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735篇
安全科学   79篇
废物处理   164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1236篇
基础理论   234篇
污染及防治   357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拆解电路板中铜的回收及其化工产品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铜废电路板经部分氧化浸出,由杂持元素还原置换铜,使铜与铅,锡分离。再经浮选分离纤维板基体,制得纯铜,并进一步生产成铜化工产品。  相似文献   
72.
一株中度嗜盐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从四川自贡盐厂卤水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中度嗜盐硫酸盐还原菌。菌体为短杆状,0.9-1.1×2.0-2.5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形成芽孢,不含脱硫孤菌素。固体培养基上无Fe2+时,菌落为半透明状;有Fe2+时菌落为黑色,直径为1-3mm。利用乳酸盐作为碳源,利用乙酸盐时必须添加生长因子。能在5%-25%(W/V)Nacl浓度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浓度为9%-13%(W/V)。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值为7.0.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该菌为脱硫肠状菌属,但与该属已报导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嗜盐、碳源利用、最适生长温度以及其它一些特征上均有不同,因此可能是个新种。该菌是目前已报道的嗜盐浓度最高的硫酸盐还原菌。  相似文献   
73.
姚琪  黄建洪  杨磊  吴熙  胡学伟 《环境工程学报》2018,12(10):2783-2790
通过硫酸盐生化代谢过程中涉硫组分(SO42-、SO32-、H2S、S2-、S2O32-、微生物含硫)等代谢特性模式研究,揭示了代谢过程中的主要限速步骤及过程代谢产物演替规律。SRB还原过程中限速步骤主要为亚硫酸根转化为硫化氢的过程,利用氮气吹脱硫化氢后,反应终点时各涉硫组分占总硫的51.38%,硫离子的量增加了2.09倍,硫酸根的去除率从83.5%提高到91.24%,亚硫酸根浓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势;pH明显上升,并最终达到8.31,而无吹脱硫化氢的反应器最终pH为6.87。反应器中脱硫弧菌为优势菌,硫化氢被吹脱后,微生物在目、科、属水平上优势菌得到提高,硫化氢的存在抑制了优势菌的增殖。  相似文献   
74.
吴鹏  赵怡  洪义国  段舜山 《生态环境》2011,20(1):132-136
微生物的腐殖质还原过程自1996年发现以来,日益成为环境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以南海北部海域的8个底泥为实验材料,利用蒽醌-2,6,-双磺酸(AQDS)为腐殖质模式物,初步探讨了南海北部8个底泥培养物对腐殖质的还原能力,并探讨了驯化后的8个底泥微生物对腐殖质的还原过程。结果发现:从南海北部深海海域到海陆交接的香港米浦红树林的8个底泥样品培养液均能很好的还原AQDS;驯化后的8个站点底泥微生物对腐殖质还原的能力有所不同,在48 h,E425站点培养液中的OD450只有0.74,其余7个站点培养液中的OD450都在2.0~3.0之间,推测其原因是8个站点中腐殖质还原微生物的数量具有明显差异,使得各站点的OD450差异很大。研究结果为认知腐殖质还原微生物的分布和探究腐殖质还原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学意义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5.
硒(Se)在水中主要以SeO32-和SeO42-离子形式存在,具有溶解度高、迁移能力强、毒性高等特点,过量摄入会对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零价铁(ZVI)是一种绿色、安全、高效且廉价的环境修复材料,通过表面氧化层的吸附作用,以及ZVI、吸附态Fe(Ⅱ)以及绿锈等活性次生矿物的还原作用,将Se(Ⅳ)和Se(Ⅵ)主要还原为低毒性、低溶解度的Se(0),从而去除水中高毒性的SeO32-和SeO42-.纳米零价铁(nZVI)比表面积大、活性更高,去除Se的速率更快、效率更高,可以将SeO32-和SeO42-更多地还原为Se(-Ⅱ).利用无机粘土、生物炭等材料负载nZVI,不仅可以解决nZVI易团聚、易迁移、潜在毒性风险高等问题,还可以通过载体材料的吸附、pH稳定、电子传递等作用,进一步增强nZVI对水体中Se的去除效果.实际环境中的缓冲...  相似文献   
76.
采用共混热解法制备系列Ce-Sn-W-Ox复合氧化物,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通过正交实验优化CeSn-W-Ox配方,采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表征分析催化剂的微观形貌和固相结构,确立Ce-Sn-WOx最佳配比及结构形貌。结果表明,以粒度为5~8 mm的堇青石瓷片担载分散Ce-Sn-W-Ox,进行NH3-SCR脱除NO,当Ce/Sn/W元素摩尔比为1∶0.8∶0.6时,Ce Sn0.8W0.6Ox/堇青石NH3-SCR脱除NO效果最好。当空速为7 200 h-1,催化剂在252~426℃内脱除NO效率均大于94%。重点考察了反应空速(GHSV)、水蒸气(H2O)、SO2等对Ce Sn0.8W0.6Ox/堇青石NH3-SCR脱除NO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速低于10 000 h-1时,催化剂脱硝活性受空速影响小;单独通入5%H2O对催化剂脱硝活性基本没有影响;单独通入429 mg/m3SO2导致催化剂活性略有降低;同时通入429 mg/m3SO2和5%H2O,催化剂脱硝活性下降至85.33%,除去SO2和H2O后,催化剂活性又能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77.
资源化利用是避免富营养化水体打捞得到的蓝藻二次污染的有效方法途径。本研究以巢湖蓝藻为例,利用稀硫酸处理得到酸提取液并将其用于玉米秸秆的酶解过程。以主要成分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提取量为目标,优化了稀硫酸处理条件(处理时间、温度和硫酸浓度)。结果表明,从巢湖蓝藻提取还原糖的效率随着处理温度和硫酸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在处理温度为125℃,处理时间为2 h,稀硫酸浓度为5%时,提取的还原糖最多为(152.8±12.6)mg/g。稀硫酸处理条件对蛋白质的提取效果影响并不显著。在处理温度为105℃,处理时间为1 h,稀硫酸浓度为5%时,最大提取量为(1.55±0.00)mg/g。提取的藻液中和后可以用于玉米秸秆的酶解过程,同对照相比酶解效率能够提升10%左右。结果表明,藻液中的小分子物质和钙离子是主要的作用组分,推测其和木质素表面官能团结合,从而降低了木质素对纤维素酶的非再生吸附。  相似文献   
78.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Ce掺杂MnFe2O4催化剂,用于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对催化剂晶型、脱硝性能和表面结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e/(Fe+Mn)为0.5%(摩尔分数,下同)时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SCR活性,80℃NO去除率可达100%;Ce/(Fe+Mn)分别为5.0% 和10.0% 时,催化剂80℃N...  相似文献   
79.
硝基苯类废水的预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Fe(OH)2对硝基苯具有强烈的还原作用,短时间内可把硝基苯还原为苯胺。催化铁屑法处理硝基苯类废水,除了包括铁屑法处理废水的各种反应外,还能使硝基苯在其表面直接还原,且反应在弱碱性条件下效果较好。m(Fe):m(Cu)为10:1,pH为9.5,废水硝基苯进水质量浓度为250mg/L,反应时间为30min,硝基苯的去除率达100%。  相似文献   
80.
脉冲等离子体催化还原脱硫催化剂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温度下煅烧以沉淀方法解得的La(OH)3,研究锻烧产物及其催化活性,发现LaOOH在380-500℃范围内生成。此研究结对降低还原脱硫的反应温度有重要意义,单纯的La(OH)3粉末催化结果不明显,用γ-Al2O3作载体,采用浸泡法制得的Ce-La/AL2O3催化剂脱硫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