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4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738篇
安全科学   1066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486篇
综合类   2677篇
基础理论   411篇
污染及防治   217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289篇
灾害及防治   162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235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257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11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449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49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45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1.
我国公布事故死亡名单已有先例,但未形成惯例和制度。让无辜的死难者不再只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以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的姿态存在,不仅包含尊重生命、警示安全的意义,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事故处置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812.
学校安全教育的主要模式、驱动机制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安全教育模式是保障学校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准确界定学校安全教育模式的概念内涵,精炼概括学校安全教育两种模式—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在学校安全教育系统中应同时采用传统模式和现代模式,使其相互补充则是学校安全教育的发展趋势,并从法律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健全、内驱动力—对比较利益的追求、外驱动力—教育现代化三个方面深刻剖析学校安全教育的驱动机制,从而提出学校安全教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13.
<正>《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期发布。作为指导全国环保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意见》对深化重点流域污染综合防治工作做出了具体要求。《意见》强调,继续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完善考核机制。加强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等湖泊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814.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不同的地区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其发展的核心动力.基于此,在众多乡村旅游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乡村旅游发展的四种动力:核心景区驱动力、资源内生动力、城镇促动力、交通促动力.然后,选取黄山市乡村对这四种动力机制进行实证分析,以此验证四种动力的现实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815.
清洁发展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国际法律制度之下的补充性履约措施。通过阐述清洁发展机制的渊源、清洁发展机制的实质内涵和基本特征,总结中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实践,揭示中国应用清洁发展机制的偏差,预测清洁发展机制发展方向,指出中国将被迫退出清洁发展机制,提出中国面向清洁发展机制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816.
通过分析老鹰岩滑坡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形态特征,揭示其形成机制和产生的危害,最后根据该区地质灾害特点,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17.
刘晓伟  谢丹平  李开明  金中  江栋  李明玉 《生态环境》2011,20(11):1713-1719
通过分析底泥氮污染物释放规律和转化过程,以及底泥生境、氮形态变化和氮循环功能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规律,探讨了不同曝气复氧条件影响底泥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生物代谢、物理化学联合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曝气复氧对底泥中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影响是一个包括微生物代谢作用和物理化学作用的复杂联合作用过程。水体好氧环境的改变主要引起参与底泥氮循环的硝化、亚硝化和反硝化功能菌群群落结构的演变,对异养菌和氨化菌的影响不大,证明环境好氧条件的改变对底泥有机质生物分解产生氨氮的微生物代谢过程影响不大,主要对底泥释放的氨氮硝化、反硝化等生物转化过程产生大的影响。不同溶解氧条件下,底泥释放的氮素在微生物作用下主要以NH4+-N和NO3--N的形式进入试验体系,并在特定的氧化还原电位(临界值-200 mV)和pH(临界值6.70)条件下通过物理化学作用在底泥中以离子交换态氮(IEF-N)、碳酸盐结合态氮(CF-N)、铁锰氧化态氮(IMOF-N)及有机态和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等不同形态氮相互转化,同时,在氮的转化和循环过程中部分输入上覆水体。在低溶解氧组实验条件下[ρ(DO)〈0.5 mg.L-1],底泥向水体输出氮总量为底泥可转化态氮的19.7%,主要为氨氮,最大释放速率达到289.13 mg.m-2.d-1,释放的质量浓度可达到18.8 mg.L-1;好氧条件下(DO饱和),底泥向水体输出氮总量为底泥可转化态氮的1.8%;好氧-缺氧条件下为11.7%,主要以N2的形式释出系统。  相似文献   
818.
潮土中磷锌交互作用机制探讨及磷对锌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芳  刘忠珍  刘世亮  介晓磊  化党领 《生态环境》2011,20(11):1770-1776
采用室内培养和吸附解吸两种方法,探讨了潮土中磷、锌交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随添加锌量的增加而增加,低磷质量分数处理可提高土壤锌有效性,但高磷质量分数处理却降低了土壤锌的有效性;土壤速效磷质量分数均随锌添加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在施锌25 mg.kg-1背景下,土壤中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随施磷质量分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添加磷量小于180 mg.kg-1时,土壤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显著地高于其他处理,但随添加磷量的增加,土壤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显著降低,当磷添加量大于540 mg.kg-1时,土壤DTPA提取态锌质量分数明显低于其他磷处理,说明当添加磷量小于180 mg.kg-1时,磷提高土壤中锌有效性的主要机制是二者竞争吸附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点位的竞争机制;当添加磷量大小540 mg.kg-1时,磷影响锌有效性的主要机制为沉淀作用。在土壤施磷量为180 mg.kg-1时,随添加锌质量分数的提高,土壤中速效磷质量分数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吸附-解吸研究表明,随土壤中速效磷质量分数的提高(27.60~2773.86 mg.kg-1),土壤对锌的吸附量先降低再增加,而KCl解吸的锌量却是先增加再降低。因此潮土中磷锌交互作用机制为,土壤中磷和锌质量分数均较低时,磷与锌有效性呈协同作用;当磷或锌质量分数过高时,协同作用减弱;磷和锌质量分数再增加二者的有效性将出现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19.
发生劳动争议后,由当事人双方进行协商和解,有利于使劳动争议在比较平和的气氛中得到妥善解决,防止矛盾激化扩散,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在实践中,企业应在守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财务和经营状况,依据履行义务可能的成本支出,决定协商策略和协商范围。  相似文献   
820.
安徽省淮北市坚持完善创业机制、落实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全力推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