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20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加快,原有土地使用性质发生改变,其中工业遗留场地的污染物可能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但由于修复技术的局限性以及水文地质的复杂性,修复后场地仍然可能存在不利于安全利用的物质残留或异味等风险隐患。为了进一步完善污染地块修复后再利用评价方法,对可能存在的污染风险进行识别,现选取了一块经原位化学氧化和原位热脱附修复后的煤制气遗留场地,从感官可接受度、工程安全性和环境质量3个方面系统全面地评估场地修复后再开发安全利用的适宜性。评估结果表明,在感官可接受度方面,硫化氢的质量浓度是其嗅阈值的1.6~4.8倍,氨、甲苯和三氯甲烷质量浓度均低于其嗅阈值,臭气浓度低于检出限,感官可接受程度高;在工程安全性方面,地块经原位热脱附和原位化学氧化修复后,基本土性参数、压缩系数和渗透系数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是原位化学氧化区MH2点位浅层土壤硫酸盐残留浓度达到中腐蚀等级;在环境质量方面,修复后场地土壤中和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均低于相应评价标准限值。在场地后期开发建设中,应进一步对土壤中硫化氢气体和土壤硫酸盐腐蚀性进行监测,确保地块安全开发利用。研究结果可为其他污染地块修复后的再利用提供有效、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22.
为了解工业遗留场地的污染情况,为其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对研究区进行土壤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并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重金属污染主要集中在A,B区,且风险水平较高,重金属Cr是污染场地的主要贡献因子。来源分析可知,研究区Pb,Ni,Zn,Cu 4种重金属具有同源性,其主要来自化工生产等,Cr主要来自铬渣污染物堆放释放,Cd来源与煤渣中含有的铅粉尘扩散有关。  相似文献   
23.
作为建设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直接影响到建设用地特别是城市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效果。基于开发区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能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揭示不同区域及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差异,为促进开发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构建包含开发程度、用地结构、用地强度、用地效益和资源消耗5个子目标、14个指标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RAGA AHP方法实现了江苏省134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实码加速遗传算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集成,能获得高精度的权数并能保证全局收敛性;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JP2〗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性,苏北5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远低于苏南和苏中地区,但苏南和苏中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总体水平差距较小;高新技术开发区比其他类型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国家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按开发区类型出现较大分异  相似文献   
24.
钢铁工业遗留场地土壤重金属洗脱剂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限制了工业遗留场地再利用,通过振荡试验考察了HCl、HNO3和EDTA对工业遗留场地土壤中超标重金属Pb、Zn、Cd和As的洗脱效果。结果表明:土壤Pb、Zn、Cd、As的脱除效果均随洗脱剂浓度增加而增加;HCl、HNO3和EDTA等3种洗脱剂浓度分别为0.5、0.5和0.1 mol.L-1时,土壤Pb、Cd质量分数可降低至场地安全再利用的控制标准以内(分别为140 mg.kg-1、1mg.kg-1);洗脱剂浓度分别增至2、2和0.2 mol.L-1时,土壤Pb、Cd质量分数继续降低,Zn、As质量分数有大幅降低但没有达到其相应的场地安全控制标准(分别为200、20 mg.kg-1);与EDTA相比,HCl在低浓度时的重金属脱除效果较差,但HCl浓度增加对重金属脱除率的提高效果更为明显;洗脱液pH值(7.88~0.15)与重金属脱除率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与As的负相关系数最小,说明洗脱液pH值变化对As去除的影响相对较小;与HCl和HNO3相比,EDTA洗脱液pH值与Pb脱除率之间的负相关系数较大,与Zn、Cd、As脱除率之间的负相关系数较较小,说明EDTA洗脱液pH值变化更易对Pb的去除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5.
李晓曼  李青青  杨洁  黄沈发  张施阳  吉敏 《环境科学》2022,43(12):5687-5697
针对上海市3类典型工业用地(化工、金属加工和危废治理)土壤和地下水中有毒有害6种重金属(As、Cd、Cr、Pb、Hg和Ni)的污染程度、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效应开展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3类工业用地30个潜在污染区域土壤和地下水均受到重金属污染,Cd、Cr、Pb、Hg和Ni在表层土壤中存在明显累积,As、Cr、Pb和Ni在地下水中存在明显累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和变异系数随着垂直深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表明受人类活动扰动影响趋小.不同重金属污染来源不同,土壤中Cr和Hg主要来源于金属加工和危废治理业,Cd、Pb和Ni在3个行业土壤中均有累积;地下水中As主要来源于化工和危废治理行业,Cr主要来源于金属加工行业,Ni主要来源于金属加工和危废治理行业,Pb在3个行业地下水中均有累积.金属加工行业土壤和地下水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最高,重金属Cr、Pb和Ni存在明显的水土复合污染现象,可能与土壤重金属含量、迁移性和企业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土壤和地下水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处于轻度~中度范围,土壤中重金属Hg和Cd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高,主要受重金属毒性影响,地下水中重金属Ni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较高,主要受重金属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26.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城市工业用地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地污染不断加重,影响了城市形象,这些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城市的美好未来,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治理。本文主要从关于工业污染问题的理论分析、国家法律规章科学的参与和解决城市工业污染问题的建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7.
工业用地是支撑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要素,不断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是破解工业用地供需矛盾,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措施。本文在界定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工业用地投入损失的测算方法,利用该方法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江苏省主要工业行业工业用地投入损失和利用效率的行业与区域差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容积率和投资强度达不到建设控制标准是造成江苏省当前工业用地投入损失的主要原因,容积率损失率达到8.69%,投资强度损失率达到7.46%;纺织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工业用地投资强度损失量较大,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工业用地容积率损失量较大;从区域角度看,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工业用地投入损失整体偏高,苏中地区除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外工业用地投入损失整体较低;江苏省主要工业行业表现出电子电气行业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较高,机械制造、化工医药行业居中,纺织服装行业较低的特点;苏北地区各主要工业行业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明显低于苏中和苏南,苏中地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略高于苏南。因此,在工业用地供给过程中根据企业规模严格核算用地面积,并对工业用地进行全程跟踪监管有利于减少工业用地的浪费,避免出现工业用地过度投入,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8.
大都市郊区工业用地减量化适宜性评价方法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谷晓坤  刘静  代兵  柴铎 《自然资源学报》2018,33(8):1317-1325
工业用地减量化是节约集约用地管理制度下大都市用地转型的必然,也是地方实践在土地整治领域的创新尝试。论文建立大都市郊区工业用地减量化适宜性评价方法,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为例,客观评价其减量化的适宜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工业用地减量化的5个影响因素中,污染与能耗因素值差异最大,布局合理性因素值差异最小,主体意愿性因素的空间分布差异最明显;2)218个工业地块划分成5个适宜度等级,随着适宜度提高,相应工业地块零星程度加剧,地块平均规模由适宜度一级的9 507 m2逐渐下降至五级的3 300 m2;3)一级适宜占24.06%,二级适宜占21.51%,三级适宜占29.45%,四级适宜占12.63%,五级适宜占12.35%。适宜等级所占面积的分布接近于正态 分布特征。研究结论:论文所建立方法可作为大都市郊区工业用地退出的评估工具,有助于提高工业用地减量化的统筹协调性。  相似文献   
29.
30.
探索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治理对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格局、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低效工业用地治理复杂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建构“情境—结构—行为—结果”分析框架,以超大城市上海市为例,采用扎根分析方法,揭示减量化过程和运行机理。结果显示:(1)低效工业用地减量化具有规划限制性、公共利益性和乡村嵌入性特征,由外部环境、用地效益、主体角色和减量化治理共同构成“外缘—内核”式的复杂适应系统。(2)建设用地“天花板”刚性约束下的宏观资源—环境—发展压力与微观用地效益是减量化的外部情境;内源性主体治理能力不足与外源性主体基于公共利益主动介入共同构成基于价值共享的治理结构;刚性政策、激励政策和支持政策形成了“三元互补”系统推动了集体行动;结果则呈现出城市高质量发展与资源再配置的协调,而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解决减量化短期压力将成为持续开展减量化的重点与难点。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其他城市开展低效工业用地治理提供经验和案例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