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14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三峡水库支流回水区营养状态季节变化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三峡水库成库后,对三峡水库13条主要支流回水区有机物、营养盐、生物量含量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支流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叶绿素a(Chl-a)含量季节间差异较大.高锰酸盐指数范围为0.20~9.61 mg·L-1,COD含量范围4.58~42.0 mg·L-1,TN含量范围为0.601~10.1 mg·L-1,NH+4-N含量范围0.044~6.82 mg·L-1,TP含量范围为0.011~0.756 mg·L-1,Chl-a值范围为2.0~161 mg·m-3.支流回水区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N含量丰富,部分支流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为P.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营养因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回水区Chl-a含量高于上游区,季节分布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Chl-a与COD、高锰酸盐指数、TN、T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回水区富营养化程度,综合营养指数范围在35~72,所有支流达到中营养以上水平,不同季节营养状态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支流回水区富营养化程度较成库前严重,该区域水体富营养化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2.
三峡水库入库支流水体中营养盐季节变化及输出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三峡水库成库后,对三峡水库13条主要支流入库断面有机物、营养盐、生物量含量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支流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叶绿素a(Chl-a)含量季节间差异较大.高锰酸盐指数范围为0.20~5.91 mg·L-1,COD含量范围4.06~30.2 mg·L-1,TN含量范围为0.542~7.44 mg·L-1,NH+4-N含量范围0.034~2.83 mg·L-1,TP含量范围为0.010~0.449 mg·L-1,Chl-a值范围为1.02~128 mg·m-3.支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N含量丰富,部分支流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为P.除苎溪河外,其余支流Chl-a含量较低,仅为贫-中营养水平.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营养因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叶绿素a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叶绿素a与有机物、营养盐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支流营养盐、有机物输出负荷主要受流量控制,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13条支流不同季节排放COD、高锰酸盐指数、NH+4-N、TN和TP范围分别为1 772~6 701、 380~1 875、 40.1~172、 249~922和9.97~50.5 g·s-1.三峡水库支流有机物、营养盐的排放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63.
Three active barrier materials (zeolite, ceramicite and light porous media) were applied for preventing nitrogen (N) release from eutrophic lake sediments. Long term experiment of two di erent lake sed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e ect of zeolite dose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bout 90%–100% of total N in overlying water was eliminated by using zeolite. While the N removal e ciency by ceramic was lower than that by zeolite, and light porous media present the lowest e ciency of 59%. Long term sediment incubation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wo eutrophic sediments were both e ective in preventing N release in spite of di erent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Bio-zeolite capping technology was able to e ectively inhibit the release of N from the sediment, and the zeolite dose was independently from N removal.  相似文献   
64.
浑河中游制药、石化工业水污染是最大的工业污染,废水具有有毒有害、难降解等特点;浑河中游支流河水污染严重。为了控制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开展了区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修复技术研发和创新。针对黄连素废水和磷霉素钠废水,研发了臭氧氧化、脉冲电絮凝、铁碳微电解等物化处理工艺以及物化-生化耦合处理工艺,实现了制药废水的有效处理;针对石化腈纶废水,研发了多格室脱氮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全流程处理工艺,实现了腈纶废水氨氮脱除和达标处理;针对浑河中游支流河污染问题,研发了塘和湿地组合生态净化技术、污染底泥的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65.
采用GC/MS/MS技术对长江中游重庆至宜昌段22条支流和干流的47个表层水样进行分析.实验发现支流表层水样中PCB8、28、52和118是优势污染物,而干流表层水样中PCB8和28是优势污染物.ΣPCBs在支流和干流表层水样中的几何均值分别为20.71 ng.L-1和13.25 ng.L-1,ΣPCBs最高检出浓度61.79 ng.L-1出现在支流壤渡河,最低浓度3.77 ng.L-1出现在支流草塘河;85%的支流表层水样中ΣPCBs的浓度高于美国环境保护署制定的连续暴露基准浓度14 ng.L-1,但所有支流和干流水样中ΣPCBs的检出浓度都远低于国家饮用水标准限值500 ng.L-1;实验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值相比较,也显示该研究区域表层水中PCBs浓度处于较低水平,癌症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饮用支流和干流的水因摄入PCBs而带来的风险分别为2.07×10-7和1.33×10-7,说明研究区水样中因PCBs污染引起的癌症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66.
三峡库区次级支流梁滩河底泥重金属污染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的梁滩河属于长江的二级支流。通过对梁滩河白市支流的采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分析土样,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N.L.Nemerow)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评价了梁滩河两岸淤泥中重金属元素Cu、Zn、Cr、Ni、As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梁滩河从上游到下游,Cr和As含量有增加的趋势,但基本未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而和全国背景值相比,Cu略有超标,Zn含量明显超标,有的地方Zn含量甚至超标5倍之多。总体上梁滩河白市支流两岸土壤,处于重庆市白市驿镇地区重金属污染较轻,含谷镇地区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7.
广东东莞运河是目前国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运河的生态重建不仅可改善东莞人民的生活环境,而且会对我国类似河流的水体修复提供经验。本文分析了东莞运河水生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东莞运河的生态重建应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多专业多部门协同工作,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的思路,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最终实现东莞运河水环境优良的目标。  相似文献   
68.
69.
苏州河6支流截污工程的优化调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州河6交流截污工程是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中最重要的治水工程之一。在工程进一步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根据多次污染源调查的结果,提出了按水系截污、沿河截污与区域截污相结合、雨水泵站旱流污水截污的3项原则,对苏州河6交流截污工程进行了优化调整,使截污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实际纳管污染源数量由原计划的820个增加到2977个,实际截除污水量由原计划的6.8万m^3/d增加到26万m^3/d,6交流区域的截污率由22%提高到85%以上,6条主要交流的平均污水截除率接近70%,其他一些主要交流污水截除率也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0.
应用属性识别模型评价运河杭州段底泥污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属性识别模型,对运河杭州段底泥进行分层(浮泥层、淤泥层、基底层),评价其中的总磷及其他7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经研究发现:表层污染程度高于底层;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是Cd和Zn,OP、Cu、Pb对污染的贡献度大大小于Zn和Cd,而As、Hg、Cr几乎没有对底泥污染作出贡献。总体而言,运河杭州段底泥污染程度属于中等污染,希望本研究能够为运河杭州段的底泥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