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9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72篇
安全科学   159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664篇
基础理论   115篇
污染及防治   81篇
评价与监测   32篇
社会与环境   69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渭河径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宏伟 《灾害学》2006,21(2):99-102
由于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渭河径流逐年减少,污染加重,河道淤积不断发展,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对中下游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了减少洪害,减轻污染,必须保证渭河常年径流稳定.  相似文献   
32.
重点论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城市路面管理信息系统 (UPMIS)安全设计的主要思路。即对城市道路具体路面的有关属性编码之后 ,通过GIS信息平台将路面空间属性与路面属性数据联系起来生成路面空间信息系统。从而使路面的管理与道路的地理信息相结合 ,使管理更加直接、形象。并且将研究应用到秦皇岛市路面管理系统的设计中 ,效果很好。笔者通过研究 ,为城市道路信息可视化管理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3.
以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子洲径流站和离石王家沟试验站的径流场观测资料为基础,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沟系统中高含沙水流特征与地貌因素及重力侵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黄土坡面的地貌垂直结构和由此所决定的侵蚀作用垂直分异,对坡面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高含沙水流形成于峁坡下部和沟坡,并在各级沟道中进一步发展。坡度对高含沙水流的形成有较大影响,如果侵蚀过程以溅蚀、面蚀、细沟侵蚀为主,不发生切沟及显著的重力侵蚀,则存在着一个坡度临界值,大于此值后,含沙量反而减小。重力侵蚀对坡沟系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强烈的重力侵蚀的参与,高含沙水流的沙峰滞后于洪峰,落水阶段的含沙量常常大于同流量下涨水阶段的含沙量。  相似文献   
34.
《江苏劳动保护》2005,(8):48-48
7月16白凌晨1点06分,深汕高速惠来路段发生一宗特大车祸,造成9人当场死亡。据了解,一辆大客车从潮阳方向开往广州,途经深汕高速公路228公里处,右后轮胎突然爆裂,大客车冲撞正在路边修理轮胎的豫牌照大货车,造成大货车侧翻在高速公路路面上。一辆正尾随行驶而来的鲁籍大货车来不及采取制动措施.碰撞横在路中央隔离栏的大客车。到记发稿时止,这起事故已造成9人当场死亡,31人受伤。其中重伤5人。  相似文献   
35.
起步:千万别急,想明白了再油离配合。要学会看镜子。不可疏忽观察路面情况。  相似文献   
36.
屋面雨水储用的水质保障是雨水资源高质量回用的关键。传统储水系统由于结构性缺陷和污染物质接续扩散的影响,导致储水水质不佳。该研究采用Fluent软件,通过改变进水水力条件和系统结构,模拟和识别了储水系统接续过程中的污染物质归趋;创新性提出增设隔离生态净化层,构建基于沉淀区、过渡区和澄清区的新型屋面雨水原位接续储用系统;通过4场降雨的原位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储水系统净化效果极佳,水质稳定达到城市杂用及景观水回用标准,可作为屋面雨水储用系统装备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37.
福建省重点城市路面尘负荷及化学组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并分析了福建省重点城市厦门、漳州、泉州和莆田城区具有代表性的57个地面扬尘和16个土壤样品的26种无机元素、8种水溶性离子和碳成分等组成.不同城市粒径≤100μm的路面尘负荷平均值在6.99 g.m-2与10.11 g.m-2之间,而粒径≤2.5μm的路面尘(PM2.5)负荷平均值在4.0 mg.m-2和12.5 mg.m-2之间.不同城市土壤尘和路面尘PM2.5中浓度最高的元素都是Si、Ca、Al、Fe和K,路面尘中Ca元素明显富集,而主要人为来源的重金属元素如Cu、Pb、Zn、Cr在路面尘PM2.5中的浓度显著高于土壤尘.漳州城区路面尘PM2.5中二次离子NH4+、NO3-和SO24-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地区,厦门、漳州和泉州城区路面尘PM2.5中Mg2+和Ca2+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四城市路面尘中有机碳(OC)的含量均高于济南、石家庄以及北京地面扬尘OC的含量,元素碳(EC)的含量均低于北京地区路面扬尘EC的含量.泉州和莆田两地OC和EC的相关性较好,说明路面尘中OC和EC有相同或相似的来源.质量平衡结果显示泉州和莆田路面尘PM2.5中含量最高的是土壤尘,其次为有机物.按化学组成特征对路面尘PM2.5进行聚类解析,得到受大气沉降影响、受土壤尘影响、受大气沉降和土壤尘共同作用以及受土壤尘和建筑尘共同作用4类样品.  相似文献   
38.
桑蒙蒙  范会  姜珊珊  蒋静艳 《环境科学》2015,36(9):3358-3364
为了解农田常规施肥条件下的不同途径氮素损失特征,本文通过田间原位试验同步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夏玉米生长季氮肥施用后的农田N2O排放、NH3挥发、氮渗漏和地表径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肥为基肥,尿素为追肥,基追肥氮素水平均为150 kg·hm-2的条件下,整个玉米生长季N2O排放系数为3.3%,NH3挥发损失率为10.2%,氮渗漏和地表径流损失率分别为11.2%和5.1%.此外,基肥施用以氮素渗漏损失为主,而追肥氮素损失以氨挥发和渗漏为主,表明不同途径化肥氮素损失主要受氮肥品种影响,玉米季追肥可改用低氨挥发氮肥品种以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39.
高地下水位地区透水停车场的水文控制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确定高地下水位地区透水铺装对路面径流的水文控制效果,在上海市区建造了4个实验性透水铺装单元与1个不透水铺装对照,其中3个为设有防水衬底的不透型设施分别为透水混凝土铺装(设施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缝隙透水砖面层(设施Ⅱ)、碎石基层/缝隙透水砖面层(设施Ⅲ),1个普通缝隙透水砖铺装(设施Ⅳ),以及1个不透水混凝土对照(设施0).历时1年监测了实际降雨条件下4种实验设施的表面径流、排水管出流流量及表面渗透速率,考察不同设施的径流总量削减率、峰值削减及峰现延迟能力.结果表明,缝隙透水砖面层的表面稳定渗透速率明显小于透水混凝土面层,使用1年后,2种面层表面稳定渗透速率均明显下降;4种设施的表面产流均无显著差异;3种不透型设施的就地消纳水量能力均较弱,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别为24.2%、28.5%、28.4%,排水管不发生出流的控制降雨量分别为5.2 mm、7.8 mm、7.8 mm;设施Ⅰ的峰值削减与峰现延迟效果弱于设施Ⅱ及设施Ⅲ,且3种设施的峰值削减率和峰现延迟时间与降雨强度呈现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0.
陈成龙  高明  木志坚  倪九派  祁乐 《环境科学》2017,38(8):3254-3263
利用长期田间监测数据,分析了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浅层地下水氮磷含量分异特征,剖析了坡面土壤氮磷含量与浅层地下水、坡面地表径流氮磷浓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梯田的土壤TN平均含量显著(P0.05)高于坡耕地,水田梯田平均含量1.49 g·kg~(-1)最高;旱地坡耕地和桑树套种坡耕地土壤TP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地类;旱地梯田土壤NO_3~--N平均含量最高,离散程度最大.坡面土地利用类型对浅层地下水TN、NO_3~--N浓度影响较大,但对TP浓度影响较小;流域浅层地下水TN浓度与NO_3~--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坡面浅层地下水NO_3~--N对TN平均贡献率在67.82%~78.51%之间;浅层地下水TN、NO_3~--N月平均浓度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春秋两季农作物施肥后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坡面土壤TN平均含量与浅层地下水TN浓度呈显著指数关系,坡面土壤NO_3~--N平均含量与浅层地下水NO_3~--N浓度呈对数关系,但与坡面地表径流TN、NO_3~--N浓度无显著相关性;当坡面地表径流TP浓度0.1 mg·L~(-1)时,坡面土壤TP平均含量与其呈显著线性相关;坡面地表径流与浅层地下水TN、NO_3~--N浓度均呈显著幂函数关系,且NO_3~--N相关性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