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36篇
环保管理   34篇
综合类   162篇
基础理论   10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7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建立可持续发展生态产业.是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实现其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辽宁省发展生态产业的背量条件和生态产业发展现状.解析了其发展生态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生态产业的发展潜力.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32.
33.
从盘锦市市区乘车只需40分钟,就可到达“红海滩”景区。穿过茂密的芦苇丛登上大堤,“红海滩”从大堤下一直绵延到海边。“红海滩”以其迷人的景观荣膺“辽宁五十佳景”之一。然而,因为种种原因,近年来,“红海滩”却出现了大面积退化现象,拯救“红海滩”的工作迫在眉睫。1985年,盘锦市建成了一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盘锦“红海滩”。此后,“红海滩”在人们的关注中逐渐绽放出迷人的魅力。1995年至1997年间,在苇海大堤外的滩涂上到处都覆盖着“厚厚的红地毯”,1998年以后,保护站的工作人员发现,有些“红地毯”开始出现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34.
辽宁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辽宁省近年来的统计数据.通过对标准差、变异系数、离差、比率、相对发展速度等参数的计算。分析了辽宁省内各地区间的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特征和空间特征。并总结了产生区域差异的三个主要因素。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客观因素)、区域战略重点的转移(政策因素)以及各地区经济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为辽宁省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5.
辽宁石化企业排污现状及废物治理措施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而提出节水和水回用。废气治理和固体废物治理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36.
2元/亩     
《环境》2008,(9)
为改变“草原无主、使用无偿、破坏得不到追究”的现状,辽宁省决定对按规范程序明晰使用权的草原,由辽宁省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局给予每亩2元的补贴奖励,以促进辽宁生态的恢复。据介绍,辽宁省从2005年开始在彰武、本溪和朝阳三个县组织开展了草原确权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37.
鞍山位于美丽富饶的辽东半岛中部,风光旖旎的千山脚下,是辽宁中部城市的要冲,是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以钢都之美誉而闻名于世。她璀璨辉煌、充满自豪,拥有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世界第一玉佛、全国名胜千山、亚洲著名温泉,是中华宝玉之乡。现辖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和铁东、铁西、立山、千山四个城区。全市总面积9252平方公里,总人口344.2人。其市区面积624平方公里。人口173.7万人,是我国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38.
本刊讯10月23日,辽宁公司生产专业召开会议,对各相关单位的“秋检”工作进行具体强调,要求以“五个持续”为突破口,夯实基础,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39.
辽宁中部城市群灰霾天气的外来影响——个案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MODIS卫星资料、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地面气象资料及后向轨迹方法,分析研究了2011年10月28-29日辽宁中部城市群一次灰霾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辽宁中部城市群灰霾过程主要受京津冀外来灰霾污染的影响;在高压后部弱西南气流天气形势控制下,近地面的西南气流通过辽西走廊和海上通道,将京津冀地区灰霾污染物传输至辽宁中部地区,从而造成辽宁中部城市群灰霾污染过程;MODIS卫星图和后向轨迹图显示的灰霾范围、传输路径及PM10浓度跃变点自南向北推移的时间变化也支持这一结论.虽然“联防联控”是治理区域灰霾污染的重要手段,但也要看到区域灰霾污染的跨区域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40.
辽宁地区大气黑碳气溶胶质量浓度在线连续观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2008年3月—2009年2月辽宁沈阳、大连、鞍山、抚顺和本溪ρ(黑碳)观测资料,分析了其变化特征及重要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5个城市小时ρ(黑碳)的变幅较大,最小值出现在抚顺秋季的2008年9月23日00:00,ρ(黑碳)为0.14 μg/m3,最大值出现在本溪冬季的2008年11月11日08:00,ρ(黑碳)为64.52 μg/m3;本溪ρ(黑碳)日均值最高,为6.87 μg/m3,其次是沈阳、鞍山和抚顺,大连的ρ(黑碳)日均值最小,为3.18 μg/m3;ρ(黑碳)日变化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最高值一般出现在06:00─09:00和17:00─19:00,低值出现在02:00─04:00和12:00─15:00;风速对ρ(黑碳)有重要影响,当风速<3.5 m/s时,ρ(黑碳)随风速增大而减小,当风速>3.5 m/s时,风速对ρ(黑碳)的影响不大;后向风轨迹较好地反映污染物在不同城市区域间的传输特征,在冬季沈阳以上风区域北部影响为主;ρ(黑碳)日均值变化和大气低层垂直温度梯度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