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77篇
安全科学   227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393篇
综合类   909篇
基础理论   134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12篇
灾害及防治   6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适应气候变化对于中国来说是更现实而紧迫的任务。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适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和地方适应目标得以有效落实的重要保证。自2007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发布以来,国家、部门和地方相继发布了一系列适应气候变化政策,推动了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快速发展。本文首先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我国适应政策的现状,发现:我国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包含117项国家和部门层面适应相关的政策、31个省级适应行动方案和21个省级适应规划。其中,虽然专门适应政策较少,但与气候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部门的政策中,越来越多的考虑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适应政策主流化趋势明显;地方适应政策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现有的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在政策原则、目标和优先领域等方面能够因地制宜。其次,剖析了我国现有适应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一是国家和部门适应政策组成要素不够完善,具体的适应政策的目标与对应的适应能力与适应资源不匹配;适应政策决策因素考虑得仍不够完整;适应政策监督不足,适应成效评估较弱。二是随着政策中心下移,地方政府对适应气候变化工作重要性的认知水平以及制定气候变化适应政策的能力存在明显局限。三是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的科学基础仍相当薄弱。最后,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提出了从提高适应战略地位到加强适应决策机制,从夯实适应研究基础到完善适应相关治理结构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2.
进一步正确认识生态文明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上,人类和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被动适应到主动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963.
吴庆洲  龙可汉 《灾害学》1992,7(4):23-28
本文回顾了我国近40a洪涝灾害的概况,从中探索引起洪涝灾害的原因,论述了建立防御洪涝灾害综合体制的必要性,及这一体系的特点和组成,最后提出防御洪涝灾害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64.
金的野外现场快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甲基异丁基酮的易挥发性 ,从富集了金的磷酸三丁酯—甲基异丁基酮组合萃取剂中自然挥发除去甲基异丁基酮后 ,使金高度富集在不易挥发的磷酸三丁脂少量有机相中。加入硫代米蚩酮显色剂 ,可以野外现场目视比色测定金。方法的精密度 (RSD ,n =10 ) <9%。  相似文献   
965.
自然角不仅使孩子增加很多感性的知识,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与求知的欲望;从中掌握一些粗浅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劳动的愉快与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初步探索能力;而且对环境教育有着“润物细无声”的辅助功能。相关实验——帮助幼儿了解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对于每一个生物来说,它周围的一切都是它的环境。环境因素就其性质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很多,其中跟生物关系密切的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幼儿受其年龄与知识经验的限制对于非生物因素不太了解,自然角的设立对于幼儿对非生物因素的认识有…  相似文献   
966.
近年来,小小的无"人机无声无息的走入了我们的生活,这种新科技产物也被应用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们处理紧急情况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科技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处理方式去处理紧急情况,为控制自然、人为等灾害的处置提供了新思路。和其他的科技一样,无人机的发展源自于军事应用。无人机处理紧急情况时拥有着令人关注的表现,给应急部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来管理灾害的蔓延。  相似文献   
967.
地下深处的岩层,由于某种原因突然破裂、塌陷以及火山爆发等而产生振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递到地表,这种现象称为地震.世界每年平均发生五百万次地震,而造成严重破坏的每年约十几次.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随时间和地理的不同而差异很大,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尤其是地震灾害.  相似文献   
968.
污泥脱水是污泥处理的关键步骤,本文以污泥比阻(SRF)为考察指标,对比分析了污泥经单独酸碱调节、酸碱联合调节、水浴加热、自然冻融以及氧化剂Fenton等预处理方法调节后污泥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污泥经氧化剂Fenton试剂处理后,SRF明显减小,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改善;先酸后碱调节的方式比单独酸、碱调节更利于污泥脱水;温度调节对污泥的比阻有影响,低温条件下污泥的比阻较小。  相似文献   
969.
探讨了具有导电性的碳质填料填充对人工湿地电场形成及有机物去除的影响.筛选出电阻率较低且稳定的焦炭(0.8~2.5Ω·m)及常规填料石英砂,分别构建了人工湿地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6、12、18、24和30h,进水COD分别为100、300和500mg L-1的条件下,对比了系统自然电场变化特征、有机物降解效果及其受...  相似文献   
970.

自然资本是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对其进行评估是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内容。以矿区自然资本为视角,运用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山西矿区生态足迹深度与广度并分析其变化特征,进一步阐释矿区生态占用动态演变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山西矿区人均生态赤字由2010年的4.40 hm2/人增至2016年的6.31 hm2/人,随后降至2019年的5.02 hm2/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差距总体趋于缩小。2010—2019年,人均生态足迹广度大致呈递减趋势,由0.63 hm2/人降到0.47 hm2/人,而人均生态足迹深度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趋势。黄河流域山西矿区自然资本时空动态演变过程的驱动机制是由生态环境供给、资源禀赋、社会发展、经济增长、能源损耗以及煤炭污染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煤炭污染、能源损耗、资源禀赋和经济增长中的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矿区自然资本占用动态演变呈正相关,生态环境供给、社会发展中的环境规制指数与其呈负相关。总之,黄河流域山西矿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差距趋于缩小,但生态占用赤字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