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368篇
安全科学   373篇
废物处理   52篇
环保管理   112篇
综合类   998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232篇
评价与监测   36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8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791.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降解特性及其与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Bush-hass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3种不同来源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筛选获得16株可以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的菌株。对菌株的生理生化性质、石油烃降解效果、菌株种属和菌株所含石油烃降解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6株菌分属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和不能确定种名的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aceae)、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的细菌。其中7株菌株对水相中石油烃的降解率在降解时间为20 d时可达到31.5%~54.7%。对菌株的降解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当降解菌中同时含有双加氧酶和单加氧酶控制基因时,菌株对石油烃显示出较强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792.
非金属材料放气对砷化镓电池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提高砷化镓电池的应用效率。方法以航天器常用灰皮电缆作为放气源,通过电池性能与透过率关系试验和污染物沉积量与透过率关系试验研究,分析材料放气对砷化镓电池的性能影响。结果随着非金属材料放气沉积量的增多,砷化镓电池的短路电流不断减小。当污染沉积量达到4×10-5g/cm2时,砷化镓电池的短路电流变化量为23 m A,变化率为10.9%;当污染沉积量达到1.26×10-4g/cm2时,砷化镓电池的短路电流变化量为42 m A,变化率为20.0%。结论非金属材料放气是造成太阳电池性能下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93.
向单一活性污泥池内投加填料,分析了填料填充率对玉米深加工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填料填充率的增加,系统的抗CODCr冲击能力有所增强,当填充率为30%时,进水CODCr平均值为832.7mg/L,相邻2天CODCr变化的平均值为779.6mg/L,即CODCr变化均值超过进水CODCr的94%,CODCr去除率仍稳定在80%以上。填料投加对NH4+-N的去除效果改善较大,当填充率为20%时,NH4+-N去除率较无填料投加提高近50%,达90%;当填充率为30%时,去除率可基本稳定在90%。在试验研究的填料填充率下,填料投加对TN的去除改善不大。另外试验还观察到,污泥膨胀期间填料挂膜速率有加快趋势。  相似文献   
794.
微生物絮凝剂净化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民生  史宇凯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5):222-224,232
采用微生物絮凝剂(MBF)对于多种康2进行了净2化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的Q3-2菌株,由其产生的絮凝剂较曲霉产生的絮凝剂有更好的净化效果,最高絮凝率可达到99.5%。将传统的无机絮凝剂碱式氯化铝与微生物絮凝剂配合使用不仅可以降低絮凝剂的总投加量,而且还可减少污泥量及污泥中铝残留量,这有利于絮凝后废渣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795.
进水氨氮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颗粒化SBR反应器中,研究了进水氨氮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的提高将刺激丝状菌的生长;当氨氮负荷达到0.80 kg/(m3·d)时,颗粒开始明显解体,大量污泥流失;但氨氮负荷过低[0.0 kg/(m3·d)],好氧颗粒污泥同样不能正常的形成.同时,氨氮负荷的提高,会出现颗粒污泥结构松散,粒径增大,沉降速度减小,颗粒化率下降以及生物量降低等现象.反应器对有机污染物和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90%和70%,进水氨氮浓度的提高对其影响不大;但高氨氮负荷能抑制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活性,当进水氨氮负荷由0.48 kg/(m3·d)提高到0.80 kg/(m3·d)时,反应器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由90%和80%下降到70%和50%.  相似文献   
796.
基于区域传输矩阵和PM2.5达标约束的大气容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环境容量是环保规划中的重要参考指标.为满足PM_(2.5)的达标,在传统的容量计算方法基础上,筛选不利气象年份,结合CAMx-PSAT模式计算的区域传输结果,优化广东省各城市的大气环境容量分配,并综合分析各城市超载情况,模拟容量情景下的PM_(2.5)浓度.结果表明,在全省各地市PM_(2.5)≤35μg·m-3的约束下,广东省SO2容量约为68万t;NOx约为135万t;NH3约为46万t;PM_(2.5)约为51万t.2014年广东省SO2排放超出容量10%,NOx超出12%,NH3超出9%,一次PM_(2.5)超出20%.污染物种超载数量较多的城市有广州、佛山、中山、清远.当实现容量情景时,全省PM_(2.5)年均浓度约在30μg·m-3,各城市年均值都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797.
基于COPERT模型的江苏省机动车时空排放特征与分担率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李荔  张洁  赵秋月  李慧鹏  韩军赞 《环境科学》2018,39(9):3976-3986
利用COPERT模型和Arc GIS技术建立了江苏省2015年1 km×1 km、小时分辨率的机动车网格化排放清单.采用改进的"标准道路长度"方法,利用路网信息以及拥堵延时指数的月变化、周变化和日变化数据提高清单的时空分辨率.基于COPERT模拟结果分析了分车型、排放标准以及道路类型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分担率.结果表明,江苏省2015年NOx、HC、CO、PM_(2.5)、SO_2、OM和BC的排放量分别为49.09、16.63、161.48、1.69、0.19、0.36和0.67万t,其中苏州和徐州排放量占比之和达34%~45%;HC蒸发排放量为2.02万t,占HC排放总量的12%;小型客车和摩托车对于HC和CO排放量的分担率最大,均超过30%;重型柴油货车对NOx、PM_(2.5)、SO_2、OM、BC的分担率在36%~54%之间,远高于其他车型;苏州和徐州的重型和中型柴油货车是NOx、PM_(2.5)的最主要排放源;国Ⅲ标准柴油车对NOx、PM_(2.5)、SO_2和BC的分担率均最大,在42%~55%之间;国Ⅲ标准重型柴油货车和国0标准中型柴油货车是全省NOx、PM_(2.5)、OM和BC的首要和次要贡献车型,两者分担率之和在40%~56%之间.国0标准摩托车对全省HC和CO排放的分担率较高,约为16%.  相似文献   
798.
酸浸条件的选择是资源化利用和安全处置电镀污泥中重金属元素的关键。以盐城市某企业含铜镍电镀污泥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酸浸条件对重金属铜镍的浸出率的影响。结果发现:硫酸浸出效果优于盐酸和硝酸,其最佳浓度为1.5 mol/L;污泥粒径越小,其重金属浸出率越高;升高浸取温度可以显著提高浸出率。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固液比为1∶15及45℃条件下,1.5 mol/L的硫酸溶液对粒径为100目的电镀污泥中铜、镍2 h后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7.59%和91.60%。  相似文献   
799.
污泥的电渗透脱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污泥的处置困难,其关键是含水量过高。为了综合利用和最终处置,需对污泥作脱水处理。所以在整个污泥处理系统中,脱水是最重要的减量化手段。文章介绍了常规的污泥脱水方法,并且介绍新型污泥脱水技术-电渗透脱水技术(EDW)的原理及该技术在国内外污泥脱水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电渗透脱水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研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0.
膜接触器分离混合气中二氧化碳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微孔膜(HFPPM)膜接触器分离CO2/N2混合气中CO2技术,考察了吸收剂的种类、HFPPM的透气率和流程等因素对CO2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中传质在分离过程中占主导作用;3种吸收剂的性能依次为单乙醇胺(MEA)>NaOH>二乙醇胺(DEA)以浓度2.5 mol·L-1、流速40~160 L·h-1的MEA水溶液处理浓度20%、流速0.5~1.0 m3·h-1的CO2/N2混合气时,CO2的脱除率为95%~99.5%,CO2的传质系数为4.5~6.8×10-4m·s-1;透气率大的膜组件传质系数大,腔流程中CO2的脱除率比壳流程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