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69篇
基础理论   16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民勤绿洲目前面临多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包括绿洲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荒漠化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加剧,以及耕地的白色污染等.本文分别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导致这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要解决民勤绿洲的这些环境问题,必须同时采取各项措施,包括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发展节水农业,降低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同时保护天然植被,恢复盐渍化土地,集中回收地膜减少白色污染等.这样才能逐步减少人与自然的矛盾,避免民勤绿洲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相似文献   
42.
《世界环境》2012,(4):20-21
洱海是大理主要饮用水源地,又是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域,具有调节气候、提供工农业生产用水、保持生物多样性等多种功能,堪称大理人民的"母亲湖"。1 996年和2003年,洱海两次暴发蓝藻,环境与生态功能遭受严重威胁,特别是2003年7月-9月洱海水质急剧恶化,透明度不足1米,降至历史最低,局部区域水质下降到了地表水IV类。云南省对此高度重视,通过实施"双取消"(取消网箱养鱼、取消机动渔船)、"三退三还"  相似文献   
43.
降雨径流调控利用与流域保水减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绝对/相对保水减沙比指标来反映降雨径流的调控利用效果,绝对保水减沙比指标反映流域经过调控后所保有的降水资源量与侵蚀产沙量的比值;相对保水减沙比指标反映流域经过调控后拦截单位泥沙所减少的地表径流量。选取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7个主要支流,以1960-2009年为研究时段,对其保水减沙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60-1999年间各流域内绝对/相对保水减沙比指标波动变化幅度较大,但在2000-2009年间,各个支流绝对/相对保水减沙比指标分别急剧增加和下降,表明国家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成效显著。保水减沙比指标不仅可作为评价流域降雨径流调控利用效果的有效指标,而且还可作为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效果评价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相似文献   
44.
云南省玉龙县碳减排效应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飞  香宝  马广文  李双权 《环境科学研究》2009,22(11):1317-1322
玉龙县碳减排效应估算主要包括退耕还林、造林、小水电、替代能源(包括沼气池和太阳能)使用等方面. 其中,造林具有较长期的碳汇功能,会持续提供碳增汇服务功能;替代能源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薪柴燃烧,在以农村人口为主的玉龙县,薪柴是主要的取暖和生活能源,故替代能源的使用颇具意义. 以2005年为基准年,小水电和替代能源总的碳减排效应为22.24×103 t,其中小水电碳减排效应为14.43 ×103 t,太阳能碳减排效应为66.24 t,沼气池碳减排效应为7.74×103 t;设定了基准年后林木生长过程以及替代能源使用状况的情景,并进行情景模拟,估算了玉龙县造林在5年内会产生碳汇21.07×103 t,10年内会产生碳汇24.92×103 t. 在研究区总的碳减排效应中,小水电、沼气池以及生态林地都有较大贡献,而经济林和草地的贡献相对较小;与5年情景相比,20年情景中小水电和沼气池的贡献有所上升,而生态林地等的贡献相对下降.   相似文献   
45.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实施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以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示范县洪雅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参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结合研究区粮食平均产量和收购价格,分析了退耕还林前(1994-1999年)、后(1999-2007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探讨了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使土地利用程度呈减弱趋势,土地利用处于衰退阶段;退耕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不明显;退耕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显著变化,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2.90×108元,可能是由于退耕还林使耕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各项生态功能服务价值中,食物生产功能价值下降,其它各项功能价值上升,以水源涵养功能上升最大,水源涵养价值增加0.78×108元;敏感性分析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变化缺乏弹性,研究结果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46.
从政府与农户的动态博弈分析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工程的可持续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补偿问题。通过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构建退耕还林动态模型,从补偿的角度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程可持续性建议,即:①对生态林和经济林实行差别补偿;②对不同地区实行差别补偿标准;③延长补偿期限,实行分年度对农户进行不同数量的补偿;④对工程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户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47.
退耕还林后圪针耳流域的土地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生态环境》2003,19(3):5-8
  相似文献   
48.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紧迫性地域分级论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退耕还林还草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科学分析现有土地及其利用结构是退耕还林还草战略实施的重要保证。论文应用科学抽样数据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耕地的坡度构成及其土地垦殖率等的区域差异特征,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紧迫性地域分级。其结果可以为根据有限的资金,分区分批进行退耕,最大限度地保证粮食安全,并实现区域生态重建,为合理实施退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9.
针对盘县的资源、生态特点,阐述了在西部大开发中,盘县只有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与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建设成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县。  相似文献   
50.
生态环境恢复和退耕还林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人类迈入21世纪之际,环境与发展仍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2002年3月26日至4月2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陕北及杨凌时,再次强调了“退耕还林(草)”的作用。文章针对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发展经济的形势,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的发展简况,根据《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提高农民收入之要求,提出了相应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