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1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篇 |
环保管理 | 12篇 |
综合类 | 144篇 |
基础理论 | 4篇 |
污染及防治 | 52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22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9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2 毫秒
71.
72.
膜生物反应器(MBR)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城市污水以及工业废水的处理中,其运行模型化工作主要集中在描述反应器内生化反应过程以及实现低成本运营的设计等方面。ASM(活性污泥数学模型)系列模型最初主要应用于常规活性污泥法工艺的仿真,但也逐渐应用于膜生物反应器的仿真当中。相较于常规活性污泥工艺,MBR独有的一些特点使应用ASM模型模拟MBR时需要对原有的模型做出修改。有鉴于此,文章旨在整合已经报道的关于ASM系列模型在MBR仿真中的应用,并将重点放在进水组分的划分,动力学参数的确定,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以及胞外聚合物(EPS)的模拟上。并提供了一些仿真效果较好的案例以及未来膜生物反应器仿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3.
本文在调查南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的基础上,从合流制排水系统、居民生活习惯、有机物在输送过程的降解和地下水渗漏四个方面论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偏低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关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4.
反硝化过程是影响污水处理厂出水总氮达标排放的重要环节之一,进水碳源、回流比、溶解氧(DO)和搅拌方式等均为影响活性污泥反硝化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太湖流域58座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并对水质波动规律、工艺设计及设备设施等方面进行调研及优化分析,研究了不同条件对活性污泥反硝化速率的影响,探讨了污水处理厂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反硝化脱氮过程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结果表明:各厂反硝化速率在0~5.18 mg NO3--N/(g VSS·h)时,平均反硝化速率为1.40 mg NO3--N/(g VSS·h),进水碳源浓度较低为各个污水处理厂反硝化速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其中外加碳源的种类、投加点位对反硝化脱氮具有较大的影响,在各厂进水中投加易降解碳源并保持较高的搅拌速率后,发现反硝化潜力为1.16~20.80 mg NO3--N/(g VSS·h),表明改善进水水质并创造较好的反硝化条件,有利于整体反硝化水平的提升。此外,充分的搅拌条件也可增强污泥的反... 相似文献
75.
76.
在两点进水的条件下采用A2/O工艺处理化工园区废水厌氧水解出水,分析配水比对A2/O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以及在最优配水条件下,各类A2/O工艺处理废水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在厌氧段-缺氧段的配水比为30%~70%时,A2/O工艺的处理效果最好。在两点进水条件下的各类A2/O工艺中,倒置A2/O和改良A2/O比常规A2/O工艺具有更好的废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77.
78.
为了研究非稳定状态下生物除磷的特点,采用序批式间歇反应器(SBR),通过不同的进水方式(连续进水和瞬时进水),系统地考察了进水体积、NOX-N、限制曝气等因素对除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3±0.5)℃、pH为7.0~8.0时,厌氧搅拌期连续进水的比释磷量(单位质量污泥(以MLSS计)的释磷量(以PO43-P计))比瞬时进水时高出42.11%。在运行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厌氧搅拌期的比释磷量与每周期进水体积无关。相对于连续进水,瞬时进水更有助于促进微生物利用有机底物进行自身的生长。限制曝气对连续进水和瞬时进水的释磷过程都存在明显的影响,在DO小于0.1mg/L的情况下,2者的比释磷量相对非限制曝气时分别降低了57.14%和55.56%。在连续进水时,NOX-N的反硝化结束伴随着释磷速率的突然升高。利用贮存作用并不能每次都成功地抑制丝状菌污泥膨胀。 相似文献
79.
利用计算机仿真研究两点进水对倒置AAO流程除磷的作用,发现将污水按选择池进水流量与厌氧池进水流量的分配比(简称进水流量分配比)为1.0/0、0.9/0.1、0.8/0.2、0.7/0.3、0.6/0.4、0.5/0.5分流到选择池和厌氧池,会影响中等COD负荷(200~220 mg/L)下该流程的除磷效果。原因在于,污水分流到厌氧池虽然能提高厌氧池内乙酸浓度,但同时会因稀释作用而降低厌氧池及好氧池中聚磷菌的浓度,影响聚磷菌厌氧释磷及好氧吸磷的作用。两点进水对低COD负荷(140~180 mg/L)及高COD负荷(260~340 mg/L)下该流程的除磷效果无明显影响,前者因各反应池(除二沉池外)内聚磷菌浓度本身很低,后者则因各反应池内聚磷菌浓度本身很高,改变进水流量分配比不会改变这2种情况下各反应池内聚磷菌释磷或吸磷的强度。 相似文献
80.
采用已知孔径的微孔过滤器,对油田采出水的过滤进水进行了筛分,分析了悬浮物的质量浓度,并同步测定了颗粒体积浓度和几何特征值。除了D[v,0.5]具有指标性意义外,粒度分析结果并不能完全代表过滤等工艺的分离精度。悬浮物几何特征值、体积浓度和质量含量降低率不是同步的,其中质量浓度降低幅度最小。当粒径小于4μm的悬浮物质含量超过3mg/L时,难以被目前普遍采用的过滤工艺去除。应选择与膜过滤类似的更精密的工艺技术,才能最终达到采出水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