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5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氟虫腈对斑马鱼和小菜蛾毒性的手性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性农药分子的不同对映体在环境中的降解速率和对于生物的毒性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拆分并使用对靶标生物毒性较高或对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的单一或浓缩的对映体配方可以有效地降低杀虫剂的环境风险.本文用手性柱拆分了一种广泛使用的手性农药,氟虫腈的两种对映体,研究了这两种对映体和消旋体对靶标生物小菜蛾和非靶标生物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虫腈对受试靶标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均无手性选择性,说明无法通过对氟虫腈进行手性拆分并使用单一对映体配方来降低氟虫腈的环境风险.这一结论间接支持了农业部新近出台的禁止氟虫腈用于防治农田害虫的政策.  相似文献   
22.
采用室内浸提、扫描电镜附加能谱分析、差数离心和凝胶层析等手段,研究了镉、铅在龙须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叶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龙须眼子菜对镉、铅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对溶液中镉、铅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84%、91%.当镉、铅处理液浓度分别为6.67,83.00μmol/L时,龙须眼子菜对镉、铅的生物积累量分别为496,10800mg/kg,其中可溶态镉、铅的浓度分别为55.0,14.1mg/kg,说明龙须眼子菜叶片中的镉、铅大部分都是以结合态存在的.铅在龙须眼子菜叶细胞上的分布重量百分比及原子百分比均高于镉.15%的镉和25%的铅分布在龙须眼子菜的细胞壁中;56%的镉和25%的铅分布在液泡和胞基质中.龙须眼子菜叶片中除了有小分子蛋白与镉结合外,还有其他小分子有机物也能与镉结合,而铅则主要与小分子蛋白结合.  相似文献   
23.
通过探究生物炭施用两年后对海南典型稻菜轮作模式土壤氧化亚氮(N2O)和甲烷(CH4)排放的影响,旨在明确生物炭在该模式下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长期效应,可为我国热带地区稻菜轮作系统N2O和CH4减排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对照(CK)、施氮磷钾肥(CON)、施氮磷钾肥配施20 t·hm-2生物炭(B1)和施氮磷钾肥配施40 t·hm-2生物炭(B2)处理.结果表明:①相较于CON常规施氮处理,B1和B2添加生物炭处理显著减少了早稻季32%和54%的N2O排放,但在晚稻季B1和B2处理显著增加了31%和81%的N2O排放,辣椒季N2O的累积排放量则显著高于早稻和晚稻季,且B1处理显著减少了35%的 N2O的排放,B2处理相较于CON处理无显著性差异;②B1和B2比CON处理显著减少了早稻季63%和65%的CH4排放,在晚稻季B2处理显著增加了41%的CH4排放,B1处理相较于CON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辣椒季各处理CH4的累积排放量无显著性差异;③晚稻季贡献了稻菜轮作系统主要的总增温潜势(GWP),CH4的排放量决定了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的大小.生物炭施用两年后,B1降低了整个稻菜轮作系统的GHGI,B2增加了GHGI,并达到显著水平,但B1和B2处理在早稻季和辣椒季显著降低了GHGI,仅B2处理在晚稻季增加了GHGI;④B1和B2相较于CON处理显著增加了早稻产量33%和51%,且B1和B2处理显著增加辣椒季产量53%和81%,晚稻季除不施氮肥CK处理外,其它处理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地区稻菜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晚稻季的CH4排放,而生物炭施用两年后仅低量生物炭配施氮肥有显著的减排作用,但高低量生物炭配施氮肥对早稻和辣椒季作物增产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24.
兰-白城市群主要大气污染物网格化排放清单及来源贡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甘肃兰-白城市群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研究高空间分辨率的污染物排放清单对于区域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减排方案模拟研究及大气污染防治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文以兰州和白银为主要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污染源排放及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建立了兰(2015年)-白(2016年)城市群7种(类)主要大气污染物网格化排放清单,并对其空间排放特征以及排放源贡献进行了详尽地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兰-白城市群7种主要污染物年排放量分别为:NOx 2.22×105 t、NH3 4.53×104 t、VOCs 7.74×104 t、CO 5.62×105 t、PM10 4.95×105 t、PM2.5 1.91×105 t和SO2 1.37×105 t.其中CO的排放量最大,NH3的排放量最小.本清单与北大和清华MEIC清单对比结果表明,交通源排放3个清单一致性较高,CO排放总量和其工业源排放与北大和清华MEIC清单排放源相差30%~40%,推测原因主要为清单计算过程中排放因子、分辨率和数据年份的差异.本清单网格化空间分布显示除NH3外的其他6种(类)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市区,排放源中工业非燃烧过程源均为最大贡献占比,NH3的主要贡献源是氮肥的施用及禽畜排放,其污染分布受耕地分布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减少工业非燃烧过程源、整合优质高效电力供应、使用清洁能源、严格控制工地扬尘、工业粉尘和做好城区绿化等,能有效地降低兰-白城市群NOx、VOCs、CO、PM10、PM2.5和SO2这6种(类)主要污染物的排放.NH3的减排则主要可从控制氮肥的使用及减少禽畜排放两方面考虑.本研究还利用蒙特卡洛法分析了排放清单的不确定性,NH3的不确定性最大为-31%~30%,CO的不确定性最小为-18%~16%,清单整体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25.
马来眼子菜群丛对太湖不同湖区沉积物磷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分级提取的方法对太湖贡湖湾、南部湖区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群落内外的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分析,调查了沉积物中的不同形态磷的垂直分布状况,研究马来眼子菜群落对沉积物磷迁移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群丛对沉积物铁铝磷(Fe/Al-P)的影响在贡湖湾和南太湖表现不同.贡湖湾马来眼子菜群丛内部沉积物Fe/Al-P高于群落外部的27.6%,差异性显著(P<0.05);南太湖马来眼子菜群丛内部沉积物中Fe/Al-P均值低于群丛外部的47.4%,差异性显著(P<0.05).植物群丛对沉积物有机磷(OP)的影响在贡湖湾和南太湖表现相似,两湖区植物群丛外部沉积物中OP含量均值高于群落内部.马来眼子菜群丛对贡湖湾和南太湖沉积物中Ca-P有较明显的影响,植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表层0~15cm范围内,贡湖湾湖区沉积物Fe/Al-P和OP含量较高,在植物的影响下转化为Ca-P,因此Ca-P在表层沉积物中呈上升趋势;南太湖沉积物中Ca-P含量较高,在植物影响下Ca-P有一定量的释放,因此Ca-P在表层沉积物中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6.
3种浮床植物生长特性及氮、磷吸收的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美人蕉、再力花和千屈菜3种当地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上海市淀山湖富营养化治理生态浮床工程,对3种植物的生长特性、氮磷吸收能力的优化配置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成活率为:美人蕉83.33%,再力花83.33%,千屈菜为76.67%.除千屈菜外,其他2种植物基本没有出现病虫害,收割时再力花和美人蕉两种植物的生物量较移栽时均有明显增加,分别为3.65kg/株和2.40kg/株;3种植物对水体TN、TP的吸收能力差异显著(P£0.05),单位面积磷吸收量排序为美人蕉>再力花>千屈菜;单位面积氮吸收量大小排序为再力花>美人蕉>千屈菜.美人蕉与再力花栽种面积比为4:3时,混作浮床系统比单种美人蕉时磷吸收量低7.72g/m2,但是氮吸收量却高85.42g/m2,所以此种面积搭配的浮床系统能够在保证较高水平磷吸收量的条件下,具有比单种美人蕉的浮床系统更强的氮去除能力;美人蕉与再力花栽种面积比为3:4时,混作浮床系统较单种再力花时氮吸收量降低21.09g/m2,磷吸收量高出7.72g/m2,故此面积搭配的混作浮床系统能够在保证氮吸收量较高的同时,比单种再力花的浮床系统吸收更多的磷.  相似文献   
27.
通过整理和剖析兰聊断裂带中南部及其周边地震重力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兰聊断裂带中南部重力场时空变化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特别是2003年来兰聊断裂发生的几次ML4级左右地震的前兆特征,研究了强震孕育发生过程重力异常特征及探讨断裂带周边重力特征。  相似文献   
28.
徐斌文  吕敏 《化工环保》1990,10(3):135-140
本文介绍了采用溶剂萃取法、蒸发浓缩法、吸附法和离子交换膜隔膜电解法对靛兰废水进行处理并回收碱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离子交换膜隔膜电解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和管理方便、碱回收率高、处理费用较低的特点,适于生产性应用。  相似文献   
29.
应用GC/MS联机检测技术对水稻土施用城市污泥盆栽通菜(Ipomoea aquatic)后土壤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PAE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盆载通菜土壤中6种PAEs的总含量(∑PAEs)在7.667-40.025 mg/kg之间,平均为26.137 mg/kg,其高低次序为佛山污泥>广州污泥>佛山污泥加化肥>广州污泥+化肥>空白>化肥.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污泥和污泥+化肥处理的土壤中∑PAEs含量显著提高,但单施化肥的土壤中∑PAEs含量降低.不同处理土壤中的PAEs化合物是以一种或两种化合物为主,主要是DnBP和/或DEHP,显示了不同的PAEs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0.
城市污泥及其堆肥施用对通菜中有机污染物的累积效应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Mo C  Cai Q  Wu Q  Wang B  Li G  Zhu X 《环境科学》2002,23(5):52-56
在水稻土上施用城市污泥及其堆肥盆栽通菜,应用GC/MS联机检测技术对植株中8类共44种有机污染物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通菜中检出28种有机化合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酯类、硝基苯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各类污染物均以个别或少数化合物为主,其它化合物的含量低得多或未检出。施用污泥的通菜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普遍较高,是空白对照的数倍至数10倍,而施用各种污泥堆肥的通菜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普遍较低,甚至低于空白对照,尤其是施用污泥加牛粪堆肥的通菜中仅检出1种化合物。因此,污泥直接施用可能导致作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收累积,需经适当的堆肥处理后施用才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