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6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1807篇
安全科学   388篇
废物处理   97篇
环保管理   198篇
综合类   3415篇
基础理论   808篇
污染及防治   701篇
评价与监测   108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灾害及防治   57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23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198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315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601.
泥水预分离MBR膜污染缓减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杰  董文艺  白微  李伟光  杨跃 《环境科学》2009,30(7):1978-1982
通过长期运行实验,进行了泥水预分离膜生物反应器(sludge/water pre-separation membrane bioreactor, S/W-MBR)与传统淹没式膜生物反应器(submerged membrane bioreactor, SMBR)对比研究,考察了污泥浓度、胞外聚合物含量(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及过膜阻力(trans-membrane pressure, TMP)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对膜污染的缓减作用.结果表明,S/W-MBR与SMBR生物区的污泥浓度基本一致,而S/W-MBR膜区的污泥浓度较SMBR有显著降低.两者生物区的EPS含量均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S/W-MBR膜区的单位质量污泥的EPS含量始终保持在15 mg/g左右的较低水平.S/W-MBR比SMBR具有更好的缓减膜污染能力,在近90d的连续运行过程中,前者的膜组件仅需清洗2次,后者的膜组件清洗了5次.  相似文献   
602.
生物因子控制反冲洗对BEAC滤池优势菌稳定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用于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BEAC)中的6株优势菌,利用生物因子研究反冲洗对优势菌群在活性炭表面稳定性的影响,确定适合的反冲洗方式及强度.中试试验表明,气冲强度对BEAC生物膜的影响作用要比水冲洗大,通过比较反冲洗前后优势菌群生物量,确定BEAC滤池启动期采用单独水反冲洗,稳定期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优势菌群在活性炭表面的平均生物损失量为15.47%;利用生物量和生物活性的乘积(生物需氧量,BRP)确定最佳反冲洗气强度为8~10 L/(m~2·s),反冲洗前后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变化最小;扫描电镜和PCR-DGGE图片结果表明,启动期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导致优势菌数量减少,稳定期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可保持优势菌的稳定性,反冲洗前后优势菌在活性炭表面数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603.
基质种类对活性污泥絮体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葡萄糖、淀粉、乙酸钠和苯酚4种典型基质,分别在4个相同的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中培养活性污泥,并研究了基质种类对活性污泥絮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底物培养的活性污泥胞外多糖含量最少,而苯酚所培养的活性污泥胞外蛋白质最多;从形成的EPS总量来看,苯酚最多,乙酸钠次之,葡萄糖和淀粉较少.不同基质培养的污泥Zeta电位也有一定差别,这是由EPS中多糖和蛋白质的比例不同造成的.红外分析表明,4种基质培养的污泥EPS中的主要基团较为相似,羧基、醇羟基、羧酸、酰胺和多聚糖均是EPS中的主要基团.此外,进水基质对活性污泥絮体的粒度分布及分形结构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04.
长江口颗粒态金属污染物时空分布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金属污染物的输移转化受到多种因素作用的制约,其时空分布比较复杂.2006年洪、枯季长江口南槽和北槽调查研究表明:(1)悬沙中各种金属含量在长江口的沿程分布略有差异,除Cu、Cd沿程出现降低趋势外,其它金属均有"低-高-低"分布趋势,即在南槽、北槽最大浑浊带出现高值;而沉积物中颗粒态金属含量沿程分布较为复杂,沿程呈降低趋势,部分金属在南槽、北槽出现高值区;(2)颗粒态金属含量垂向分布十分明显,由表层悬沙至底泥逐渐减少;(3)悬沙中枯季金属含量明显高于洪季,在一个潮周期内急流时颗粒态金属含量小于憩流时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605.
微生物传感器测定河豚毒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衣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识别元件,采用夹层法固定化微生物膜与氧电极组成毒性微生物传感器,实验了3种不同菌株生物传感器对河豚毒素的响应能力,得出对河豚毒素敏感的微生物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实验得出地衣芽孢杆菌传感器最佳工作条件为pH=7.76,温度35℃,底物GGA质量浓度为21.5 mg/L.在此条件下传感器对河豚毒素响应的标准曲线y=0.0025x+0.0122,线性范围为10~100 μg/mL,相关系数0.9776.  相似文献   
606.
乙醇对硫酸盐还原-甲烷发酵效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琦  刘波  闫懂懂  李松  陈泽智 《环境科学》2009,30(3):924-929
针对硫酸盐还原菌(SRB)、产酸菌(AB)和产甲烷菌(MPB)的生态位特征,采用两级厌氧与循环气提吹脱工艺,以蔗糖和乙醇为有机底物(COD为6 000 mg·L-1),在不同COD/SO2-4时分别研究了底物中乙醇浓度对硫酸盐还原、有机物去除和甲烷发酵效率的影响,以及系统的硫化物吹脱效果和最佳回流率.结果表明,乙醇的添加可以促进SO2-4还原,并使COD/SO2-4降低产生的竞争性抑制作用减弱,SRB、AB和MPB菌群处于良好的协同代谢状态.乙醇/SO2-4从0提升至2后系统的处理效率明显改善,COD/SO2-4为12、 6和4时的SO2-4还原率分别由7.7%、 8.1%、 14.1%提高为84.7%、 87.6%、 82.5%,COD去除率由83.3%、 76.5%、 69.6%提高为92.8%、 93.5%、 89.7%,CH4/COD由225.7、 204.6、 178.6 mL·g-1提高至278.5、 253.7、 236.1 mL·g-1.系统经10倍回流水稀释及气提吹脱30%~55%的硫化物后,硫化物浓度分别低于27.8、 38.4、 52.4 mg·L-1,有效地抑制了H2S的毒性作用.但回流率偏大(20倍)使底物浓度梯度过低,SO2-4还原率下降;回流率偏低(5倍)使污泥床无法充分膨胀,COD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607.
两级SBR工艺去除磷、氮及有机物效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模拟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常温条件下,采用对比试验与机制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级SBR工艺分级除磷、去除有机物及脱氮的特性,分析了工艺的效能优势.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泥龄(除磷级5~7 d,脱氮级约50 d),可以将异养的PAOs与硝化菌分别控制在2个反应器中优势生长,在出水水质更优的情况下,系统的处理效率可比单级SBR提高1倍以上;两级SBR系统可以有效地缓解有机负荷对硝化过程的冲击影响,在进水COD浓度较高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其脱氮级(SBS2)具有稳定的硝化速率,且系统的最终出水可以容易并稳定地达到TP≤0.5 mg.L-1的国家标准;另外,两级SBR的脱氮级(SBS2)除具有优势的硝化菌种外,还能培养出适合降解难降解有机物的异养菌,使其好氧硝化结束时COD浓度较单级SBR系统更低.  相似文献   
608.
膜生物反应器亚硝化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膜生物反应器成功启动了亚硝化工艺处理人工合成废水.为了确定影响亚硝化工艺效果的因素,先后对温度和溶解氧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35℃并且NH4+-N负荷平均0.45 kg.(m3.d)-1和溶解氧0.5 mg/L的条件下,可使出水中NO3--N的浓度低于20 mg.L-1,而ρ(NO2--N)∶ρ(NH4+-N)接近1.0.同时发现反应器运行期间,在低溶解氧的情况下,膜组件的污染并不严重.荧光原位杂交分析发现,在膜生物反应器中氨氧化菌成为优势菌种,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活性受到了抑制.微生物群落分析则进一步提供了实现亚硝化工艺所必需的生物信息.  相似文献   
609.
pUCD-recA重组发光菌构建及对遗传毒性污染物响应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因重组发光菌在水质毒性的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分析污染物毒性损伤的机制出发,构建新型pUCD-recA基因重组发光菌.用PCR法从大肠杆菌W3110中扩增recA基因,将其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后测序.测序正确的recA片段及pUCD615载体均用BamHⅠ、EcoRⅠ双酶切,连接后电转化导入宿主菌JM109.挑取克隆,提取质粒用PCR鉴定,阳性克隆再进行测序.将构建成功的pUCD-recA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RFM443,加入相应的遗传毒性污染物,观察发光响应作用.结果表明,recA基因PCR扩增出的片段为293 bp,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的recA序列进行BLAST比对,同源性为99%,表明扩增序列正确.与pUCD615载体连接后的测序结果表明,recA基因已正确地插入到pUCD615的多克隆位点,方向和读码框正确,重组发光菌载体构建成功.将构建好的重组载体转化入RFM443宿主菌,加入遗传毒性污染物观察响应效果.丝裂霉素C(MMC)对pUCD-recA重组发光菌诱导效果最好,0.01 mg/L即可有很好的响应曲线;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则在50~100 mg/...  相似文献   
610.
聚磷菌在不同碳源下的反硝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SBR系统对聚磷菌进行了培养,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手段检测了系统中聚磷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 phosphatis的富集程度.聚磷菌也是一种普通异养菌,为了研究它的反硝化能力,排除了聚磷菌的正常释磷和吸磷过程,仅考察在不同碳源下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乙酸和PHB都能成为聚磷菌反硝化的电子供体.当以乙酸为外在单一碳源时,其反硝化速率和PHB生成速率与起始硝酸盐浓度无关,但是当起始状态硝酸盐浓度越高时,消耗单位乙酸生成的PHB和硝酸盐还原量越小.以PHB为内在碳源和能源时,聚磷菌的反硝化速率呈现对于基质(硝酸盐)的零级动力学反应,比反硝化速率为0.973 3mg/(g.h),此外PHB平均比消耗速率为(以PHB计)2.462 6 mg/(g.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