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8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安全科学   351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113篇
综合类   754篇
基础理论   120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138篇
灾害及防治   19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合理控制城市碳排放强度对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重大.采用夜间灯光数据反演得到2001~2020年城市碳排放量,测算碳排放强度,并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动态跃迁及收敛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从2001年的2.79 t·万元-1降至2020年的0.88 t·万元-1,年均降幅5.94%.各大区域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差距存在收敛特征.空间分布上,城市碳排放强度的高值区集中在东北地区,以及内蒙古、宁夏和陕西等地,南北地区差异拉大,中南部与东部地区的碳排放强度降幅明显,高低集聚层次分明.(2)中国城市碳排放强度的global Moran’s I较高,均值为0.436,空间自相关性显著.碳排放强度以城市自身与邻域城市均未发生跃迁的类型为主,不同类型间时空跃迁的概率较低,凝聚度指数高达82.57%.跃迁类型的稳态较高,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存在空间锁定效应和“俱乐部趋同”现象.(3)城市碳排放强度的σ收敛不显著,但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绝对β收敛速度差异明显,全国的收敛速度为3.137%.东部和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略低,分别仅有3...  相似文献   
982.
近50年来浙江省降雨特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浙江地区17个气象站的日降水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浙江省在汛期、枯季和全年的降雨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东北部的汛期降雨量主要呈现增加趋势,而西南部主要为减少趋势,汛期降雨频率主要表现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而汛期降雨强度和汛期降雨量在变化趋势上相似;枯季降雨量有较为显著的增强趋势,而枯季降雨频率在浙江东部地区为减少趋势,浙江西、北部、浙江南部有增加趋势;年降雨量在浙江西、北部为增加趋势,且存在明显的11、21年两种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而浙江南部降雨量在1980年后开始呈现为减少趋势,存在20、8年的明显变化周期;浙江东部年降雨量在1986年前主要为增加趋势,而后为减少趋势,同时也存在11、8、21年3个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983.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系统硫的输入及输出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三江平原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tifolia)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野外原位观测法研究了小叶章湿地系统硫的大气沉降输入及其输出规律.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中硫的月均含量变化明显,其原因主要与人类活动、降水强度及频次有关;硫沉降量具有明显的月变化特征,经估算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硫的年沉降总量(以S计)为113 mg·m-2·a·-1.小叶章湿地H2S、COS的排放通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规律.H2S和COS的平均释放通量(以S计)分别为O.34 μg·m-2·h-1和-0.29μg·m-2·h-1;小叶章湿地系统在生长季向大气排放H2S的量(以S计)为1.42 mg·m-2,从大气吸收COS的量(以S计)为1.83 mg·m-2.小叶章湿地系统硫的输入量远高于硫输出量,其差值为113.41 mg.m-2·a-1,这表明硫在小叶章湿地系统中处于累积状态,湿地存在潜在的酸化趋势.  相似文献   
984.
微生物研究在土壤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防止土壤退化,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必须对土壤质量进行评估.传统的理化指标已难满足需要,寻找能够全面反映土壤质量动态变化和判别胁迫环境或人为干扰下土壤质量变化的灵敏指标,已成为土壤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对土壤环境变化和胁迫的反应十分灵敏.但由于土壤微生物种类繁多且难以培养,限制了其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近年来围绕土壤微生物总量、活性和组成的测定发展出了很多新的技术,如微生物生物量测定、土壤酶活件测定、土壤诱导呼吸强度测定、Biolog微量分析、纯培养、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极大地促进了微生物指标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本文就这3个方面的土壤微生物研究技术及其在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评述.表1参70.  相似文献   
985.
以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法研究了三江源区高寒小嵩草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群落中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变化.结果表明,放牧活动明显地影响了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含量.不同退化演替阶段期间,高寒小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在0~10 cm土层明显较高,且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分布在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明显降低;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小嵩草草甸由于家畜过度的啃食与践踏,不仅使得植物群落发生了逆向演替,而且土壤的肥力水平显著地下降,土壤向退化方向发展;高寒草甸的退化将使土壤有机质大量流失,氮素损失严重.随着退化演替过程的进行,高寒草甸土壤质量和土壤营养的持续供给能力逐渐退化,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也随放牧强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土壤微生物量碳可作为衡量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敏感指标,而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86.
Bt抗性和敏感棉铃虫幼虫中肠主要蛋白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酶特异性底物测定了3龄和5龄Bt抗性/敏感棉铃虫品系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值.结果表明,3龄和5龄Bt抗性/敏感棉铃虫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活性最适pH值均为10.5;强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最适pH值除3龄Bt抗性幼虫为8.0外,其余均为10.5;弱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的最适pH值为8.0;类胰凝乳蛋白酶的最适pH值除5龄Bt抗性幼虫的为8.0外,其余都为8.5.比较了最适pH值条件下,3龄和5龄Bt抗性/敏感棉铃虫幼虫中肠蛋白酶活性的差异.发现3龄和5龄Bt抗性/敏感棉铃虫幼虫中肠总蛋白酶活力差异不显著;两个品系3龄幼虫中肠强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5龄幼虫中肠强碱性类胰蛋白酶活性差异不明显;两个品系3龄幼虫中肠弱碱性类胰蛋白酶活力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而5龄幼虫弱碱性类胰蛋白酶活力差异极显著;另外,3龄和5龄Bt抗性/敏感棉铃虫幼虫类胰凝乳蛋白酶活力差异极显著.棉铃虫幼虫中肠酸碱强度和某些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可能是造成棉铃虫抗性演化的因素之一.图2表1参17  相似文献   
987.
以淡水微型生物群落作为受试靶生物,研究了米满(Tebufenozide)对淡水微型生物群落呼吸作用的影响.用五天耗氧量抑制强度(RΔDO5)来表征农药对淡水微型生物群落呼吸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腐殖酸和硝酸盐等共存物质对米满生物效应的影响.本方法的表征参数可以推广到其它农药或化学品的环境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988.
为研究病毒在土壤中的运移机理,选择鸡的传染性支气管炎冠状病毒(IBV)和噬菌体(MS2)为材料,采用土柱模拟实验研究2种病毒在不同输入方式(IBV脉冲,MS2阶跃)、不同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IBV在饱和玻璃珠中的运移有少量滞留和延迟;MS2在饱和砂土中的运移随着离子强度的不同而不同,存在两个临界点,分别为0.065mol/L和0.080mol/L.在离子强度从0.002mol/L升高到0.065mol/L时,病毒吸附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离子强度在0.065~0.080mol/L时,病毒吸附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当离子强度超过临界点0.08mol/L后,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病毒吸附缓慢增加.在相同pH值和离子强度的不同介质中,IBV比MS2吸附和滞留较多.  相似文献   
989.
目的 评估弹上高硅氧/酚醛玻璃钢结构件在25℃条件下的贮存寿命.方法 针对弹上高硅氧/酚醛玻璃钢结构件,开展90、110、130、150℃4个温度水平的加速老化试验,分析玻璃钢结构件的性能变化规律,建立半经验数学模型,利用阿罗尼乌斯模型评估其在常温下的贮存寿命.结果 高硅氧/酚醛玻璃钢结构件的初始弯曲强度为181.2 ...  相似文献   
990.
冲击载荷下三点弯曲试样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钟卫洲  罗景润 《环境技术》2004,22(1):7-9,14
对三点弯曲试样建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取其1/4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出裂尖附近节点垂直于裂纹面的位移值,利用位移法计算出每节点相应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将曲线外推到裂尖处即得到裂尖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裂尖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值沿试样中部向表面逐渐减小,只要通过实验确定起裂时间,便可得到试样的动态起裂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