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4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430篇
安全科学   98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20篇
综合类   1438篇
基础理论   218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106篇
灾害及防治   10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03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4,20(4):12-12,10
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社会,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从四个方面、采取八项措施加快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2.
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1,自引:2,他引:51  
径流形成机制研究在水文学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水文环境以及水文通量的空间异质性和时间变化性导致了水文过程的尺度依赖性和非线性特征,没有对水文过程较为清晰的认识,就不能将某一地区某一流域森林植被变化水文生态效应的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其他地区和其他流域。开发基于物理过程分布式参数水文模型可以为认识森林植被变化的生态学后效和客观评价森林植被水文生态效益提供可行的工具。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另一方面,认识森林影响径流形成机制有助于研究水文学中的尺度问题。研究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的主要方法包括水文测验、同位素示踪和动力水文学计算等,研究的空间尺度则为坡面与流域相接合。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森林植被影响径流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为变动源区产流机制;②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主要受饱和地表径流、亚表层径流和地下径流的控制;③森林流域径流形成机制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④优先流在森林流域径流形成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机动车辆入城前冲洗与道路扬尘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机动车辆入城前冲洗前后携带车尘量及粒径进行了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冲洗后,清除了60%-70%的车尘,道路扬尘降低40%左右。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交通车流量和风速对道路扬尘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机动车辆入城冲洗站,对机动车辆入城前进行冲洗,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4.
河边过渡带养分的持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ahl  J  安逸 《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4,23(6):342-348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顺城河北地区地表水环境现状特点及其污染状况的调查详细分析了各支流的纳污量,了解河北地区各支流对浑河主河道的“污染贡献”,运用科学的方法确定各功能水质目标,提出水污染总量、控制削减方案和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46.
环境问题是直接影响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它的严重性、复杂性,突出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作为公共产品的环境保护必须积极行动起来,从自身特点出发,在市场和政府的利益博奕中,找到突破现实困境的新路径,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的自我激励能力,从而促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7.
“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从概念上讲,循环经济是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相似文献   
48.
降雨──产流过程与氮、磷流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于桥水库流域为例,通过人工降雨模拟实验与天然降雨径流过程监测,对所获主要营养盐物质──氮、磷的监测数据进行归纳、分析、验证,得出氮、磷随径流过程的输出特征,变化趋势、共性与差异,以及主要影响因子对氮、磷流失的影响过程与原因分析,为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9.
结合大连市道路交通干线的分布及两侧建筑物群结构特点,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测量的数据统计处理,研究得出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一般传播规律,为确定城市交通干线两侧标准适用区域值,提出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的曲线估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全国46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1990-2003年空气质量与人均GDP的调查,根据建立的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曲线关系,研究发现我国重点城市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建立在环境污染的基础之上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变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取向,认识这一点,对于中国如何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