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621篇
安全科学   185篇
废物处理   28篇
环保管理   89篇
综合类   1106篇
基础理论   580篇
污染及防治   167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羟基化多溴联苯醚(OH-PBDEs)是一类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酚类化合物,本研究以小鼠肝脏微粒体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4种典型OH-PBDEs(3-OH-BDE-47、5-OH-BDE-47、6-OH-BDE-47和2′-OH-BDE-68)的体外代谢.研究结果表明,4种OH-PBDEs在小鼠肝脏微粒体中均能被代谢;OH-PBDE结构上的醚键(O)、羟基(OH)和溴原子(Br)的相对位置会影响其代谢效率,OH位于苯环上醚键邻位更有利于其代谢,即6-OH-BDE-47表现出相对较高的代谢率;抑制剂实验发现CYP1A2和CYP3A4是4种典型OH-PBDEs主要的CYP450代谢亚型.  相似文献   
112.
113.
生物淋滤技术是一项可以将重金属从污染底泥或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环境修复技术,具有反应温和、耗酸少、运行成本较低、去除效率高,以及脱毒后底泥的脱水性能好等优点。然而,底泥成分复杂、流域特异性高,这使得相似的生物淋滤工艺对不同底泥的重金属去除效果不尽相同、淋滤技术的工艺参数标准化难度增加。综述了底泥性质对淋滤反应的3方面影响:底泥中的有机质与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会改变重金属的形态;pH、可还原性硫、水溶性有机物(DOM)会对淋滤功能菌的活性产生影响;底泥粒度和耗酸能力(ACC)也会影响重金属的化学淋出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该技术有待开展的研究内容,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4.
研究了毒死蜱对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和中华薄壳介(Dolerocypris sinensis)混合种群的种群密度、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比活力和隆线溞游离态几丁质酶免疫可反应蛋白(chitinase-I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毒死蜱质量浓度高于0.05μg/L的条件下,毒死蜱对两种生物会有抑制作用,并且基本随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不过,随着水中残留的毒死蜱浓度降低,抑制作用会减弱。计算毒死蜱对隆线溞和中华薄壳介的最高无作用浓度(NOEC)和最低有效浓度(LOEC)发现,中华薄壳介对毒死蜱的敏感性高于隆线溞。在生态风险评估工作中,NOEC或LOEC使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会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15.
采用半静态染毒方法,研究了单壁碳纳米管(SWCNT)和羟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CWNT-OH)对锦鲫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影响。 结果表明,锦鲫经28d不同质量浓度的SWCNT和MWCNT-OH(0,10,100和1000μg/L)暴露后,暴露组14d鳃组织切片检查发现出现鳃动脉瘤、鳃细胞水肿、畸形生长等病理症状;然而在2种碳纳米管低浓度暴露下,锦鲫的肝脏切片没有观察到损伤,高浓度时肝脏有轻微空泡损伤。暴露期间锦鲫没有死亡,随着暴露天数的增加,2种碳纳米管都能对SOD和CAT酶产生抑制作用,高浓度组抑制明显,肝脏抗氧化系统受到损伤。指出,虽然碳纳米管的毒性较低,但其长期暴露对鱼类的影响仍需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16.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普遍存在于各类环境介质中,土壤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已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该研究围绕农田土壤中微塑料污染这一主题,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综述了微塑料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通过农业活动等途径进入农田土壤的微塑料会在非生物和生物作用下发生风化和降解,并对土壤理化性质、养分循环和污染物相互作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土壤酶活性,以及碳、氮循环和污染物降解等土壤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且微塑料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与微塑料自身性质、土壤类型和暴露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最后,对未来土壤微塑料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7.
石油烃、Cu2+对沙蚕的毒性效应及对其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石油烃和不同浓度的Cu2 对沙蚕(Nereis diversicolor)种群的毒性效应及对其抗氧化酶系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烃和Cu2 对沙蚕均表现出较强的毒性,暴露3d后,其LD50值分别为117.5μL·L-1和864.0μg·L-1.Cu2 单因子污染暴露5d后,沙蚕体内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受到显著影响,表现出先受到抑制后缓慢增加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也发生显著变化,其变化趋势为先被诱导而后抑制.石油烃以其约为半致死剂量水平单因子暴露5d后,POD的活性并未被显著诱导,SOD的活性则低于对照组.在石油烃与Cu2 复合污染的条件下,暴露5d后沙蚕体内POD和SOD活性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先下降后上升.通过比较,还发现沙蚕体内SOD的活性变化更能灵敏地反映出污染物对沙蚕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8.
检测水中有机磷农药的酶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向强  何苗  蔡强  朱仕坤  施汉昌 《环境科学》2006,27(8):1627-1630
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作厚膜型电极,通过交联法将乙酰胆碱酯酶固定在电极上,开发快速检测水中有机磷农药的酶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所做的检测结果表明电极彼此间的差异在10%以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在交联剂、酶和底物等方面优化传感器的工作参数,确定了戊二醛、酶和底物的浓度分别为0.2%、0.5 mg/mL和10 mmol/L时,传感器响应最好.在交联固定酶的情况下,根据酶活受到有机磷抑制的原理,采用时间-电流法对特丁硫磷和对硫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这2种有机磷的检测限都可以达到1 ng/mL,线性区间1~10 000ng/mL.在物理吸附固定酶的情况下,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特丁硫磷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循环伏安法检测的灵敏度比采用时间-电流法的灵敏度要高.  相似文献   
119.
为探明盐湖盆地土壤重金属铬(Cr)、汞(Hg)、砷(As)的分布特征及在其理化因素影响下呈现的分异规律,以内蒙吉兰泰盐湖盆地为研究区,采集土壤表层、50 cm、100 cm等不同土层深度150个样本,对Cr、Hg、As和土壤理化指标进行测试,以地统计学解析不同剖面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特征及分布规律,运用多元统计和冗余分析法解释土壤中各土层重金属与土壤pH、TDS、TN、θ、土壤分形维数D等理化指标的赋存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Cr、Hg、As含量分别介于2.90-63.5、0.002-0.602、0.02-21.8 mg·kg-1之间,变幅较大;Cr、Hg、As的内蒙古地区背景值均在各层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存在Cr、Hg、As的超标点或局部超标区域;各层土壤的Cr、Hg、As含量均在国家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范围之内;各土层Cr、Hg和100 cm处As的空间分布特征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母质、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是土壤Cr、Hg、As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As在表层、50 cm层属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空间变异是自然因素和随机因素的协同作用驱动所致;各层土壤理...  相似文献   
120.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作为指示高寒草甸退化的重要物种,研究其扩散对高寒草甸土壤特性产生的影响,对揭示黄帚橐吾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帚橐吾微斑块为研究对象,根据密度等级划分6个扩散程度(D0,D1,D2,D3,D4,D5),并对各密度斑块的土壤理化特性和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黄帚橐吾密度的增加,各密度斑块的土壤pH值呈明显降低趋势,土壤含水量和全磷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D2-D3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土壤有机碳呈“N”字形变化,在D2达到最大值,土壤铵态氮含量为D5显著高于D4(P<0.05),硝态氮含量为D0和D2显著高于其余密度斑块(P<0.05),速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且D4显著高于D0和D3(P<0.05),全钾含量在D0、D3和D4显著高于D1和D2(P<0.05),速效钾含量在D2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余斑块(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D4显著低于其余斑块(P<0.05);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各斑块间差异不显著(P>0.05);D5的中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D0和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