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1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791篇
安全科学   207篇
废物处理   131篇
环保管理   178篇
综合类   1711篇
基础理论   208篇
污染及防治   575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田禹  李志能  陈琳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5):1224-1230
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是导致膜污染的重要物质,且不同形态污泥的EPS具有不同的性质,研究正常污泥和膨胀污泥的EPS膜污染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验考察了正常污泥和膨胀污泥的膜污染速率.结果表明,膨胀污泥膜污染速率远高于正常污泥,膨胀污泥EPS(Bulking sludge-EPS,BS-EPS)浓度((172.9±10.4) mg·g-1)明显高于正常污泥EPS(Normal sludge-EPS,NS-EPS)浓度((95.9±6 6) mg·g-1),且膨胀污泥的蛋白质/多糖(Protein/Carbohydrate,P/C)值(2.26)高于正常污泥的P/C值(1 97)此外,通过序批式吸附实验研究了正常污泥和膨胀污泥的EPS膜污染差异,并基于Derjaguine-Landaue-Verweye-Overbeek (XDLVO)理论计算了EPS与PVDF膜表面之间的作用能结果表明,EPS-膜系统的总界面能为负值,即EPS-膜系统之间会发生自吸附行为,而膜与BS-EPS的总界面能(-63.943mJ.m2)较膜与NS-EPS(-56.366 mJ·m2)具有较高的能量,因此,BS-EPS与膜的吸附力较强;NS-EPS和BS-EPS主要能量壁垒分别为8.89 kT和7.51 kT,表明NS-EPS与膜之间的排斥力更强,因而BS-EPS更容易造成膜污染  相似文献   
92.
研究采用混凝沉淀+粉末活性炭吸附+高锰酸钾+浸没式微滤膜的组合工艺对太湖水进行中试试验,通过高效凝胶色谱(HPSEC-UV-TOC)和三维荧光(3DEEM)的测定方法,着重考察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分布和亲疏水性对膜不可逆污染的影响.凝胶色谱分析表明:预处理可几乎完全去除大分子有机物(Mr>10×103),但仅能去除部分的中等分子(10×103>Mr>1×103)和小分子(Mr<1×103)有机物.研究发现化学清洗水中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多为中等分子和小分子,说明导致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是中等分子和小分子有机物.此外,洗膜水中强疏和中性亲水组分含量远高于弱疏和极性亲水,说明强疏和中性亲水组分是不可逆污染的主要物质.三维荧光分析表明,芳香族蛋白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是造成膜不可逆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93.
贺裕鹏  王学文  李世军 《环境工程》2013,(Z1):14-15,174
利用微絮凝超滤组合技术处理某城市污水厂二级出水,结果表明:各主要污染物指标优于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并能满足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采用微絮凝代替传统的絮凝方法节省了絮凝剂;同时结合不断向膜组件曝气以及膜清洗等措施控制膜污染,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4.
采用腐植酸、苯胺、海藻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4种有机物分别模拟天然有机物中的疏水酸性、疏水碱性、亲水带电性及亲水中性4种有机物,使用"聚硅酸+Fe3+"、"聚硅酸+聚硫酸铁(PFS)"、"聚硅酸+Fe2++H2O2"3种不同聚合方式的聚硅酸硫酸铁(PFSS)进行水处理,并将絮凝处理后的废水上清液通过微滤膜,考察不同聚合方式PFSS对有机物的去除及膜污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4种有机物最难去除的是苯胺和海藻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其次,腐殖酸最易去除;以"聚硅酸+PFS""、聚硅酸+Fe2++H2O2"方式聚合的絮凝剂与"聚硅酸+Fe3+"方式聚合的絮凝剂相比,去除产生可逆污染的腐植酸的比例相差不大,但去除产生不可逆污染加大的苯胺、海藻酸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种有机物的比例明显增大,膜污染率虽然相对稍大,但更加可逆。  相似文献   
95.
PM2.5污染最典型的特征是污染源的多样性,针对不同污染源制定不同的防治战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同时由于介质的流动性,PM2.5污染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跨区域性,建立有效的区域大气污染控制机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6.
采用乙醇洗涤、次氯酸钠水溶液浸泡的方法,去除商品化的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中的亲水性成分,使之恢复本征的疏水性并用于膜吸收过程。以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氢氧化钠、纯水做吸收剂,对混合气体中CO2进行吸收试验。试验考察了膜有效长度、吸收剂种类、吸收剂浓度、操作温度、气相流速对CO2的脱除率和传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使用单乙醇胺做为吸收剂,CO2脱除率高且回收方便,且对膜损坏小;(2)高温不利吸收,但影响不大;(3)气速增大,CO2的吸收率下降并且影响传质速率;(4)稳定性实验表明,一定条件下,处理后的膜在0~28 h内都能保持100%的去除率,而原膜一般低于90%。  相似文献   
9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器—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BMBR),并综述了其技术进展、优点和缺点,比较了几种常见的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主要以附着方式生长于填料上,可以延缓膜的污染;反应器中填料的移动可对膜表面进行有效清洗,减轻膜污染;同时该类反应器具有较高的有机物的去除率、脱氮除磷效率,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生物膜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废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8.
文章针对MBR工艺膜组器离线化学清洗效率较低的问题,探索采用离线循环化学清洗方式,并开展了工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静置浸泡清洗方式相比,循环清洗能够加快药液和污染物的反应速率,有效提高清洗效率和效果,减少药液消耗,清洗时间缩短1/2;清洗时适量间歇曝气能将膜丝表面附着颗粒污泥吹落,提高清洗效率,曝气强度选择20N m3/(m.2h)为宜;加热药液至25℃有助于提高清洗效果,增强膜的透水性能;通过在线监测pH值,可自动控制次氯酸钠、柠檬酸的补药量,减少粗放投加造成的药剂浪费。  相似文献   
99.
膜生物反应器是污水膜分离技术以及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项新型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污泥产率低、操作简捷、出水水质优良等优点,本文试着通过实验对膜生物反应器的操作运行参数进行优化.对膜组件的长时间运行性能参数体系深入完善,以便于为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
通过对合肥台现有的两条水准线路B-S和B-A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总结了2008—2011年两条水准线路的数据变化特征和观测精度,探讨了降水量对每条线路观测质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得出结论:B-A线路的数据观测质量明显要比B-S线路高。目前,水准线路B-S不能取代B-A成为台站日常水准观测线路,B-A线路仍然是合肥台最优的一条跨断层水准观测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