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24篇 |
免费 | 181篇 |
国内免费 | 23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20篇 |
废物处理 | 26篇 |
环保管理 | 407篇 |
综合类 | 1606篇 |
基础理论 | 150篇 |
污染及防治 | 70篇 |
评价与监测 | 105篇 |
社会与环境 | 393篇 |
灾害及防治 | 1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5篇 |
2023年 | 105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44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53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03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286篇 |
2013年 | 191篇 |
2012年 | 193篇 |
2011年 | 180篇 |
2010年 | 162篇 |
2009年 | 163篇 |
2008年 | 228篇 |
2007年 | 205篇 |
2006年 | 117篇 |
2005年 | 103篇 |
2004年 | 99篇 |
2003年 | 71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51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6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本文利用垂直向的Pg和Sg波的最大振幅比方法,计算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6.5级地震后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通过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再结合震中分布图,综合分析了云南姚安6.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应力场破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震源断层的走向为SEE-NWW占主导,其平均解为120°,震区主压应力轴平均解为145°,即SSE向,与震源区现今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表明余震的应力场主要受区域应力场的控制. 相似文献
222.
江汉平原湖区农田防护林的小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区域开发中,平原湖区的林业发展潜力很大,同时,湖区农田防护林的建设,也是促进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防护林能进一步改善湖区小气候环境,尤其对保障农业生产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江汉平原湖区的农田防护林网内的小气候效应温度,湿度,风速等要素的观测数据进行研究,我们得出的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湖区农田林网的建设,除提供工农业生产所需的林木外,随着林木的增多,林网的完善,还可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相似文献
223.
224.
文章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荧光区域积分法,分析了某内陆河城市段3家典型制造企业、1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水生化处理前后DOM变化、尾水入河后受纳河流DOM光谱特征。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污水和受纳河流水体DOM均存在类络氨酸荧光T峰、紫外类腐殖荧光A峰、类富里酸荧光C峰,污水T峰峰形较宽、最大荧光强度发射波长明显红移,表明了污水DOM含量更高、结构更复杂。荧光区域积分分析进一步得出,污水出水DOM含量明显低于进水,生化处理技术能较好去除有机污染物,但排污仍会对受纳河流产生消极影响,入河口处影响最大,会显著增加类蛋白含量,提高类腐殖质含量,上游几乎不受影响,下游影响主要集中在前50 m内,之后逐渐削弱,到1 km时河流DOM逐渐呈现原有状态。同时会改变河流DOM来源,产生较多近期自生源DOM。相关性结果表明,所有14个样点TOC、COD同总荧光区域积分标准体积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2=0.765 2,P<0.01;R2=0.936 5,P<0.01);单一型水体污水8个样点TOC、COD与类蛋白浓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 相似文献
225.
区域生态监测的概念、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生态监测是对生态系统类型、结构与功能及各要素的现状与变化进行测定与观察,并对生态系统受胁迫与胁迫效应进行判断和评价的过程。区域生态监测结果将在评价现状和预测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为区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辨析了区域生态监测的概念,对区域生态监测方法选择及指标体系的建立提出了建议,并就其在生态环境管理中的应用作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226.
227.
近52年来洞庭湖流域气象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洞庭湖流域84个气象站点1962~2013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综合干旱指数(CI)对洞庭湖流域气象干旱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过去52 a,区域性干旱强度较强的时段以夏季、秋季、夏秋和秋冬时节为主;区域干旱强度在春季、夏季、夏秋、冬季呈上升趋势;秋冬时节和年干旱强度变化不明显;春夏时节、夏秋时节、秋冬时节和冬春时节的平均干旱强度比春、夏、秋、冬单个季节的平均干旱强度大。小波分析表明,区域干旱强度的周期以10a为主周期,5 a和22 a为次周期。近52 a来,历年干旱站次比主要集中于10%~30%之间,多表现为区域性干旱,以夏季和秋季的干旱范围较大;干旱频率高发时期主要为夏季、夏秋时节和秋季。干旱频率高发地主要以流域的南部山地和北部的洞庭湖平原为主,西北部的山地发生干旱相对较少,衡邵盆地随季节变化干旱频率易发生高低值转换。 相似文献
228.
229.
新时期区域公共管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社会发展与全球化趋势,出现了区域集群、区域竞争、区域创新、学习区域等新特征,给区域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区域发展需要创新,区域公共管理同样需要创新。本文从新公共管理、区域创新系统、区域核心竞争力、支持系统等方面对区域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