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53篇
污染及防治   29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192.
在固体酸催化下 ,粗苯酐与杂醇油直接酯化再经减压蒸馏制备邻苯二甲酸C4 ~C5混合酯增塑剂 ,经中试生产表明 ,该工艺技术是可行的 ,苯酐及C4 ~C5醇回收利用率均可达 90 %以上 ,且废水排放量很少。其最佳工艺条件为 :(1)酯化反应  (C4 ~C5醇 )∶(苯酐 ) =2 6∶1 0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 1 5 % ,温度 110~ 16 0℃ ,时间 5h ,反应在搅拌下进行 ;(2 )减压蒸馏 蒸馏压力 <2 0kPa。  相似文献   
193.
驯化活性污泥对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的降解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活性污泥对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降解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能在1d内降解90%以上的BBP,是一高效的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降解菌群.活性污泥对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在100、300和500mg·L-1浓度范围内的降解动力学方程分别为lnc=-0.0699x+5.6171、lnc=-0.0683x+8.4083、lnc=-0.0583x+7.2806,半衰期为9.92、10.15、11.89h,降解速率常数kb为0.0699、0.0683、0.0583d-1.其降解速率常数随着BBP浓度增加而降低,说明高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对其生物降解有抑制作用.另外,采用HPLC-MSn方法从活性污泥对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的降解物中鉴定出2种产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丁酯和邻苯二甲酸苄酯,降解途径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先生成单酯,然后变成邻苯二甲酸,最终氧化成CO2和H2O.  相似文献   
194.
采用光催化氧化技术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进行降解研究,并在基础上考察了催化剂量,溶液pH和溶液初始浓度对降解速率的影响。且采用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来描述DMP的光催化降解,研究表明DMP的光催化降解符合假一级动力学。系统研究了光催化降解DMP过程中不同活性物种对光催化反应速率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在TiO2光催化降解DMP的过程中,?OH为主要的活性物种,其对DMP的降解速率贡献高于94%,而其它活性物种(ecb-,hvb+,O2?-和H2O2)对光催化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195.
为了探讨环境激素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utyl Benzyl Phthalate,BBP)对家蚕(Bombyx mori)等鳞翅目昆虫的生物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BBP喷洒桑叶后饲养家蚕,调查了BBP对家蚕生长发育、生存及茧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BBP可显著抑制家蚕的体重、存活率及茧质,随着BBP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加大,并且越是发育后期这种抑制作用表现越加明显;BBP对不同时期家蚕的影响程度表现为:3龄起蚕>4龄起蚕>5龄起蚕,引起50%个体死亡的BBP浓度(LC50)分别约为0.16mmol·L-1、1.6mmol·L-1及16mmol·L-1.以上结果表明:BBP对家蚕具有明显的毒害作用,在家蚕体内具有累积效应,家蚕接触BBP时间越早,在蚕体内积累越多,产生的毒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96.
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致小鼠肥大细胞DNA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对小鼠肥大细胞DNA的损伤作用,采用不同浓度BBP(0、4、20、100μmol·L-1)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肥大细胞染毒60min,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和KCl-SDS沉淀法检测细胞DNA断裂和DNA-蛋白质交联.结果表明,低、中、高浓度(4、20、100μmol·L-1)的BBP均可引起小鼠肥大细胞DNA损伤,低浓度BBP引起的DNA损伤主要以DNA断裂为主,而中、高浓度BBP引起的DNA损伤主要以DNA-蛋白质交联为主。  相似文献   
197.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是一类危险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其分布广,难降解,具有致畸、致癌、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能够干扰动物和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也对人和动物的生殖系统造成较大的危害。本文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综述了PAEs的检测方法、毒性效应、分布和降解方法,并对今后PAEs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8.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究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在加重肝纤维化中的调控机制.选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CCl4造模组、CCl4+DEHP(0.05、5和500 mg·kg-1)暴露组和单独DEHP暴露(500 mg·kg-1)对照组.通过皮下注射50%CCl4(0.1 m L·100 g-1)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每周2次,同时从造模开始给予DEHP灌胃,共9周.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胶原沉积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三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Ⅳ-C)的水平;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将人肝星状细胞(LX-2)分为正常组,DEHP刺激组(50μmol·L-1),DEHP刺激组(100μmol·L-1)及DEHP(10...  相似文献   
199.
开放系统下方解石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批量平衡法,研究开放系统条件下方解石对邻苯二甲酸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1邻苯二甲酸在方解石上的吸附3 h后渐趋平衡,一级动力学方程与二级动力学方程都能较好拟合吸附过程;2当p H从7.7增加到9.7时,邻苯二甲酸的吸附率逐渐降低,溶液中HCO-3和CO2-3的竞争效应及方解石表面的静电效应是其主导因素;3邻苯二甲酸的吸附率随离子强度升高而减少,这是由于电解质的"盐效应"作用增大了竞争离子HCO-3和CO2-3的浓度;4与间、对苯二甲酸相比,邻苯二甲酸的吸附率明显较高,可能是由于邻苯二甲酸的两个羧基距离较近,容易在方解石表面形成环状的络合物结构.通过研究邻苯二甲酸在方解石上的吸附特性,有助于了解二者的相互作用机制,为利用方解石去除环境中的邻苯二甲酸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0.
DEHP、DBP内分泌干扰活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CF-7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分析、细胞雌激素受体水平测定和断乳大鼠子宫增重实验探讨了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内分泌干扰活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DEHP和DBP可诱导MCF-7细胞增殖、细胞内雌激素受体水平增高,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DEHP不引起断乳大鼠子宫增重.推断DEHP和DBP可能并不是通过模拟雌激素而是引起体内天然激素受体水平改变等其他机制影响机体内分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