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42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72篇
综合类   412篇
基础理论   151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91.
对太湖梅梁湾和五里湖表层及柱状沉积物中的酸性可挥发性硫化物(AVS)、同步可提取金属(SEM)及重金属总量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表层沉积物中的AVS与SEM具有相同的分布特征,其浓度均自河口稳定沉降区至湾(湖)心方向减小.表层沉积物中AVS/SEM<1,说明表层重金属具有潜在的生物有效性.AVS浓度在沉积深度上具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大,而SEM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比较SEM与重金属总量得知:Cu和Ni的提取量有自表层至下层逐渐降低的趋势,表明硫结合态的Cu、Ni在逐渐增加;Pb和Zn的提取量与硫态沉积物相比较低,说明太湖AVS对Pb和Zn的控制作用较小.由AVS与活性铁的摩尔比可知,重金属在研究湖区沉积物中变化较强.  相似文献   
792.
我国不同营养状态湖泊沉积物有机磷形态分级特征研究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11  
研究了我国不同区域的7个不同流域特征、生态结构、污染程度的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磷(Po)形态的分布特征,分析了Po各组分与沉积物其他组分的关系和生物有效性. 不同湖泊沉积物中Po相对含量的差异表明其来源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不同,不同湖泊沉积物中有机质(OM)与Po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R>2=0.80,p><0.01),除杞麓湖外,其它湖泊的OM与活性Po、中活性Po和非活性Po也表现出显著相关关系(R>2分别为0.85、0.52、0.80,p><0.01). 沉积物中有机磷中以中活性有机磷和非活性有机磷为主,其含量分别占总Po的15.12%~66.73%和27.99%~77.72 %,活性Po的平均相对含量为6.1%. 不同Po组分的相对含量顺序为:residual Po> HCl-Po >fulvic acid-Po>humic acid-Po> NaHCO3-Po,平均的相对比例为8.3∶3.1∶2.2∶1.8∶1.0. 活性Po和TP、Pi、Po、NaHCO3-Pi、NaOH-Pi呈显著正相关,非活性Po与TP、Po、NaOH-Pi呈显著相关,说明活性Po很容易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磷,同时非活性Po也可能成为生物可利用磷的潜在源,非活性Po只是化学溶解上的相对“惰性”,它仍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793.
采用改进的BCR提取法,分析2009年11月采集的山东荣成天鹅湖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r的环境赋存(酸可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残渣态);以污染系数法(CF)和次生相原生相分布比值法(RSP)对金属外源输入影响以及潜在的生物危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u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为主,各站位的潜在生物危害有差异;Pb的醋酸可提取态与可还原态达60.8%,生物可利用性强,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危害;Zn和Cr主要以稳定的残渣态(分别为64.3%和57.1%)形式存在,同时受外源输入的影响也较轻微(CF<1),因而不具有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794.
两步连续提取法测定植物中重金属的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转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化学形态。文章提出了一种简化的两步连续提取法,根据元素在植物体内活动性的大小,将重金属依次分为乙醇提取态、盐酸提取态和残渣态。采用标准物质(茶叶)对连续提取方法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进行验证。16次重复测定Cu、Pb、Zn、Cd、Fe和Mn六种重金属元素,3种形态含量之和占各元素总量的82%~116%之间,回收率满足形态分析的要求;各形态含量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除了Zn、Pb和Cd 3种元素的乙醇态和残渣态在32%~57%之间外,其余均小于20%,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能满足分析要求。利用蔬菜基地采得的10份植物样品(黄瓜的根、茎、叶片和果实)考察了该方法对不同类型植物样分析的实际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对于根、茎、叶和果实不同植物样品,各元素的3种形态之和占总量的84.6%~106%,回收率满足形态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795.
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污染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和重庆某生活垃圾焚烧厂的焚烧飞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飞灰中重金属的化学形态、不同粒径下飞灰中重金属含量及浸出毒性。结果表明:广西垃圾焚烧飞灰中含有5种重金属,且都是以残渣态为主要存在形态;重庆垃圾焚烧飞灰中Cr以残渣态为主要存在形态,Zn、Cu和Cd以醋酸可提取态为主要存在形态,具有较大的潜在毒性,毒性较强的Pb只以醋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提取态两种形态存在,危险性非常高,Mn以可还原提取态为主要存在形态。两地飞灰中含量较高的重金属元素都表现出向小颗粒富集趋势。随飞灰颗粒粒径的减小,各重金属浸出量基本呈增加趋势。相比之下,重庆的垃圾焚烧飞灰中Zn、Cu、Pb和Cd的含量和浸出量都高于广西飞灰。广西飞灰中各粒级的飞灰中各元素浸出量均不超标,而重庆飞灰各粒级的飞灰中Zn、Pb和Cd的浸出量严重超标,表明重庆飞灰属于典型危险废物。  相似文献   
796.
为了从乳品废水活性污泥中快速提取总DNA,本文系统对SDS高盐缓冲液抽提法、冻融+SDS高盐缓冲液抽提法、溶菌酶+SDS抽提法与冻融+溶菌酶+SDS抽提法等4种抽提活性污泥总DNA方法做了比较研究,并对提取的DNA浓度以及通过PCR扩增技术对DNA的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4种方法均可从乳品废水活性污泥中提取出DNA4,种方法提取的DNA总量与纯度存在差异,其中采用冻融+SDS高盐缓冲液抽提活性污泥总DNA效果最好,以该方法提取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16 SrDNA,可扩增出分子量为1.5 Kb左右的DNA产物。本文为研究乳品废水活性污泥总DNA的提取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797.
超声波提取-荧光法测定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种超声波提取-荧光法测定贝类体内石油烃的快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提取溶剂、提取次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洗脱溶剂等因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提取条件。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70×10-6,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6.5%~96.9%。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得青岛近海湖岛和沙子口两个区域扇贝体内石油烃含量分别为164.14×10-6dw和119.52×10-6dw,污染指数分别为1.3和0.95,表明湖岛海域贝类受石油烃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798.
贵州省天柱县某钡盐厂污染排放导致周边土壤遭受污染,为此对钡盐厂周边污染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钡盐厂周边土壤存在严重的钡富集,钡盐厂周边2km范围内土壤钡的浓度范围为760.4~3196mg.kg-1;污染区土壤表层钡的分布受污染源的距离关系及所在风向的控制,各形态钡占总钡平均比例大小关系为残渣态>Fe/Mn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弱酸结合态;土壤剖面钡的分布规律为表层土壤中的总钡及各形态钡的含量远高于下层,总体呈垂直递减规律;钡及形态钡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受土壤pH、电导率、有机质、总氮以及碱解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9.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dynamics of solid-phase transformation of added Cu, Pb, Cd, and Hg in a typical Chinese paddy soil incubated under three moisture regimes (75% field capacity, wetting-drying cycle, and flooding). The heavy metals spiked in the soil were time-dependently transferred from the easily extractable fraction (the exchangeable fraction) into less labile fractions (Fe-Mn oxide- and organic matter-bound fractions), and thus reduced lability of the metals. 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found for the carbonate-bound and residual fractions of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 during the whole incubation. Change rate of the mobility factor (MF), a proportion of weakly bound fractions (exchangeable and carbonate-bound) in the total metal of soil, reflected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of metal speciation from the labile fractions toward stable fractions. It was found that soil moisture regime did not change the direction and pathways of transformation of metal speciation, but it significantly a ected the transformation rate. In general, the paddy soil under flooding regime had higher metal reactivity compared with 75% field capacity and wetting-drying cycle regimes, resulting in the more complete movement of metals toward stable fractions. This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increased pH, precipitation of the metals with sulfides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amorphous Fe oxides under submerged condition.  相似文献   
800.
应用生物酶法提取黄姜皂素的清洁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生物复合酶法对薯蓣皂素进行提取研究,使黄姜淀粉和纤维素得到充分降解,促进葡萄糖与皂素的分离,从而有利于黄姜皂素的提取.通过正交实验进行试验确定复合酶处理黄姜皂素的工艺,即最适酶解条件为温度55℃,pH值4.0,时间6 h,每克黄姜酶用量为0.03 g,通过该条件进行试验发现,黄姜皂素收率提高26%.同时该工艺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