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10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31.
数字播报     
《现代职业安全》2012,(5):16-16
<正>9万t及以下4月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国家能源局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9万吨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停产整顿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严格执行9万t及以下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停产整顿的要求;加快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工作;加强对停产整顿矿井的安全监管监察;加大瓦斯事故责任追究和处罚力度;及时报送停产整顿工作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2.
《安全与健康》2006,(12S):9-10
为加强顶板管理工作.使井下所有的采掘工作面、在用巷道能够及时得到支护和维护,杜绝空顶作业现象和重伤以上顶板事故的发生。近日,福建煤电公司翠屏山煤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重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  相似文献   
133.
我国公路交通伤亡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统计、上报、公布交通伤亡数据业务的不足作了简要分析,分别对城市交通伤亡、收费道路交通伤亡、乡村和山区非收费道路交通伤亡提出了相应的数学描述模型,并提出了收费路伤亡高发期和稳定期的观点和数学模型。提出了交通伤亡责任追究制的思想,行政管理的效果非常有限,应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技术型专业管理。  相似文献   
134.
近年来,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的责任追究愈来愈严,主要领导引咎辞职、基层安全员被追究责任甚至判刑的报道不时见诸媒体。质检员李书志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135.
2010年11月初,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公布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诊断鉴定制度条文(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希望通过法律的修订、完善破解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职业病诊断难、鉴定难、监管难、劳动者维权难、追究责任难等多方面问题。为此,本刊邀请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主任孟燕华教授,国家高级安全工程师、工伤保险制度研究专家周华中先生深入剖析草案修改的现实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只愿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6.
正建立环境管理和监测信息公开制度国务院日前发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诚实守信的经济社会环境.在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用建设方面,《纲要》指出,要推进国家环境监测、信息与统计能力建设,加强环保信用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完善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建立环境管理、监测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环评文件责任追究机制,建立环评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评估专家诚信档案数据库,强化对环评机构  相似文献   
137.
我国古代曾有一种俗称“免死金牌”的“丹书铁券”,是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待或免罪的凭证。现代社会,谁也别再想拥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在环保追责日趋严厉的情势下,环保工作者要在法律框架下打造自己的“丹书铁券”,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厘清所有监管权责和程序坚持依法行政,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无论是实体、还是程序,都要审视行政行为的目的、权限、内容、手段、过程是否合乎法律法规的规范,做到有法必依、循法必严。  相似文献   
138.
本刊讯《办法》针对安全生产领域由于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导致所辖范围内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而实行责任追究。突出三个方面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行政问责。一是明确生产安全的领导责任。本《办法》第七条突出对生产安全事故所在地主要领导、分管行业领导和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进行行政问责;  相似文献   
139.
毕雁英 《绿叶》2013,(9):66-71
制定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已远远落后于野生动物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需求,对其进行修改已是箭在弦上。此次修法,应就这部法律的规范范围进行合理界定,科学与客观地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通过具体明确的法律制度体现立法的目的,对各方主体的职责内容予以细化,确立周密的责任追究机制,总结执法实践填补责任漏洞。应开门立法,广纳建议,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