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224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91篇
综合类   901篇
基础理论   130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12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什么是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指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绿色包装首先要求用料要节约资源,力求减少废弃物量,用后易于回收、重复使用或再生为其他有用之材.  相似文献   
132.
史海拾贝     
《劳动保护》2009,(9):50-51
建国60周年,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但这条道路并不是直线发展的。不论是人们的观念,还是体制和机制,法制建设,队伍建设等等,都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变化,跌宕起伏。本期开始,我们从《劳动保护》杂志的前身《劳动保护通讯》中,选取了建国初期10年中从事劳动保护工作的各类人员对当时工作的一些议论,这些我们似曾相识的观点,问题,议论,让我们看到建国初期我国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中人们的观念,也自然地联想到我们现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3.
秦皇岛市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源资源和种植能源作物等发展能源产业的有利条件,应根据各县区的自然条件和生物质资源状况,科学制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推动技术创新与科技进步、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等措施,促进能源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4.
针对目前国内污泥处理处置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污泥浓缩消化一体化,开发了污泥一体化强化渗滤浓缩自然干化与消化新工艺反应器,并进行了城市水厂污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为0.8 kg VSS/(m3·d)、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8.3 d、污泥停留时间为120 d的条件下,污泥有机物去除率可达到44.4%,排泥含水率达到79.1%,污泥消化与浓缩过程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渗滤液须抽回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相似文献   
135.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石山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相似文献   
136.
就水环境中pH对巨大拟阿脑虫Paranophys magna(纤毛门,盾纤目)种群生长的影响及后者的应答与适应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虫体生存的pH阈值约为5-9.6,最适范围为7.0-9.0;pH对巨大拟阿脑虫的种群生长有显著影响,种群自然增长率及种群所达最大种群密度均随pH的不同而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37.
王瓒玮 《环境保护》2022,(24):65-69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 S)对协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梳理了Nb S在日本的发展过程,总结了日本将NbS融入“人与自然共生”的长期目标,为“生态—社会”治理提供多元方案,同时注重文化传播力,建立多层次战略支撑体系,不断优化战略方案等经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NbS,在将NbS融入我国战略体系时,应注重在战略顶层设计上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水平、推动NbS本土化创新、解决资金难题、开拓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等方面着力,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魅力。  相似文献   
138.
近代以来,人们对河流的大规模人工改造导致河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国内外学者反思人工河流治理的问题,提出了近自然生态修复的治理理念,旨在将河流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大量探索。通过阐述近自然修复理念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提出近自然修复设计的主要原则和目标,并从河道形态设计、近自然岸坡修复技术、中观尺度河流栖息地改善技术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常用的近自然河道修复工程技术手段,可为我国河道修复的理念和技术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9.
王佳  张瑛  徐鸣 《干旱环境监测》2010,24(4):222-225
以2005—2009年乌鲁木齐市城市大气降尘数据为依据,对乌鲁木齐市城市自然降尘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用Arc-GIS绘出乌鲁木齐市城市自然降尘的空间分布图,并分析和探讨了城市降尘与PM10相关性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0.
科学度量人居环境自然背景的适宜性,有助于合理引导人口分布与流动,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运用GIS技术,以250 m×250 m栅格为基本单元,选取气候、地形、水文、地被、自然灾害等因子,构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定量测评安徽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程度,剖析各类型区的适宜性和限制性。研究表明:安徽省人居环境指数介于33.64~74.58之间,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总体较好,绝大部分地区适宜人类居住,适宜性在空间上大体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与现有人口分布格局相反。一般适宜区面积最广,占安徽省总面积的46.08%;比较适宜区次之,占31.29%;高度适宜区占22.54%;临界适宜区面积最小,仅占0.08%。安徽省近61.16%的人口分布在一般适宜区,高度适宜区与比较适宜区人口所占比例不足40%,临界适宜区人口极为稀少。地形起伏度和水文指数是造成全省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分异的主要因子,测评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安徽省人居环境的自然本底。全省人口生存与发展的空间较大,人口流动与集聚的适宜范围较广。 关键词: 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栅格;GIS;安徽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