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5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728篇
安全科学   156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120篇
综合类   1523篇
基础理论   607篇
污染及防治   196篇
评价与监测   51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24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30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01.
地铁建设中地下水影响是环境损伤事故最重要的诱因,分析了近年地铁施工及渗害诱发地层沉降、建筑坍塌的典型工程事故。鉴于泡沫剂改良渣土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维护开挖面稳定及控制地层渗害的极端重要性,研制了一种新型泡沫剂发泡装置,进行了泡沫剂改良地层的系列实验研究,获得了泡沫剂对粘性土和砂土的渗透性影响、流动性影响的实验规律,可为盾构施工中开挖面稳定性与渗害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02.
构建了Fe2+/电复合活化过硫酸盐体系,以酸性橙Ⅱ为模拟污染物,探究了温度、Fe2+浓度、过硫酸钠浓度、电流密度和pH值对降解过程的影响,并基于猝灭实验分析过程中存在的活性物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Fe2+/电复合活化下酸性橙Ⅱ的降解速率远高于同等条件下单一Fe2+活化或电活化的情况;Fe2+/电复合活化的能耗仅为0.15 kWh·m-3,比电活化的能耗降低了46.4%;Fe2+/电复合活化对初始pH的适用性较为宽泛,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均可有效降解酸性Ⅱ;在温度为40℃、Fe2+浓度为0.50 mmol·L-1、过硫酸钠浓度为4 mmol·L-1、电流密度为3 mA·cm-2和初始pH为6.76的情况下,酸性橙Ⅱ的降解率可在30 min内达到95.8%;猝灭实验表明,复合活化过程中存在硫酸根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综合分析认为复合体系中的...  相似文献   
903.
石灰配施有机物料修复酸性Cd污染稻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光辉  成晴  陈宏 《环境科学》2021,42(2):925-931
以重庆市某县Cd 污染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小区试验,探讨石灰和有机物料配施对土壤Cd 形态及水稻植株Cd吸收和分配的影响,研究对土壤Cd形态转化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修复剂的施用能显著提升土壤pH、OM含量和CEC,CEC 与OM 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 显著正相关;pH 和CEC 是导致土壤Cd 由酸可提取态...  相似文献   
904.
我国近地层臭氧污染对水稻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表监测数据表明,我国近地层O3污染日趋严重,已对水稻和冬小麦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为评估O3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风险,综合已有剂量反应实验结果,对我国南北五个地区(北京、定兴、江都、嘉兴、东莞)水稻和冬小麦的O3敏感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1)随着实验地区和实验品种的变化,两种作物的O3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水稻对O3的敏感程度由北到南逐渐增加;(2)两种作物的产量均随O3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冬小麦的减产程度高于水稻;(3)基于FACE实验得到的作物O3敏感性高于基于OTC实验的研究结果。利用上述研究得到的O3剂量反应方程和O3浓度预测数据,对未来我国水稻和冬小麦的产量损失进行了评估。预计到2020年,我国五个主要作物产地水稻和冬小麦的产量损失范围分别为3.2~28.8%和7.8~36.9%。上述结果表明,O3污染已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造成巨大威胁,且作物品种间存在明显的O3抗性差异,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O3浓度的上升,同时,需要利用更科学的实验方法进行O3抗性品种的选育,这对降低O3的农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5.
主要研究了中国东北兴凯湖周围水稻种植区域农药残留以及对湖水水质的影响.分别于水稻抽穗期和水稻成熟期在兴凯湖地区对稻田、排干和大小兴凯湖地表水进行采集并对27种农药及其降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所分析的27种农药及其降解产物全部检出,总浓度范围为247.97~6 094.49 ng·L-1;水稻成熟期检出25种,总浓度范围为485.36~796.23 ng·L-1,两时期对比,抽穗期的农药及其降解产物检出数量更多且总浓度更高;在水稻抽穗期阿特拉津、西草净和多效唑为主要检出农药,在水稻成熟期阿特拉津和稻瘟灵为主要检出农药;大小兴凯湖水中农药的分布特征与排干水相似,表明大小兴凯湖水中农药及其降解产物很可能来源于稻田排干的输入;在排干和大小兴凯湖水中,阿特拉津、西草净、扑草净、丁草胺、稻瘟灵和草酮RQ均值大于0.1,对水生生物存在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06.
为了减小天然土壤的堵塞程度,提高污水土地处理系统对污染物质的去除效率,向天然土壤--耕层土中加入粉煤灰、草炭、冲击砂和煤渣配制成人工土,研究不同质量配比下污染物质的去除率和污水的渗透系数.污染物质去除率、渗透系数的正交试验及最优质量配比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的最优质量分数为粉煤灰8%、草炭10%、冲击砂10%、炉渣12%.在此条件下,污水的出水水质为NH+4-N 12.92 mg/L、TP 0.19 mg/L、CODCr 53.90 mg/L,其中NH+4-N和CODCr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的限值,TP达到二级标准的限值;污染物质去除率为NH+4-N 42.30%、TP 93.20%、CODCr 70.66%,渗透系数为1.41 mm/min.以人工土为填料的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渗透速率、抗堵塞性能及污水处理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907.
基于磷肥的改良剂对庐山茶园土壤的持续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以磷肥为基质的碱性改良剂对庐山茶园酸性土壤的持续改良效果,选取江西省庐山某1 100 m处云雾茶园土壤,通过施加磷肥为基质的碱性改良剂调节土壤p H及土壤养分,共设置4种实验处理方案:(1)4 875 kg/hm~2过磷酸钙处理;(2)1 462.5 kg/hm~2石灰石+4 875 kg/hm2过磷酸钙处理;(3)7 312.5 kg/hm2生物调理剂+4 875 kg/hm~2过磷酸钙处理;(4)空白处理。采集施加改良剂第1年及第2年后的样本,分析比较施肥前后茶园土壤p H、理化性质、酶活性及茶叶生化指标、重金属含量的变化情况,了解不同碱性改良剂对庐山茶园酸性土壤的持续改良效果。实验结果显示:改良剂可以有效调节茶园土壤pH,增加土壤养分,且在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pH及养分仍处于较好水平,施加石灰石+过磷酸钙的土壤施肥第1年土壤pH调节至5.34且第2年仅下降至5.12,施加生物调理剂+过磷酸钙的土壤中速效磷、有机质含量施肥后第2年相比第1年分别增加了31.5%、17.2%。施加改良剂也可持续提高土壤酶活性,增加茶叶中的超氧化物岐化酶和叶绿素含量,并有效降低了茶叶中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908.
用钡渣对煤矿酸性废水进行了处理实验,确定了钡渣处理煤矿酸性废水的工艺参数,钡渣对煤矿酸性废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开辟了钡渣资源化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09.
该文以探究对玉米秸秆不同前处理后与煤矸石不同配比制作可完全替代泥炭为主要原料的水稻育苗基质为目的,采用玉米秸秆和煤矸石为原料,分为1%NaOH处理与未处理玉米秸秆进行堆腐发酵,将堆腐后玉米秸秆与煤矸石按体积比设立6种基质梯度进行混配后开展水稻育苗生长实验,同时以商品化育苗基质为对照,研究6种不同梯度基质对水稻秧苗生长特性及生物量的影响,以期提供最佳的水稻育苗基质。研究结果表明:未经1%NaOH处理堆腐的玉米秸秆与煤矸石混配后,水稻出苗率70%,不宜用作水稻育苗基质;经1%NaOH处理堆腐的玉米秸秆与煤矸石合理混配后水稻秧苗生长状况较佳,且当玉米秸秆∶煤矸石∶珍珠岩=54%∶36%∶10%时,水稻秧苗的地上干重、地下干重和壮苗指数最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最大,与CK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50.5%、68.5%、69.4%和8.3%;当玉米秸秆∶煤矸石∶珍珠岩=63%∶27%∶10%时,水稻叶龄进程最短,根茎最粗,说明2种配比均可替代泥炭生产水稻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910.
Today, the overuse of nitrogen (N) fertilizer and high N loss result in serious nitrate pollution of water and det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social economy. A recently developed site-specific nutrient management (SSNM) can reduce fertilizer N use while preventing the yield from falling. In this paper, we raise the question of fertilizer N application in rice production through a survey of farmers' practice of fertilizer N in 18 villages of four provinces. The average rate of N application for rice production in the 18 villages was 190 kg/ha, and 76% to 100% of the total fertilizer N which was applied within l0 days after transplanting resulted in lots of nitrate leached into water. Furthermore, we tested the effect of SSNM through farmer participatory trial. The SSNM technology maintained rice yields with significantly less fertilizer N and there was no increase in labor input, as much as 31% fertilizer N were saved with the SSNM technology.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that extens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of the SSNM technology should b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deal with the contradiction of population, food and nitrate nonpoint pollution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ility of agri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