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5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497篇
安全科学   144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1074篇
基础理论   256篇
污染及防治   186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为探讨养殖废水中兽用抗生素对湿地系统中氮素转化及相关微生物过程的影响,以养殖废水中常见的抗生素SD(磺胺嘧啶)为例,设置0、10、100和1 000 μg/L 4个添加浓度开展模拟试验.通过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了湿地底泥中氨氧化和反硝化功能基因丰度,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了养殖废水中不同氮素形态与底泥中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的关联性.结果表明:①与CK组比较,添加SD对湿地TN的最终去除效果无显著性差异,4个处理组的TN去除率为75.4%~80.5%,但在培养前期(0~14 d),SD对水体NH4+-N和NO3--N转化的抑制率最高分别达53.0%和99.5%,随着SD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强,到培养后期(14~28 d),各处理水体中不同形态的氮浓度无显著差异.②由qPCR测试结果得出,湿地底泥中AOA(氨氧化古菌)的丰度比AOB(氨氧化细菌)高出1~2个数量级,表明AOA在氨氧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另外在培养第7天,AOB发生显著抑制现象,对SD更敏感;与CK相比,在第7天和第14天,反硝化基因narG、nirS、nirK和nosZ丰度随SD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③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OA与ρ(NH4+-N)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AOB与ρ(NO3--N)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nirK与ρ(NO2--N)呈极显著正相关(P < 0.01).研究显示,SD能抑制湿地底泥中氮转化微生物及相关氮转化过程,且SD浓度越大,抑制作用也越大,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抑制作用会减弱.   相似文献   
862.
以白洋淀浅水湖泊沉积物和上覆水为研究对象,通过45 d室内厌氧培养实验,探究了不同氮水平条件下枯落物添加(芦苇、篦齿眼子菜、芦苇+篦齿眼子菜)对沉积物-水体系中无机氮转化的影响.结果 表明,枯落物添加显著增加了沉积物和水中的铵态氮含量、无机氮含量及净氮矿化速率(p<0.05),而显著降低了水中硝态氮含量(p<0.05)...  相似文献   
863.
影响发根农杆菌对野葛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发根农杆菌R1601对野葛(Pueraria lobata)进行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叶片是转化效率较高的外植体,经发根农杆菌R1601感染12d后可获得毛状根;降低YEB活化液的pH值,或以肌醇(10g/L)代替醇母提取成分,可明显提高菌种的致根性,叶片预培养2-3d可提前3-4d出根。  相似文献   
864.
我国燃煤过程中汞的排放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燃煤烟气中排放汞的形态主要以零价汞为主,将气态零价汞转化为易于脱除的二价汞是控制零价汞排放的有效途径。为此,文章对燃煤烟气中零价汞的转化机理以及控制技术现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对不同零价汞控制技术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初步探讨了其发展趋势。结论得出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烟气净化设备,经济有效地发挥其在烟气除汞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865.
为了探究氧化与还原预处理对氧化-还原联合技术修复硝基苯污染地下水的影响,选取2,4-DNT(2,4-二硝基甲苯)为研究对象,构建过硫酸盐/铁炭修复技术体系,分别设置2个试验槽,一个试验槽以过硫酸盐作为氧化预处理联合以铁炭作为还原后处理,另一个试验槽以铁炭作为还原预处理联合以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后处理,对比研究构建的氧化-还原联合系统中不同氧化与还原预处理方式对2,4-DNT去除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过硫酸盐氧化材料填充位置显著影响试验槽pH和ORP(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在运行周期5 PV(PV为孔隙体积,1 PV时间约为4 h)内,pH可显著增至11左右,ORP值达到最高.②在运行周期5 PV内,氧化填充层S2O82-浓度和还原填充层Fe2+浓度均显著降低.③在运行周期5 PV内,随运行周期的增加,以过硫酸盐作为氧化预处理联合以铁炭作为还原后处理的协同技术体系对2,4-DNT的去除效果显著降低,以铁炭作为还原预处理联合以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后处理的协同技术体系对2,4-DNT的去除率维持在100%.④通过液相-质谱联用技术,识别构建的氧化-还原联合技术体系内2,4-DNT降解的主要中间产物,同时结合铁炭微电解还原机制和过硫酸盐氧化机制提出了2,4-DNT协同处理机制及其可能的降解路径.研究显示,还原预处理更有利于氧化-还原联合技术对地下水中2,4-DNT的去除,可为有效处理硝基苯化合物污染地下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66.
沉积物扰动持续时间对悬浮物中磷形态数量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李大鹏  黄勇  李勇  潘杨 《环境科学》2012,33(2):379-384
为了探讨沉积物扰动时间(分别扰动10 min和9 h)对悬浮物中形态磷转化的影响,以太湖月亮湾沉积物和上覆水为对象,开展室内模拟试验,分析悬浮物中不同形态磷间的转化过程.结果表明,扰动时间越长,上覆水溶解性总磷(DTP)含量越高.对照试验中,上覆水中DTP含量远高于扰动试验.磷形态分析表明,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扰动作用下(10 min,9 h),铁铝结合态磷(Fe/Al-P)占总磷(Tot-P)的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第10 d分别降至42.5%(10 min)和38.1%(9 h).试验结束,则有所升高.相反,钙结合态磷(HCl-P)占Tot-P的质量分数则在第10 d分别达到最大(48.9%,10 min)和(53.7%,9 h).这说明沉积物扰动促进了悬浮物中易释放态磷向难释放态磷的转化.  相似文献   
867.
对氮气中聚乙烯在不同温度、不同载气流量以及铁、镍、铜三种金属影响下的裂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氮气流量以及三种金属对聚乙烯的裂变有重要影响.在300、500、700℃三个温度条件下,链烃(包括饱和链烃和不饱和链烃)是裂变产物的主体,未发现有多环芳烃形成.在900℃时形成少量低环的多环芳烃.在1100℃和1200℃条件下,不同环数的多环芳烃(单环至五环)及同分异构体是裂变产物的主体,链烃(包括饱和链烃和不饱和链烃)的生成量与前期温度相比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在金属铁、镍、铜分别存在的条件下,聚乙烯的裂变及多环芳烃的形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氮气流量的增加有利于降低多环芳烃的形成.  相似文献   
868.
采用旋转管式加热炉实验台在惰性条件下对城市污泥进行了热解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对气态产物和固态产物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热解后的产物在600℃时,比表面积最大值为158.02 m2/g,孔容最高为109.58 mm3/g。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气态产物和液态产物的产率增加,而固态产物则减少。在热解温度450~750℃,热解产物中的固态产物产率由53.65%降至31.69%;气体产率从11.23%升至24.74%,其中H2、CO、CO2、CH4、C2H4、C2H6和C2H2占总气体的75%以上,H2含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热解气中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含量较高,600℃时热解气体中含氢气体主要包括:H2、CH4、C2H4、C3H8、正丁烷(C4H10)及C2H6等,其中H2和CH4含量分别为27.98%和23.63%。CH4、C3H8、C4H10等气体的含量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且在600℃达到最大值,C2H2、C2H6在450℃时其浓度最高。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N、C和H 3种元素在热解固态产物中的质量分数呈明显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69.
ISO10015(培训质量管理标准)是国际标准组织(ISO)于1999年12月底颁布的一项新的国际标准,2000年初进入中国,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主持下,于2001年转化成国家正式的推荐性标准(GB/T19025-2001标准),正式中文名称为:质量管理培训指南.  相似文献   
870.
在现今,后进生转化这一教育问题中收到了相当多的重视。本文主要从教育实际出发,结合后进生转化中的实际问题,探寻后进生转化的有效途径,从而推动后进生转化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