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316篇
安全科学   70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723篇
基础理论   156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介绍了电脉冲对粉体成形的原理。从电迁移和电脉冲作用下的非平衡相变讨论了粉体成形的机理 ,为块状纳米材料的制备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32.
城市固体废物生物处理方法及其可行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生物反应堆是通过强化微生物转化和降解有机废物的能力进行处理固体废物的一种方法。本文分别对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和兼性生物处理的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各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生物反应堆具有明显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以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陆地生态系统中汞的迁移与富集研究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汞的环境污染性质,本底地区的污染状况,水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中汞瓣迁移特征,并从汞的污染源分布,农业活动,全球变化等方面指出了开展陆地生态系统中汞的过移与富集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4.
含油污泥固化处理后油的迁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索氏抽提器,研究了温度、土壤含水率以及水泥与污泥的不同比例等因素在不同时间对含油污泥固化后油迁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强度为3.84MPa的污泥固化块,油的迁移量从240h迁移6.8mg变为480h迁移178mg,之后变化较小。在20℃~30℃时,随着温度的增加,迁移量从6.8mg增加到20.6mg,超过30℃以后迁移量的增幅变小。水泥与污泥的比例从1∶0.8增加到1∶1.4,油的迁移量从256mg降到27.2mg,之后未检测到。960h后,迁移量达到348mg,此时土壤中油含量为1.16%,在环境的自净作用下,土壤能完全容纳;强度大于9.56MPa时未检测到油。这表明用固化法处理油田含油污泥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5.
英语写作中Chinglish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母语环境中学习外语的过程始终存在母语的干扰。针对大学英语写作中出现的Chinglish——中式英语的现象,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母语负迁移及中西思维模式差异等方面分析了中式英语的成因。揭示其成因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改进写作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用英语思维模式写出地道的英文。  相似文献   
36.
模拟排水沟渠非点源溶质氮迁移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农田排水沟渠是由水-底泥-植物组成的复合生态结构,其间非点源溶质的迁移转化对研究沟渠拦截、控制和管理农业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模拟排水沟渠静态实验为基础,以典型非点源溶质氮素为例,分析了实验期内水体、底泥及芦苇不同介质内氮含量变化过程,分析了底泥吸附与解析、芦苇生长与衰败等年内不同时期对水体中氮素浓度的影响,探讨了水-底泥-芦苇复合生态体内氮迁移及对水体中氮浓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底泥的吸附与解吸、芦苇生长的吸收和同化对水体中氮素浓度均有影响,10月之前这种影响表现为促使水体中氮素浓度降低,是水体的氮净化过程;10月之后这种净化作用开始降低,11月之后表现为促使水体中氮素浓度升高.同时,模拟沟渠水-底泥-芦苇生态体内氮迁移联系密切,任一介质内或介质间氮素迁移转化都会引起水体中氮素浓度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37.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静态释放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法  王强  木志坚  杨志丹  宋娇艳 《环境科学》2015,36(7):2453-2458
为了解特大型水库消落带优先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代表性优先污染物,采用静态淹水法研究了土壤中DBP浓度、上覆水离子强度、有机质含量等因素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DBP静态释放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落带土壤中DBP在淹水前期由土壤向上覆水中迁移释放,该过程分为短暂但是释放速率较快的快速释放阶段和释放时间较长但释放速率较慢的慢速释放阶段,此过程可以很好地用二室一级动力模型拟合.随着土壤中添加的DBP浓度的增大,DBP向上覆水快速释放速率加快,而快速释放比例则减小;慢释放速率和慢速释放比例则正好相反.随着上覆水离子强度的增加,快速释放比例增加,使DBP向上覆水释放量增加.上覆水高浓度的DBP在淹水初期会抑制土壤DBP的释放而且使DBP释放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延迟.上覆水添加腐殖酸后,快速释放速率、慢速释放速率和快速释放比例均增大,从而使DBP向上覆水的释放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38.
段妮娜 《环境工程》2017,35(12):129-133
污水厂污泥中的无机硫和有机硫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同时进行固-液-气三相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硫的迁移转化及影响机制是污泥厌氧消化物质转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介绍了污泥厌氧消化系统中硫的主要生物转化途径和非生物转化途径,分析和总结了污泥厌氧消化体系中影响硫转化的主要因素,并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9.
铬是环境中一种重要的重金属污染物,大量含铬的废水、废渣随意排放导致土壤、水体和生物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国黄土分布面积广泛,本研究以典型的西部黄土为对象,通过室内土柱淋滤试验,以灌水量和示踪铬浓度为控制因子,研究铬在黄土层中的分布、迁移转化规律及黄土对铬的吸附特性.由于壳聚糖的结构中含有大量的-NH2和-OH,因此壳聚糖,它对重金属离子有优良的吸附作用.探讨了吸附时间、壳聚糖浓度、pH、液固比、温度对壳聚糖吸附黄土中Cr(VI)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40.
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调研对中国大气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大气中重金属来源和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途径进行综述,提出为缓解重金属污染的高发态势,保护人群健康,应建立完善的环境污染防治体系,强化大气污染源颗粒物控制来减少重金属在大气环境中的暴露浓度,切断重金属在环境中的污染途径以减少大气传输和沉降,降低由大气-土壤-动植物-人体的重金属暴露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