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0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668篇
安全科学   638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147篇
综合类   1586篇
基础理论   339篇
污染及防治   313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20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49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8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人工湿地基质磷吸附特性与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9种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进行了对磷的等温吸附试验.结果表明,在溶液磷浓度为100~500mg/L条件下,9种基质中以草炭的吸附量为最高,达到2439.56mg/kg;砾石的吸附量最低,仅为188.67mg/kg;其余基质表现出高炉渣土>高炉渣>煤灰渣土>耕层土>煤灰渣>中粗砂土>中粗砂的规律.供试基质的容重和密度与磷吸附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关系;基质的颗粒直径D80和不均匀系数K80与磷吸附量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基质的CEC、有机质、有效Fe和交换性Al的含量与磷吸附量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pH值与磷吸附量呈极显著性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2.
从工厂排污口废水中分离、纯化并筛选出一株降解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Brij-30)的菌株,鉴定为伯克氏菌属(Pandoraeasp.),命名为B30.当温度为30℃,pH5~8,底物浓度低于0.2g/L,且以蛋白胨做氮源时,菌株B30降解效果最好;Zn2+、Ca2+、Al3+、Fe3+对菌株B30的生长及其降解性能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低浓度区(0.05~0.20g/L),菌株B30生长最快,降解活力性最强,12h内能将底物基本降解;在中等浓度区(0.40g/L左右),72h内能降解50%的底物;在高浓度区(0.80~1.50g/L),72h内底物的降解率在30%以下.  相似文献   
993.
采用荧光微球模拟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简称两虫),考察了有机物和颗粒物的浓度、组成等水质特性对污水再生处理絮凝工艺中两虫去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腐殖酸浓度增加可提高水样中胶体浓度,从而提高对两虫的去除率;而酪氨酸虽然能改变胶体表面性质,但不参与絮凝过程,故对两虫的去除率无明显影响.水样初始浊度对两虫去除率影响较小;但水样中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别是1nm~100μm粒子的比例与对两虫去除效果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4.
硝基苯类物质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及pH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并且讨论了这类物质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和酸度对它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苯类化合物能在铜电极表面被直接还原;还原电位在-0.58V和-1.32V左右 (vs. SCE),酸度和碱度均有利于硝基在铜电极上的还原:在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亚硝基;酸性条件下,得电子后的硝基与氢离子之间反应的几率就增大,导致通过溶液的电流值增加,另外,氢的增加也有利于电极上发生的加成和取代反应.pH对不同的硝基苯类物质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主要取决于苯环上其它取代基的性质、结构、数量和它与硝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实验结果为催化铁内电解法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危险废物电镀污泥热处置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获取典型危险废物原始电镀污泥的TG、DTG、DTA曲线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Salts泥的热特性.对不同终温下的焚烧减重率进行了试验,发现在焚烧温度低于700℃之前已经能很好的除去电镀污泥中的水分、有机质和挥发份.通过管式炉模拟实际焚烧炉工况,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对电镀污泥中的重金属浸出特性和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可以有效地抑制重金属的浸出特性,但对迁移特性的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996.
红球菌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特性及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一株降解氯氰菊酯的红球菌(Rhodococcussp.)CDT3为材料,研究了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最适条件(温度、pH值、接种量、培养时间、添加营养物).结果表明,在温度30℃,pH8.0时,CDT3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最高,添加少量葡萄糖、蛋白胨、酵母汁均能促进它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研究了CDT3降解氯氰菊酯的代谢途径,通过GC-MS分析,证实氯氰菊酯被CDT3降解后的产物是3-苯氧基苯甲酸(3-PBA)和二氯菊酸(DCVA),推测氯氰菊酯是由CDT3产生的羧酸酯酶降解的,作为验证,提取了CDT3的粗酶液,并且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检测了羧酸酯酶.  相似文献   
997.
垃圾典型组分混合热解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垃圾单组分对整体热解动力学特性的影响,通过自行设计的大物量热重分析装置就垃圾典型组分的混和热解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热解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列出了双组分混合热解实验部分的实验结果及模型计算结果,两者吻合较好,为进一步建立垃圾综合热解神经网络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特性和还原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上的电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评价了它们在铜电极上的电还原反应活性,分析了此类化合物在铜电极上的还原机理,并且讨论了电还原反应活性和此类化合物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硝基苯类化合物在铜电极表面有还原电位,也就是说,能在铜电极表面被直接还原.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中国垃圾焚烧飞灰中主要重金属在熔融过程的固定化机理,定义了固定率这个参数来表征此过程。采用了中国和美国的危险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方法来判别飞灰及其熔融渣的浸出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固定率能够较好地表征重金属在熔融过程不同温度阶段的固定情况;按照中国和美国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飞灰熔融处理后的熔渣不属于危险废物,具备资源化利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硫酸锰废渣浸出毒性及淋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沙市兴镇13家硫酸锰厂的生产废渣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造受到了严重破坏。本文在废渣浸出毒性实验、渣柱淋滤实验以及废渣的全分析基础上,全面地研究了废渣的组成、浸出毒性大小以及在当地酸沉降条件下的淋滤特征,为其安全处置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证明,废渣中重金属种类多、含量高,尤其是锰,高达138800mg/kg。渣的浸出毒性虽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但远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其衰减可用负指数方程来描述。在酸雨淋溶下,渣中的锰离子会在短时期内大量释放后,维持在一相对较低水平长期释放,对环境威胁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