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4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93篇
安全科学   523篇
废物处理   123篇
环保管理   368篇
综合类   1699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210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363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33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470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27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71.
2006年,英国新经济基金会(NEF-New Economy Foundation)与另一个名为地球之友(Friend of the Earth)的组织,首次发布了"幸福星球指数"(HPI-Happy Planet Index).HPI对全球178个国家与地区进行了排名.这个指数发布后,在世界(包括我国)有较大影响,但国内的一些介绍不够准确、全面,有些是误解了这个指数,从而推出一些错误的结论.本文试图全面系统地介绍HPI的计算公式、构成变量、数据来源、处理方法、理论内涵及其政策指向.HPI以人类幸福作为最终目的,资源消耗作为基本投入,从而确定发展的目标是在公平和合理的资源消耗的限制下获得高水平的幸福.幸福星球指数肯定了对地球资源低消耗的经济增长模式,肯定了那些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效利用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倡导节能和循环经济,不断修正和推广这个指标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2.
循环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外生性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农户是循环农业最直接的生产主体,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本文以湖北省六个国家和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市区为研究范围,借助农户调查的微观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因子分析法和OLS方法,建立"循环农业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外生性决定因素回归模型",从计量角度测量了各种外生性因素对循环农业农户技术效率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地理位置和环境设施等因子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没有显著影响,但政府、农业技术协会和农业企业对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农业企业和技术协会为直接影响,政府为间接影响.二是"政府+协会+农户",以及"政府+企业+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对提高农户技术效率具有更明显的效果.对此,本文认为,必须将农户、各级地方政府、企业和农业技术协会联合起来,做到四位一体整体推进,共同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3.
转型期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变迁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型期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其中生产率增长扮演了什么角色?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未来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使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78-2005年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时间变迁和省区分布模式进行实证考察.整个实证表明,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从其内部构成来看,这一增长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效率改善的作用相对有限.从时间变迁模式来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基本是顺周期的.不过从其空间分布模式来看,各省区间的生产率增长差异非常明显.论文最终认为,中国完整的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在农业R&D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整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前沿农业技术的适应性改良、扩散方面并不怎么成功,未来中国农业理想的集约型增长模式应该是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并存的"双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974.
长江流域能源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考察长江流域四川、重庆、湖南、湖北 、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七省二市能源利用效率,比较分析其差异以及原因,寻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途径。首先定义能源利用效率为能源通过要素优化配置产生的技术效率,然后利用数据包络DEA和全要素效率SFA方法进行测度,最后通过比较拉氏指数与迪氏指数的优劣,采用迪氏指数法对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解。计算出七省二市及六部门1997~2006年GDP能耗、能源技术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并分析了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制度进化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1)结构调整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有力措施;(2)技术进步和制度进化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3)能源利用效率研究方法应尽量统一并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975.
油气生产过程中集输设施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气生产中集输设施安全问题导致的油气泄漏引发的问题,以系统的方法分析其观念、技术、方法对集输设施管理的影响。围绕石油企业降本增效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从投资、建设、管理、养护各环节,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等各方面系统研究,通过明确职能、落实责任、制定标准、严格程序、科学奖惩、强化管理等手段,从而树立正确管理理念,完善设施投入机制、监督考核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等方面,提出与该系统工艺流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以管理优化保障工艺优化,延长设施使用寿命,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76.
排烟口布置方式对高层建筑火灾排烟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对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非常大的威胁,因此有效地控制烟气在建筑物内的扩散对于人员的逃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高层建筑内烟气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k-ε两方程三维紊流模型对高层建筑火灾时排烟口布置于走廊顶棚和走廊侧壁时的机械排烟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排烟口的布置方式不同对排烟效果的影响很大。排烟口置于顶棚时比排烟口置于侧壁时排烟效率高近10%,走廊内危险性低。在进行排烟设计时应优先考虑将排烟口设置在走廊顶部。  相似文献   
977.
在GB2626—2006《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中防尘面罩粒子阻隔效率测定是一项评价防尘面罩性能的关键指标。为实现数据通信及处理的自动化操作,提高检测效率,本研究针对装置的串行数据通信的底层接口,开发基于EXCELVB脚本的串行通信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为更好地研究实粒子阻隔效率测定方法和阻隔效率相关规律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978.
消防水幕衰减火灾热辐射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全尺寸消防水幕衰减火灾热辐射实验,分析了火灾空间烟气温度的分布,探讨了喷头流量和压力、设置高度、喷头类型和布置方式对水幕衰减辐射热能力的影响,获得了不同工况下消防水幕的隔热效率.在此基础上,结合消防水幕的工程设计参数,揭示了消防水幕在不同的设置条件下隔热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于优化消防水幕设计提高隔热效率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9.
城市交通实现紧凑式发展是必然趋势。土地要素作为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探究城市交通紧凑式发展如何影响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对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基于2005—2019年中国东部地区84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分别构建城市交通紧凑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城市交通紧凑度和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化规律,最后通过建立空间误差模型探究交通紧凑式发展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解析了不同交通因子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差异化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2005—2019年东部地区城市交通紧凑度整体不断提升,且区域差距呈逐渐缩小之势。(2)研究期内东部地区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且利用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效率值由2005年的0.393提升到2018年的0.618;2019年受政府环境规制影响效率值又下降为0.398。(3)空间计量结果表明,在考虑空间效应的情况下,城市交通紧凑式发展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正向的显著性影响;且交通可达性因子的影响力最强,公交系统效率因子居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因子...  相似文献   
980.
庆祝消费     
本文描述了作者亲眼目睹的消费,介绍了一些背景,并提出了今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基本假设是,通过以一些从营销和生产分析来看可能不明鲜的方式来改变消费过程,我们可以显著改善福利和减少环境损害,实现这些效益需要了解消费效率(以“消费性”形式量度)的重要性和拨出专用资源来提高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