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3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384篇
安全科学   382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39篇
综合类   1185篇
基础理论   237篇
污染及防治   142篇
评价与监测   75篇
社会与环境   70篇
灾害及防治   10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城市污水污泥焚烧过程中的重金属迁移特性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重金属是污泥对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实验证明,焚烧是防止重金属污染的优选处理方法。通过分析重金属元素在污泥中的存在形式及对高碑店污水理处厂污泥焚烧前后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进行检测,研究了重金属在焚烧处理过程中迁移特性。结果表明,重金属在焚烧过程中迁移特性因其种类和燃烧工况而不同。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污泥灰渣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2.
辽阳市20年降尘规律与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年来所积累的环境监测信息资料进行处理和深加工,以便更好地反映本地区污染物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53.
本文通过6年来铁岭地区降水监测实测数据,研究和探讨铁岭市酸雨分布规律及变化趋势,从而阐述酸雨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54.
汞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结果表明:汞在水稻体内的富集随土壤污染程度增高而加大,呈直线相关关系。各部位对汞的吸收量呈现根〉杆〉米,其比率为:167:7.5:1。汞从稻根向稻杆、稻米的转移率分别为:20.78%、4.59%,汞的土壤临界含量为:5.9ppm。  相似文献   
55.
应用非平衡状态下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超基性岩浆的地球化学分异,并提出了超基性岩浆地球化学分异系数的概念。通过对超基性岩型硫化铜镍矿床、矿体原生异常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查明了与超基性岩浆地球化学分异相吻合的矿体原生异常的轴向分带规律,首次发现了硫化铜镍矿体原生异常的横向分带规律,并建立了矿体原生异常的横向分带模式。此外,还确定了硫化铜镍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并进行了深部岩石地地球化学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56.
煤热解过程中无机有害元素的变迁规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Guo R  Yang J  Liu D  Liu Z 《环境科学》2002,23(5):100-104
在自行设计的加压密闭快速热解反应器中研究了神华和义马煤中Na、K、Pb和Mn等无机有害元素在氮气条件下随温度(300℃-700℃)的变化规律,进一步考察了热解气氛(氮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压力对神华煤中这4种元素逸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Na、K、Pb和Mn等元素在半焦中的残留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减少量随煤种而异,如在700℃时,神华煤中Na、K、Pb和Mn的析出率分别是义马煤的3、4.2、1.4和2.4倍;低压快速加氢热解有利于这4种元素的逸出。Pb是挥发性最强的元素,与热力学计算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介绍了运用趋势面分析法研究多点环境监测数据在空间分布规律的数学原理、函数模型和分析方法,设计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并以某城郊垃圾占地量的分布为例进行了实际应用,证明这是一种能够科学揭示环境污染现状、规律,具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8.
 通过两季马铃薯大田试验,研究了嗪草酮在灌溉沙壤土中的消失和移动情况。结果表明,表层土壤中,嗪草酮施用后最初7~15天内其含量急剧降低,此后随时间推移降低幅度平缓,1993年和1994年试验结束时的残留量分别为5.9μg/kg和2.3μg/kg。两年共采集的379个土样(分布在15~75cm各土层)中只有5个检测到有嗪草酮。1994年大田135cm土层处的水样中,嗪草酮的检测率高达66%,检测浓度范围为0.06~15.85μg/kg,平均浓度为1.94μg/kg。相比较,嗪草酮在大田试验中的消失速率远大于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59.
60.
《环境科学》1993,14(B09):92-93
本课题成果是以甲醇废水为研究对象,在泸州天然气化工厂甲醇废水处理UASB生产装置上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