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8篇
  免费   1117篇
  国内免费   3270篇
安全科学   1487篇
废物处理   84篇
环保管理   238篇
综合类   5989篇
基础理论   827篇
污染及防治   458篇
评价与监测   158篇
社会与环境   135篇
灾害及防治   159篇
  2024年   254篇
  2023年   849篇
  2022年   744篇
  2021年   697篇
  2020年   549篇
  2019年   561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480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485篇
  2011年   468篇
  2010年   340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95篇
  2006年   357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针对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期间风险影响因素多、不确定性高及风险状态随时间动态变化等问题,提出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动态分析方法。首先,根据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特点和事故致因理论,从“人、物、环、管”4个方面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其次,引入时间维度建立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利用模糊理论和专家打分法量化网络节点的概率,并结合Leaky Noisy-or Gate扩展模型修正条件概率。最后,利用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双向推理功能对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进行动态风险分析。由实例分析得到某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的时序变化曲线,通过反向推理得到导致吊装事故发生的关键风险因素。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和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吊装施工安全风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2.
碳质气溶胶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环境和气候效应,是气溶胶科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为探究庐山风景区居民区PM2.5中碳质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9年12月2日—2020年10月31日在庐山风景区居民区进行PM2.5样品采集,并对其碳质组分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庐山风景区居民区PM2.5的平均质量浓度为(46.45±18.64)μg·m-3,其中OC和EC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4.08±1.61)μg·m-3和(0.23±0.10)μg·m-3,占PM2.5总质量的8.78%和0.50%.且碳质颗粒的污染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地区,介于国内其他典型高山背景点之间.采用EC示踪法对PM2.5中的二次有机碳(SOC)进行估算,发现采样期间SOC的平均浓度为(1.51±1.22)μg·m-3,占OC的33.2%,表明SOC是PM2.5...  相似文献   
993.
为探究酰胺酶降解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的微观机理,采用分子对接分别模拟了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HPAM)或聚丙烯酸酯(PAA)结构模型与Rhodococcus sp. N-771酰胺酶(Rh Amidase)的结合,根据-CDOCKER_Energy score值最高的原则,对获得最佳结合构象进行分析.基于亲和力虚拟突变进行丙氨酸(ALA)扫描.亲和力分析表明,Rh Amidase对HPAM-2的亲和力最高、最稳定,而Rh Amidase于PAA-2相互作用最小、结合最好.同时,该酶更倾向于降解短链的聚合物.相互作用分析表明,疏水相互作用是Rh Amidase-HPAM-2比Rh Amidase-PAA-2更稳定的主要原因.通过ALA扫描进一步得知,PHE146、ILE450、LYS96和GLY193是Rh Amidase降解HPAM-2的关键氨基酸残基.其中GLY193与HPAM-2形成的1个氢键对Rh Amidase-HPAM-2的亲和力影响最大.突变体ASP191ALA可以提高Rh Amidase对HPAM-2的酶活性,这些数据可为设计更高活性的Rh Amidase突变体提...  相似文献   
994.
以同质增强型凯夫拉(PPTA)中空纤维膜为基膜,吡咯(Py)和三氯化铁(FeCl3)分别为反应单体和活化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结构稳定、可控的聚吡咯(PPy)/PPTA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采用FTIR、SEM、AFM、接触角测定仪以及固体表面Zeta电位仪对基膜和PPy/PPTA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亲水性、表面荷电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PPy气相沉积后,PPy/PPTA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表面形成具有图灵结构特征的分离层,并均匀覆盖膜表面.在0.6 MPa室温下,PPy/PPTA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具有较高的的脱盐性能,其顺序为RNa2SO4 (93.59%)>RMgSO4(91.58%)>RCaCl2(83.45%)> RNaCl (54.04%),同时对带负电染料表现出较高的截留率(?98.82%).当运行温度从25℃升高到90℃时,PPy/PPTA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的水通量较明显增加,而截留率几乎保持稳定,表现出优异的热稳定性,为纳滤膜在更高运行温度...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将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应用于青藏高原一江两河流域(雅鲁藏布江山南段、拉萨河、年楚河)水体中重金属浓度预测,探讨了输入变量、预测因子、隐藏层节点数和模型结构的影响.模型以溶解氧(DO)、pH、电导率(EC)、总磷(TP)、铁(Fe)作为网络的输入层,重金属砷(As)、锑(Sb)、钼(Mo)、锰(Mn)的含量作为网络的输出层,使用Levenberg-Marquardt (LM)算法进行训练.其中,BPNN隐藏层的传递函数为tansig,隐藏层节点数为9,输出层的传递函数为purelin,输出层节点数为4.结果表明:(1)以单个元素作为预测因子时,As、Sb、Mo、Mn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 0.933、 0.894、 0.928;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9.7168×10-4、 1.2508×10-4、 3.3159×10-4、1.9188×10-3.(2)以4个元素作为预测因子时,预测值和实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  相似文献   
996.
自然界中的锰氧化物常与铁氧化物交结伴生,其形成和转化过程相互影响. Mn(Ⅳ)氧化物与Fe(Ⅱ)反应过程已有较多研究,然而有氧环境中低价锰氧化物氧化Fe(Ⅱ)生成铁氧化物的过程尚缺乏系统研究.本工作以黑锰矿为例,研究了开放体系中Fe(Ⅱ)在低价氧化锰矿物表面的氧化行为,分析了Fe(Ⅱ)浓度、溶解氧以及pH对Fe(Ⅲ)氧化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锰矿在氧化Fe(Ⅱ)形成针铁矿和纤铁矿的同时,自身被部分还原释放Mn(Ⅱ).当反应体系pH值为3.0时,溶解氧氧化Fe(Ⅱ)作用弱,主要为黑锰矿氧化Fe(Ⅱ)并在其表面生成针铁矿.当反应体系pH值升高至5.0,黑锰矿催化加速了溶解氧对低浓度(<5.0 mmol·L-1)Fe(Ⅱ)的氧化并生成水铁矿,随后转化成纤铁矿和针铁矿;Fe(Ⅱ)浓度升高(>5.0 mmol·L-1),反应初期Fe(Ⅱ)直接被黑锰矿氧化,形成了以针铁矿和少量纤铁矿组成的包覆层,并导致氧化速率减弱,而溶解氧在Fe(Ⅱ)后期氧化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这些结果丰富了表生环境铁锰氧化物的形成与共生机理,为土壤矿物形成演化提供了...  相似文献   
997.
夏季闽江CDOM的空间分布与降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程琼  庄婉娥  王辉  陈苇  杨丽阳 《环境科学》2019,40(1):157-163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技术(EEMs-PARAFAC)以及微生物和光降解实验等方法,分析夏季闽江下游-河口区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组成、分布及其降解特征.结果表明,闽江下游-河口区CDOM存在三类荧光组分:类腐殖质、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类腐殖质是河段CDOM的主要荧光组分,在河口区随着盐度增加主要的荧光组分逐渐变为类蛋白质.CDOM的丰度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河段CDOM的吸收系数a(280)较低,进入市区后有所增加,到了郊区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在河口区迅速下降;保守估计福州市区对闽江CDOM的贡献为8%.河段a(280)易被微生物降解和光降解,降解率分别为(28±8)%和(44±7)%,其生物可利用性和光化学活性远高于受海源CDOM影响的河口区;类腐殖质、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荧光组分在河段具有较高的光化学活性,降解率分别为(75±0.5)%、(58±21)%和(73±3)%,但不易被微生物降解,而且在28 d微生物培养后出现类腐殖质的累积.  相似文献   
998.
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的T-RFLP技术及其优化措施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erminal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T-RFL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不依赖于培养的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之一.由于其在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方面的特点,包括分辨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及互联网海量数据共享等优势,自1997年最先被报道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T-RFLP技术的原理,并从环境样品群落DNA的提取、引物设计和PCR扩增、限制性酶切、电泳分离检测和T-RFLP图谱解析等5个方面讨论了用该技术解析环境微生物群落的方法和技巧,简述了近8 a来国外T-RFLP技术在群落分析中的研究进展.类似于其他的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 T-RFLP也有自身的缺陷,因此重点分析了该技术的局限性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图2表1参62  相似文献   
999.
工业生产与使用所造成的全球性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我国不同区域土壤、大气和水环境中PFASs的污染特征,同时对PFAS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途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最后基于控制废水中PFASs的环境排放量,探讨了废水中PFASs去除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00.
对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应用于海水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hromophoricdissolved organic matter,CDOM)分析进行了综述。阐明了海水中CDOM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传统分析方法的不足,论述了EEMs用于CDOM分析的优势和不足,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概况,详述了影响海水中CDOM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EEMs技术在海水CDOM分析中应用的前景和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