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07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234篇
基础理论   86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8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某地区7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PE-GC-MS)对水体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布特征和溯源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水体PAEs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在所有PAEs同系物中含量丰富,而所有样品均无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戊酯的检出;二水厂和亨达水务断面Σ_(16)PAEs浓度最高,四水厂和五水厂断面Σ_(16)PAEs浓度最低;水体12种PAEs共提出3个主成分,揭示了91%的影响因子;层次聚类分析表明:7个采样断面聚为2类,分别代表了内河和长江水体。水体中PAEs的致癌风险值和非致癌风险值均远低于参考值,说明研究水体PAEs不会对居民构成致癌风险或其他明显的健康风险,但需加强该地区PAEs使用的规范与监管,强化末端处理,以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9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 -SPME)技术萃取水中6种氯苯类化合物,全面分析对目标物萃取效率的影响因素,并确定萃取试验的最佳条件。用顶空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法(HS -SPME -GC)测定水中6种氯苯类化合物,方法在0.500 ng/L~2.00×10^5 n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5 ng/L ~2000 ng/L,空白样品加标回收率为69.8%~121%, RSD为4.8%~18.3%。用该方法测定实际水样,平行双样的相对偏差低于20%。  相似文献   
93.
建立了以固相萃取为前处理条件,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0种硝基苯酚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实验使用HLB(6 L/150 g)固相萃取柱富集水样中的目标化合物,二氯甲烷与乙酸乙酯体积比1:2的混合溶剂洗脱,采用Phenyl柱(4.6 mm×250 mm,5 μm)分离目标化合物,以乙腈(1%甲酸)/水(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10种硝基苯酚类物质在0.02~1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方法检出限为0.1~0.3 μg/L,水样加标相对标准偏差为5.19%~18.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49.8%~124%。该方法适用于水中10种硝基苯酚类化合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9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对6种PAEs类物质进行测定,并对梯度洗脱条件、流速、检测波长等影响化合物色谱响应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综合考虑样品测试效率、分析精度、实际样品中存在杂质干扰等因素,确定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洗脱0~11 min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比例为50∶50,11 min后流动相调整为100%乙腈,各化合物均能完全分离;色谱分析流速为0.8 m L/min;PAEs的最佳吸收波长为225 nm。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6种PAEs的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8,仪器检出限为0.08~0.12 mg/L,保留时间、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2%~0.60%、0.13%~0.86%。方法灵敏度较高,适合土壤等邻苯二甲酸酯含量较高基质样品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95.
以洪泽湖中6种代表性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样品中硝基苯类化合物,用凝胶色谱净化、浓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该法与索氏提取法在同等试验条件下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前者回收率高且稳定,简便可行。方法检出限为0.008μg/g~0.030μg/g,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6.5%~109%,重复测定3次的RSD为1.5%~13.0%。  相似文献   
96.
苯酚类化合物对日本长腿蛙蝌蚪的急性毒性与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半静态法测定了21种取代苯酚类化合物对日本长腿蛙蝌蚪的24h 急性致死毒性(24h-LC50),并进行了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研究表明:大部分酚类化合物的毒性表现为极性麻醉作用.影响毒性的因素有化合物的疏水性、电性及离解行为等.  相似文献   
97.
张悦  袁骐  蒋玫  郑亮  隋延鸣  王云龙  王翠华 《环境化学》2019,38(5):1035-1046
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ic Acid Esters, PAEs)是重要的工业添加剂之一,可作为塑料工业的增塑剂、软化剂以及化工业的增香剂、成膜剂等,其制品应用广泛.但因其为一类环境激素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生物个体发育、新陈代谢等产生不利影响,并可沿食物链传递,危害到生态系统乃至人类.本文通过总结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不同暴露途径、毒性危害及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邻苯二甲酸酯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99.
研究了36个取代苯胺和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溲的急性毒性,应用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线性溶解能关系参数和分子连接性指数得出了该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方程,这些方程可以用来进行该化合物危害性初评。LSER法得到的QSAR方程拟合效果较好,增大分子体积及偶极性-极化性,均可增大毒性,化合物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氢键键合作用是导致该类化合物毒性高于其基本毒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
邻苯二甲酸酯的环境行为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应明 《环境科技》1994,14(1):55-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