates can be exploited for bioremedia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containing wastes,since they seem to have the potential to reduce the toxic hexavalent form to its nontoxic trivalent form.  相似文献   
119.
外源物质对李氏禾超富集铬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水培实验发现,施加EDTA、CTAB、SA对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铬含量及生理特性产生不同的的影响。EDTA使叶绿素含量上升,SOD/POD、SOD/CAT的活性比降低,抗氧化酶系统的平衡略有恢复,MDA含量降低,同时促进Cr6+从根部向地上部分运输及积累,根系铬含量降低,总体铬含量仍有较大地提高;CTAB使叶绿素降低,酶活性比值升高,抗氧化酶系统失衡加剧,MDA含量增加,并有效促进根部对Cr的吸收和积累,总体铬含量有大幅度提高;水杨酸可使叶绿素含量、酶活性比值有所恢复,减少MDA的积累,对Cr6+的吸收和运输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既可以为提高超富集植物的修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研究超富集植物富集重金属铬的生理机制提供良好的线索,在理论和技术上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0.
非活体生物质对含铬废水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非活体生物质——玉米芯对Cr^6+的吸附作用,并探讨了溶液的pH值、Cr^6+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Cr^6+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玉米芯对C,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在温度为33℃,Cr^6+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的Cr^6+溶液50mL,溶液的pH值为2.0,改性玉米芯用量为1.0g,振荡时间为120min的条件下,改性玉米芯对Cr^6+的吸附率达到了98.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