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48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了农药乐果与轻稀土乐果混合溶液对蚕豆根尖的细胞遗传毒性,探讨了稀土修复和稀土预处理对乐果染毒根尖的细胞遗传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乐果具有轻度的遗传毒性和明显的细胞毒性.在相同剂量乐果溶液(体积比1/2000或1/4000)和相同修复时间(24 h或48 h)下,随着稀土剂量的增加,根尖分裂指数逐步下降,而微核率和细胞核异常率呈上升趋势.30 μmol·L-1稀土分别与1/2000和1/4000乐果溶液混合染毒根尖5 h,30 μmol·L-1稀土溶液修复24 h,前者分裂指数和微核率低于后者,但二者分裂指数均低于该剂量稀土或乐果的单独作用结果.低剂量稀土(1.2 μmol·L-1、6 μmol·L-1)与乐果混合染毒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根尖细胞的分裂,降低了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且延长修复时间可进一步提高分裂指数,降低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另外,低剂量稀土溶液(1.2 μmol·L-1、6 μmol·L-1)预处理根尖后再进行乐果染毒,与乐果染毒组比较提高了细胞分裂指数并降低了微核率.据此推测,高剂量稀土溶液(>30 μmol·L-1)可能增加了乐果溶液对蚕豆根尖的细胞遗传毒性,而低剂量稀土溶液(<6 μmol·L-1)可能具有促进乐果染毒后的根尖细胞修复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南京理工大学学生第十三宿舍桩机施工时 ,引起了轻亚粘土液化。通过对液化前后剪切波速的对比观测 ,对于 4种情况下的液化观测表明 ,随着液化程度的增加 ,剪切波速液化 (液化前 /液化后 )的比值也在增加 ,并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变化值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3.
对一组具有不同参数的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楼板开展了火灾响应及火灾后承载力试验研究。试验用轻骨料为一种烧制陶粒,楼板的制作主要考虑了板厚的变化及栓钉的设置。对承载条件下的4块简支陶粒混凝土组合楼盖进行了火灾行为试验,分别得到了其火灾响应温度及位移响应。为了考察该类组合楼盖火灾后的受力性能,进一步进行了火灾后的承载力试验研究,并与一块未受火灾作用的楼盖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楼板厚度不仅能提高轻骨料组合楼板的抗火性能,也能提高其在火灾后的承载力。但是,在楼板内部设置焊接栓钉会减弱组合楼板的抗火性能,降低组合楼板在火灾后的承载力;压型钢板-陶粒混凝土组合楼盖受火后整体刚度虽然有明显下降,但仍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且塑性性能良好;陶粒混凝土组合楼盖的热响应温度沿楼板板厚方向的变化呈明显的非线性,但可近似为两个线性变化段。  相似文献   
94.
近年来,河湖疏浚底泥的处理处置及资源化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利用河湖淤泥生产新型建筑材料是其中的主要方向之一。系统研究了河湖淤泥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分析了利用河湖淤泥制备陶粒轻集料的可行性。综述了利用河湖淤泥制备陶粒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对河湖淤泥陶粒制备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原材料组成和焙烧制度对淤泥陶粒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Fe_2O_3、Ca O、原料质量比K、焙烧温度及焙烧时间等对陶粒性能影响显著。最后结合应用现状对淤泥陶粒的应用前景作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河湖淤泥的资源化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5.
底泥中轻组有机质对其中磷的吸附-释放行为影响显著。镧沸石可有效地控制底泥磷释放,但轻组有机质对控磷效果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考察了镧沸石对原底泥(raw sediment,简称R-S)和去除轻组有机质底泥(light fraction organic removal sediment,简称LFOR-S)中磷释放的控制效果及机理。R-S和LFOR-S的最大磷吸附量分别为2 568 mg·kg-1和2 071 mg·kg-1,投加镧沸石可将其提高到4 054 mg·kg-1和4 014 mg·kg-1。LFOR-S在24 h内磷释放量为R-S的1.61倍。温度从5° C上升到30° C时,镧沸石对R-S的磷释放控制率逐渐升高,而对LFORS的磷释放控制率由90%下降到76%后又回到原水平。XPS表征发现,配体交换是镧沸石控制2种底泥磷释放的主要机制。镧沸石可将底泥中非稳定态磷转化为稳定态,但LFOR-S中减少的非稳定磷的并未完全转化为稳定态,而是进入了水相中使其磷释放量高于R-S,导致控磷效果变差。在原...  相似文献   
96.
土壤轻组有机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轻组有机质主要是由不同分解程度的植物残体和一些微生物结构体组成,它的改变可以用来指示土壤肥力的变化。本文综述了轻组的分离方法、轻组的组成、种植和施肥对轻组的影响、轻组在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剖面中的分布以及轻组的季节性变化。  相似文献   
97.
针对某炼油厂轻污染废水水质情况,选用了BAF(生物曝气滤池)工艺+SF(砂滤)工艺对该废水进行净化处理。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了BAF工艺合适的运行参数,取得了满意的试验结果。经BAF工艺处理后,出水COD和油平均浓度分别为9.78mg/L和0.24mg/L,再经SF工艺进一步去除SS后,出水SS平均浓度为3.8mg/L,系统处理出水完全达到工业回用水水质要求。试验证明:BAF工艺是一种高效的处理方法,适合炼油厂轻污染水的净化处理。  相似文献   
98.
陈一声  杨卫强 《交通环保》2002,23(4):37-38,41
通过对宁海事局多年来船舶残油接收作业的管理实践分析,提出了改进船舶残油接收作业监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99.
叙述了用荧光光谱法鉴别污油油种的实验条件和方法,根据可疑船舶舱底水污油和江面溢油的“油指纹”荧光光谱图,提供确定排污油船只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多环芳烃(PAHs)环境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有机质组分结合的PAHs生物有效性和环境风险有所不同.本文对6个野外污染土壤中15种优控PAHs的含量和组成及其在土壤轻组(LF)和重组(HF)中的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苯并[a]芘(BaP)毒性当量浓度(TEQBaP)评价了全土、LF和HF中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6个土样中15种PAHs总量范围为8.31×102~2.97×104μg/kg,4环PAHs百分含量最高,范围为35.7%~59.6%.6个土样LF中PAHs总量范围为2.38×104~1.17×105μg/kg,HF中PAHs总量范围为3.75×102~2.12×104μg/kg.虽然土壤中LF质量百分比只有1.0%~9.8%,但其结合的PAHs量却占土壤中PAHs总量的5.9%~60.6%.LF中15种PAHs总TEQBaP值范围为2.99×102~1.68×104μg/kg,分别是全土和HF的2.7~33.2倍和3.6~69.5倍.在PAHs污染土壤修复和生态风险评估中,应重视LF中PAHs.对LF中PAHs量占土壤中PAHs总量百分比较高的土壤,可以通过分离LF的方法来修复污染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