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15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71.
国内外研究表明,除了水质,生态用水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水资源配置中保证一定量的生态用水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生态用水具有时空尺度和阈值范围,而人类大规模的水电开发则会造成其时空尺度的改变,甚至生态阈限难以被满足。统计数字表明,近5年来我国新建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的不满足率达到57%。我国目前急需考虑的生态用水政策是:尽快建立河流最小生态流量的相关标准,制定河流生态用水配套法律法规;同时,通过跨流域调水等水段,加强生态环境需水的宏观调控。建议最小生态用水量不应小于工程所在河流控制断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当多年平均流量大于80m^3/s时不小于5%;同时根据河流的不同生态环境功能,应积极开展多方法、多方案比选。  相似文献   
272.
玻璃纤维编织管覆膜改性及其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玻璃纤维编织管进行了覆膜改性,并依托于玻璃纤维编织管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栅式膜组件及其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研究表明,覆膜改性前,玻纤编织管动态膜组件的稳定通量仅为4 L/(m2.h),跨膜压差为0.02 MPa;覆膜改性后,玻纤编织管动态膜组件的膜通量可达到16 L/(m2.h),跨膜压差为0.01 MPa;经过水力清洗和碱洗后再次运行,膜通量可达到17.1 L/(m2.h),而跨膜压差最低仅为0.003 MPa.覆膜膜液浓度为1∶4时反应器在膜通量为14.29 L/(m2.h)时稳定运行长达51 d.按阻力增长速率计算,膜通量可保持稳定运行275 d左右.同时出水效果良好,COD和NH4+-N的处理效果平均值分别为81.96%和83.66%,其中动态膜的去除率分别为21.01%和3.61%.此外,覆膜改性的玻纤编织管估算价格约为40~60元/m2,低于传统有机膜.  相似文献   
273.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理论可为跨区域环境监管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在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推动下,近年来我国跨区域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中央与地方权责划分不明,跨区域环境监管缺乏权威性,环境监管垂管制度改革不彻底等问题。现有机制无法有效支撑地方政府开展跨区域环境监管和深层次的环境协同高效治理。为进一步突破现有的制约障碍,提高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效率,应当进一步加快中央层面的跨区域统一立法和地方层面的跨区域协同立法,以法律保障跨区域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将中央与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权责在法律中进行明确和细化,中央政府成立专门的跨区域环境治理机构,地方层面成立跨区域环境治理协同机构,理顺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纵向和横向关系,进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274.
笔者聚焦京津冀地区生态补偿发展现状,于2019年11—12月对永定河、滦河流域生态补偿情况开展调研,并对当地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京津冀跨区域生态补偿存在生态补偿市场交易步伐迟缓、主体责任尚不清晰、补偿标准模糊、利益相关方补偿意愿不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区域性、全局性和系统性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即建立地区间有效的协调机制、构建跨区域生态补偿长效投入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技术支持体系、引导社会公众主动参与生态补偿,为促进京津冀地区差异化发展、区域协同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75.
张家豪  高原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9):4457-4464
以2017年“2+26”城市大气污染协同治理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4~2019年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利用三重差分法考察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对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26”城市环境治理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其作用机制来自于企业提高绿色创新能力、环保投资以及研发投入.异质性分析表明,在环保严格执法的地区以及绿色创新能力更强、融资约束较低和国有企业样本中,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本文的发现为中国进一步推进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76.
在湿地环境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过程中,传统行政区划治理机制已不能满足跨行政区划湿地保护系统治理需求。湿地环境的协同治理需要法治化,应重塑司法治理理念,构建新型、全面、高效的司法协同治理机制,形成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治理格局。以江苏省大纵湖湿地为例,分析跨行政区划协同治理的必要性与不足,通过建立生态功能区公益优先制度、完善执法司法配套协作机制的方式探索跨行政区域司法协同保护与治理制度,以期促进湿地治理在生态系统内坚持公益优先,协商共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77.
跨域环境合作治理是新时代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传统跨域环境治理实践呈现"权威达标型治理"的运作逻辑,在取得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同时,难免存在"人工失灵""不稳定性""弱激励性"等局限困境。为此,本文建议,基于区块链"去中心性""强信任化""高共享化"等优势特征,新时代推进跨域环境合作治理应建立全域化环境信息系统,构建协商化合作组织平台,实施精准化联合防控行动,塑造共赢化生态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